easyfundingllc.com
home

青藏高原上的那些“黑科技”

發布時間: 2018-11-14 13:31:00 來源: 新利平台

  牧民放牧用北鬥

  西藏星傳(chuan) 衛星導航平台有限公司日前在拉薩揭牌成立,中國北鬥導航綜合應用平台在西藏正式落地。

  通過給牲畜佩戴植入北鬥芯片的項圈,牧民便可以利用北鬥的導航、定位和位置報告功能實時掌握畜群的準確位置,還能利用北鬥的短報文功能一鍵報警、報災,實現智慧放牧,既節約成本又能提高收入。


圖為(wei) 高原撿拾車 圖片來源:新利平台

  拾牛糞不費力

  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上,犛牛糞便作為(wei) “高原一寶”,是牧民的主要燃料來源。但撿拾牛糞一直沿用婦女人工拾糞、背篼背糞的方式,每天勞作兩(liang) 小時以上,負重平均超過20公斤,極為(wei) 單調和耗費體(ti) 力。高原撿拾車通過模仿人工動作,能夠輕鬆完成“腳踏踏杆—叉拾牛糞—拋糞入車”的撿拾過程,可在不同地況條件下省力地撿拾、運送和翻卸牛糞,成為(wei) 減輕高原牧民,特別是牧區婦女勞動強度的人力機械設備。

  陽光也能變成錢

  日喀則被譽為(wei) “日光城”,年平均日照時間長達3300小時。青島援藏幹部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後,決(jue) 定充分利用當地光照資源優(you) 勢,與(yu) 桑珠孜區政府共同規劃建設江當鄉(xiang) 光伏小鎮。目前,“光伏小鎮”一期343戶安置房全部竣工,已遷入貧困群眾(zhong) 1208人,二期正在建設,預計年底前可遷入。

  “剛搬了新家,沒想到土地變成錢,陽光也能變成錢。”桑珠孜區江當鄉(xiang) 光伏小鎮居民卓瑪老人高興(xing) 地說。今年3月以來,卓瑪剛搬進寬敞明亮的新家,村裏又發放土地流轉初次分紅的1000多元錢,屋頂裝的光伏板也能通過太陽能發電幫助群眾(zhong) 增收……

  日喀則人民醫院“小白”上崗

  國家兒(er) 童醫學中心—上海兒(er) 童醫學中心的遠程會(hui) 診中心裏,重症醫學科的張建醫師正通過屏幕與(yu) 遠在千裏之外的西藏日喀則市人民醫院重症科次桑醫生討論一名極重度貧血的11歲患者的病情。

  “小白,請你往前一點,讓我看看病人的膚色”張建醫生一邊說,一邊輕觸手邊的搖控。屏幕中,像是一雙人眼慢慢接近患者,通過鏡頭,醫生清楚地看到患兒(er) 的膚色、反應、甚至能直接對話。這是小白,他的學名叫“airface智能移動艾菲仕遠程醫療機器人係統”。“小白”最大的功能不僅(jin) 是開展遠程醫療,還能真正實現移動查房、移動教學。

  目前,小白已經成為(wei) 日喀則人民醫院的一名“員工”。

  拉薩柳東(dong) 大橋安上“能量光環”

  柳東(dong) 大橋位於(yu) 西藏自治區拉薩市西南,跨越拉薩河,全長2755米。大橋距拉薩火車站8km,布達拉宮9km,是拉薩市南部繞城道路的主幹通道。該大橋集交通、旅遊和觀賞三大功能於(yu) 一體(ti) 。

  大橋采用“聖城日光”的設計理念, 橋梁上有5個(ge) 以“能量光環”為(wei) 形象的橋塔,象征著拉薩人民積極向上、不斷奮進的無限力量。在這5個(ge) “能量光環”之上,將鋪裝總計360塊275W的漢能CIGS薄膜柔性太陽能組件,能夠為(wei) 大橋的夜景照明係統供應電力。由於(yu) 薄膜太陽能具有輕、薄、柔的特點,可以高效完成光電轉換。預計12月初驗後便可通車通行。(新利平台 綜合/郭爽)

(責編: 郭爽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