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西藏兩會:興教育,人才是關鍵

發布時間: 2019-01-10 17:33:00 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1月9日下午,在西藏自治區政協十一屆二次會(hui) 議分組討論現場,教育和體(ti) 育界委員圍繞如何引進人才和如何培養(yang) 人才展開了一係列討論,充分體(ti) 現了委員們(men) 的“懂政協、會(hui) 協商、善議政”。

  分組討論現場,委員們(men) 提到最多、也是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引進、留住人才,如何將學生培養(yang) 成才的問題。


圖為(wei) 教育體(ti) 育界分組討論現場。攝影:趙耀

  西藏大學政法院院長高大洪表示,西藏高校特別是西藏本土的高原高校,人才引進特別困難。西藏不僅(jin) 拔尖人才缺乏、一般的人才也很缺乏。高校教育發展的核心問題是人的問題、人才的問題。西藏高校麵臨(lin) 的最大問題就是選人和用人問題。製約西藏高校留住拔尖人才的瓶頸主要是待遇問題,因此建議提高待遇,為(wei) 拔尖人才創造一個(ge) 良好的創新創業(ye) 環境,采取有效措施培養(yang) 好、使用好現有人才,解決(jue) 現有人才流失的問題。西藏高校博士生建議采取直接錄用,不需要通過公務員考試。


圖為(wei) 拉薩中學校園內(nei) ,老師向學生詢問學習(xi) 生活情況。攝影:趙耀

  日喀則市教育局副局長董昆紅在分組討論上說:“教師強則教育強,教師興(xing) 則教育興(xing) ;百年大計,教育為(wei) 本,教育大計,教師為(wei) 本。教師人才問題是教育的核心問題。目前,日喀則市最缺乏的是幼教老師。日喀則市現有1073名幼教老師,包括在編教師980名,聘用教師93名,缺編2170個(ge) 。日喀則市1763個(ge) 村平均每村不到一位幼教老師。日喀則市現有各級老師11100名左右,18年來教師增幅914人,目前還有近4000名教師的缺口。現在不僅(jin) 是量缺質也缺,要增量與(yu) 提質並重,希望進一步加強與(yu) 內(nei) 地援藏省市對接,通過結對幫扶來提高教師的素質。”


圖為(wei) 林芝市第二小學學生在進行體(ti) 操表演。攝影:趙耀

  針對如何將學生培養(yang) 成才的問題,山南市教育局局長赤列邊巴談到,山南現有各級各類學校423所,新時代培養(yang) 什麽(me) 人、為(wei) 誰培養(yang) 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要持續推進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教育,開展學生影響家庭,家庭影響社會(hui) 的活動。同時要抓好陽光體(ti) 育的活動,包括衛生健康習(xi) 慣的養(yang) 成,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高雅藝術進校園的活動。校園文化要把中華民族優(you) 秀文化和民族傳(chuan) 統文化結合起來。通過校外勞動、校內(nei) 勞動培養(yang) 學生的勞動習(xi) 慣。努力培養(yang) 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hui) 主義(yi) 接班人。


圖為(wei) 西藏職業(ye) 技術學校學生(右一)爭(zheng) 當紅色教育誌願者。攝影:趙耀

  西藏大學政法院院長高大洪針對如何培養(yang) 高校人才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他認為(wei) ,在高原地區辦高校有自己的特色,同時也有自己的困難。主要是學科專(zhuan) 業(ye) 的設置和調整的問題,目前存在的問題是高校沒有設立和審批學科的權力。西藏高等學校人才培養(yang) 有個(ge) 特點是小而全,容易飽和,必須要精準動態地調整學科建設。西藏大學的優(you) 勢學科是生態學,而民族學和藏醫藏藥則是優(you) 勢特色學科。希望從(cong) 政府的角度把民族學和藏醫藥也納入優(you) 勢學科的建設範圍。在人才培養(yang) 方麵,瞄準高精尖和稀缺人才,特別是重視青年人才培養(yang) 的工作,高校要為(wei) 青年人才創造優(you) 越的條件。

  1月10日,西藏自治區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hui) 第二次會(hui) 議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19年要緊緊圍繞培養(yang) 什麽(me) 樣的人,怎麽(me) 培養(yang) 人、為(wei) 誰培養(yang) 人這一問題,加強德育教育,加強唯物論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繼續調整優(you) 化高等教育和職業(ye) 教育學科專(zhuan) 業(ye) 結構,深化產(chan) 教融合。(新利平台 記者/王淑 趙耀 王媛媛 趙二召)

  

(責編: 黃帥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