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訊 十世班禪額爾尼·確吉堅讚,一生踐行“熱愛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熱愛社會(hui) 主義(yi) 祖國,熱愛自己的民族,熱愛自己信仰的宗教”的信念。作為(wei) 藏傳(chuan) 佛教的傑出領袖,他一方麵積極協助黨(dang) 和政府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方麵積極推動藏傳(chuan) 佛教興(xing) 利除弊,探求在社會(hui) 主義(yi) 條件下的寺廟管理製度,為(wei) 使藏傳(chuan) 佛教逐步同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相適應、相協調做出了有益的嚐試。
圖為(wei) 十世班禪大師在中國藏語係高級佛學院院長辦公室。圖片翻拍自《十世班禪大師劉隆攝影集》
“憲法進寺廟”“寺廟民主管理”
紮什倫(lun) 布寺是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最大的寺廟,位於(yu) 日喀則市城西的尼瑪山東(dong) 麵山坡上。該寺為(wei) 四世班禪之後曆代班禪的駐錫地。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研究員嘎·達哇才仁說,1959年6月,在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hui) 第二次全體(ti) 會(hui) 議上,十世班禪大師明確提出了“憲法進寺廟,對寺廟進行民主管理”的方針性意見,之後形成了指導西藏宗教寺廟民主改革的總方針,對推進寺廟民主改革方麵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圖為(wei) 從(cong) 高處俯瞰紮什倫(lun) 布寺。攝影:宋佳麗(li)
“1960年到1961年,十世班禪大師對西藏宗教改革方麵提出了五條主張:一是放棄剝削;二是民主管理;三是執行政府法令;四是勞動生產(chan) ;五是對老弱和專(zhuan) 門念經的僧徒的生活由政府包起來。”嘎·達哇才仁說道,“在1960年民主改革以後,紮什倫(lun) 布寺成立了第一屆民主管理委員會(hui) ,紮什倫(lun) 布寺民主管理委員會(hui) 堅持‘憲法進廟、民主管理、尊重特點’的原則,並采取了‘集體(ti) 領導’和‘分工負責’的辦法。這個(ge) 辦法對藏傳(chuan) 佛教寺廟民主管理和寺廟‘以寺養(yang) 寺’方麵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1961年1月23日,毛澤東(dong) 主席在北京會(hui) 見十世班禪,在討論西藏工作時,毛澤東(dong) 主席對十世班禪的這些主張給予了充分肯定,說:“宗教問題上你是行家裏手,你提的主張很好,就按你的辦。”後來在實踐中,十世班禪大師身體(ti) 力行,堅持實施他所主張的宗教寺廟民主改革的各項原則,為(wei) 廢除宗教寺廟的封建特權,實行民主管理製度等方麵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總結一套適應社會(hui) 主義(yi) 條件的寺廟管理製度”
改革開放以來,寺廟管理如何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相適應問題日益突出。嘎·達哇才仁介紹說,“當時,十世班禪大師想進一步推進和實踐寺廟的民主管理。1985年,在西藏自治區成立20周年時,十世班禪大師參加慶祝活動後,不辭辛苦,先後考察了西藏20多個(ge) 縣,調研了包括寺院現狀等內(nei) 容在內(nei) 的情況。考察回來後,十世班禪大師口述起草了《關(guan) 於(yu) 在紮什倫(lun) 布寺進行社會(hui) 主義(yi) 條件下寺廟管理試點的建議要點》初稿,他提出,希望‘試點,集中大家的智慧和集體(ti) 的經驗, 總結一套適應社會(hui) 主義(yi) 條件的寺廟管理製度。’”
圖為(wei) 嘎·達哇才仁。攝影:孫健
1985年11月,經過兩(liang) 個(ge) 月的修改和完善,十世班禪大師把《關(guan) 於(yu) 在紮什倫(lun) 布寺進行社會(hui) 主義(yi) 條件下寺廟管理試點的建議要點》上報中央,得到中央的高度重視。時任中央書(shu) 記處書(shu) 記習(xi) 仲勳看後,認為(wei) 大師的意見很好,後來在紮什倫(lun) 布寺開始試點,這便為(wei) 探索藏傳(chuan) 佛教如何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相適應的途徑奠定了基礎。
十世班禪大師的《試點總結》
1987年7月,十世班禪大師再次回到紮什倫(lun) 布寺。7月15日,大師在主持紮什倫(lun) 布寺寺廟管理試點工作總結會(hui) 上,聽取了紮寺民管會(hui) 的工作匯報,並反複討論試點工作的成績、經驗和存在的問題。會(hui) 後,大師總結得出了“試點工作的方向是對的,成績是顯著的”的結論,並形成了《關(guan) 於(yu) 在紮什倫(lun) 布寺進行社會(hui) 主義(yi) 條件下寺廟管理試點的總結》。
圖為(wei) 十世班禪大師審查重建班禪東(dong) 陵紮什南捷的圖片。圖片翻拍自《西藏文史資料選輯》
嘎·達哇才仁說,“十世班禪大師在《試點總結》中說,我們(men) 的基本目標是:既使全體(ti) 在寺僧眾(zhong) 都能成為(wei) 政治上擁護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擁護社會(hui) 主義(yi) ,熱愛祖國,維護祖國統一,宗教上懂得佛教的基本教義(yi) ,又有一部分僧人成為(wei) 有較高深的佛學知識的佛教知識分子。這個(ge) 目標和要求對現在藏傳(chuan) 佛教寺院管理和僧眾(zhong) 教育方麵依然很重要。”
“民主改革和改革開放兩(liang) 個(ge) 時期,十世班禪大師在紮什倫(lun) 布寺進行寺廟民主管理試點,在依法加強對寺廟和宗教事務的管理,建立藏傳(chuan) 佛教的正常秩序方麵具有重要的曆史意義(yi) 。同時,對推動藏傳(chuan) 佛教寺廟愛國主義(yi) 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方麵有著深遠的現實意義(yi) 。”
嘎·達哇才仁強調,“十世班禪大師佛學精深、造詣高廣,他經常教育廣大僧眾(zhong) 愛國愛教,既要虔誠信教,精心鑽研佛經,又要熱愛祖國,把愛國和愛教統一起來,為(wei) 人民謀福利。大師已經圓寂30年,他為(wei) 國為(wei) 教做出的貢獻不可磨滅。”(新利平台 記者/孫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