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第一部關於達賴喇嘛坐床典禮的紀錄片——《西藏巡禮》

發布時間: 2019-04-22 08:14:00 來源: 新利平台

  1940年秋,一部名為(wei) 《西藏巡禮》的紀錄片即將在陪都重慶上映的消息傳(chuan) 出,在媒體(ti) 與(yu) 民間引起熱議。祖國的西藏,不分官民都有濃厚的興(xing) 趣。

  正在家吃早點的中央電影攝影場導演徐蘇靈(1910-1997年)拿起當天的報紙,對著全家人,高興(xing) 地說:“都要去,去看看,我國的西藏!”他顯得很激動。這是因為(wei) 他比別人更清楚電影的價(jia) 值和意義(yi) 。這位徐導,很多人不熟悉。其實歲數大點的,應該都不陌生。他導演的《飛刀華》當年曾轟動一時,讓看過電影的兒(er) 童都在耍飛刀,惹得該片很快停映;還有《穆桂英掛帥》,特別是1981年上映的《月亮灣的笑聲》,著名演員張雁、仲星火、顧玉琴、寇振海等主演,獲獎多個(ge) 。

  1939年冬,國民政府蒙藏委員會(hui) 委員長吳忠信入藏會(hui) 同熱振活佛主持第14輩達賴喇嘛轉世事宜。重慶中央電影攝影場(簡稱“中電”),接到了一項重要任務,即隨同赴藏拍攝影片。這個(ge) 任務最終落到了徐蘇靈導演和攝影師陳嘉謨等人身上。

  
圖為(wei) 中電與(yu) 蒙藏委員會(hui) 的公函。圖片由喜饒尼瑪提供

  
圖為(wei) 國民政府認定拉木登珠為(wei)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的命令。圖片由喜饒尼瑪提供

  徐蘇靈導演等人很意外,更多的是興(xing) 奮。攝影師陳嘉謨一直對於(yu) 拍攝邊疆民族生活的記述影片有特別的興(xing) 趣,可謂正合其意。他們(men) 去西藏走的路與(yu) 今天不一樣,是繞道香港、馬來亞(ya) 、緬甸,印度始入我國西藏。徐蘇靈在1941年所寫(xie) 文章中說:“我們(men) 在山中走的時候,隻覺得翻過一個(ge) 山頭,又是一個(ge) 山頭,出現在麵前,在平原走的時候,隻覺得走來走去總是走不到盡頭似的。更怕的是雪山,有如冷酷的冰窖,森森然環視著你這遠地來的旅客。喀拉平原上的羊群與(yu) 犛牛,使荒漠曠野,添上了生趣,羊卓雍的湖水碧澄,而有鮮美的魚,克魯拉山崖下的雪風,嚴(yan) 厲地旋轉著,雅魯藏布江上的羊皮船,卻又十分悠然的蕩漾。”他特別提到“適逢西藏的新年,一切事物對我們(men) 都是新鮮的。3萬(wan) 多喇嘛被傳(chuan) 召到拉薩市來。鐵棒喇嘛(喇嘛中之魁壯者充任之,手持鐵棒,若憲警然),威風凜凜地巡邏著。跳神,跳鬼。一切新年的儀(yi) 式,我們(men) 都很高興(xing) 地去欣賞。西藏有極精致的雕塑藝術。大昭寺的文成公主像,釋迦牟尼像,羅布林迦的十三輩達賴像,甘丹寺的歡喜佛群像,布達拉宮的數千佛像……都是極可貴的藝術品。”這一切讓他和同伴興(xing) 奮不已,手中的攝像機很難停下來。他們(men) 客觀地記錄了眼前雄渾壯麗(li) 的自然風光、純樸實在的民情風俗、肅穆獨特的宗教儀(yi) 式,力圖反映深厚的人文關(guan) 懷,使自己拍攝的影片能有一定的影像文獻價(jia) 值。拍攝工作極端困難,由於(yu) 生活不適應,徐蘇靈回重慶後一場大病,在病床上躺了一年多。

  作為(wei) 中央代表團的成員,他們(men) 得到了足夠的支持。徐導專(zhuan) 門提到西藏噶廈的彭康噶倫(lun) 夫婦對他們(men) 的工作“很歡迎,對他們(men) 的熱誠招待,頗為(wei) 感激。喬(qiao) 巴公子和他的姊妹們(men) 很有興(xing) 趣於(yu) 攝影藝術。詹東(dong) 公子對於(yu) 我們(men) 的工作幫助甚大,他可以說很流利的四川話,他是西藏貴族中最有思想的青年。丁迦姊妹,有一個(ge) 優(you) 美的音樂(le) 家庭。”這裏所指的喬(qiao) 巴公子、詹東(dong) 公子就是當時負責具體(ti) 接待任務的夏紮•甘登班久、詹東(dong) •索朗多覺。據徐蘇靈講,丁迦姊妹為(wei) 後藏日喀則宗本之女,善操琴。

  他們(men) 在幾個(ge) 月時間裏拍攝了長十本的《西藏巡禮》。有專(zhuan) 家認為(wei) “《西藏巡禮》雖然不具備那個(ge) 年代《華北是我們(men) 的》那種‘強度的時間性與(yu) 深度的政治性’;也沒有《民族萬(wan) 歲》那般‘良好的蒙太奇’,但它對西藏自然景色和充滿宗教氣氛的人文精神的展示以及其內(nei) 含的樸素而又深情的審美意蘊,也能誘發人們(men) 的愛國抗日激情。也正因為(wei) 這個(ge) 特點,《西藏巡禮》在抗戰紀錄片中,也是獨樹一幟的。”

  特別值得一提的就是徐蘇靈編導、攝影家陳嘉謨在他們(men) 的片子中記錄了當時的十四世達賴喇嘛坐床大典。目前保存在中國電影資料館的是當時作為(wei) 新聞片上映的《吳忠信委員長到西藏》,其中有一本的長度紀錄少年達賴坐床典禮的過程。

  1940年2月22日坐床典禮時,吳忠信坐於(yu) “達賴左方,地位麵南,與(yu) 之平行,適如舊製,坐墊高約三尺。”熱振坐於(yu) “達賴右方麵西,司倫(lun) 與(yu) 熱振平坐,惟墊較低”。

  
圖為(wei) 吳忠信與(yu) 達賴喇嘛。圖片由喜饒尼瑪提供

  當時,吳忠信到藏後,經過與(yu) 攝政熱振活佛及噶廈等商討,在依循舊例查看靈童,報請中央免予掣簽,及坐床典禮的座位設置等顯示中央對藏主權的關(guan) 鍵問題上,堅持原則,維護了中央政府的權威。這部片子是曆史最具權威且有說服力的記錄。

  這部紀錄片,還特別請了著名小提琴家馬思聰配曲。1940年,他在香港接到邀請後,即為(wei) 《西藏巡禮》配樂(le) 。爾後, 馬思聰為(wei) 影片專(zhuan) 門作了《主題歌》、《途中曲》和《喇嘛寺院》等。據音樂(le) 家趙渢回憶,馬思聰為(wei) 該影片的配樂(le) 一共寫(xie) 了十幾段,後來,他又根據這部《西藏巡禮》的音樂(le) 主題,譜寫(xie) 了小提琴曲《劍舞》、《述異》兩(liang) 個(ge) 樂(le) 章。次年,寫(xie) 成一部包括三個(ge) 樂(le) 章的小提琴組曲《西藏音詩》,開了以民歌為(wei) 素材的先河。該組曲曾由當時的中華交響樂(le) 團在重慶等地演奏。

  
圖為(wei) 紀錄片中馬思聰的曲子。圖片由喜饒尼瑪提供

  關(guan) 於(yu) 這部片子基本情況,有關(guan) 資料介紹較細,限於(yu) 篇幅,我們(men) 摘引一段:

  “~~~~~~

  《西藏巡禮》 1940年 有聲 50分48秒

  完整攝製:中央電影攝影場 監製:羅學濂

  編導:徐蘇靈 錄音:任冰

  音樂(le) :趙渢 美術:鄧白、葛師甬 洗印:胡灼全、黎錫常

  插曲:馬思聰 攝影:陳嘉謨

  中央冊(ce) 封熱振呼圖克圖為(wei) 輔國普化禪師。

  中華民國二十九年二月二十二日黎明舉(ju) 行第十四輩達賴喇嘛坐床大典。

  大典舉(ju) 行後,達賴喇嘛遊憩於(yu) 布達拉宮之頂。

  哲蚌寺。

  色拉寺。

  紮什倫(lun) 布寺——後藏之大寺院。

  大昭寺。

  西藏民間之歌舞劇。

  西藏北部人民之舞蹈。

  檢閱神兵——西藏新年季節中之一重大儀(yi) 式。

  吳委員長忠信任務完成後,取道印度,緬甸東(dong) 返,於(yu) 二十九年六月十一日飛抵陪都,此行曆時八閱月,結果甚為(wei) 圓滿。”

  當年,該片即在全國各地上映,還有人談到在噶倫(lun) 堡也看過。這部特殊影片的拍攝,得到有關(guan) 方麵的充分肯定。

  1941年3月25日,蒙藏委員會(hui) 為(wei) 《西藏巡禮》影片攝製成功請嘉獎有關(guan) 人員專(zhuan) 門報當時的中央宣傳(chuan) 部。4月2日,中央宣傳(chuan) 部為(wei) 嘉獎《西藏巡禮》影片攝製人員徐蘇靈、陳嘉謨事複蒙藏委員會(hui) 。

  這部片子在中國紀錄片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引起很多學者關(guan) 注。後來,很多涉藏電視片引用了這部珍貴影片的片段,可見其重要的曆史意義(yi) 和文獻價(jia) 值。(新利平台 特約撰稿人/喜饒尼瑪)

(責編: 劉夢瀟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