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重走十八軍進藏路】感歎!川藏線今昔之大變遷

發布時間: 2019-06-01 11:59:00 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1950年初,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奉命進軍(jun) 西藏,毛主席指示進藏部隊“一麵進軍(jun) ,一麵修路”。十幾萬(wan) 解放軍(jun) 戰士浩浩蕩蕩從(cong) 氣候宜人的天府之國開拔,向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挺進。從(cong) 平均海拔幾百米的平原、盆地到海拔上千米、溝壑縱橫的丘陵、山地。對從(cong) 未涉足過藏區的解放軍(jun) 戰士來說,等待他們(men) 的是常人所不能承受的困難,艱難程度不亞(ya) 於(yu) 一場硝煙彌漫的戰役。

  堅韌不拔的英雄氣概,使他們(men) 克服重重困難。以“讓高山低頭,叫河水讓路”的昂揚鬥誌,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忘我精神,曆時數年,在這綿延上千公裏的川藏線上逢山開路、遇水架橋、跋山涉水,讓天塹變通途,創下世界人類公路史上的一大奇跡——這在世人看來幾乎不可能實現的“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豐(feng) 功偉(wei) 績,被這支藏族人民親(qin) 切地稱為(wei) “金珠瑪米”的威武之師實現了。象征幸福與(yu) 希望的五星紅旗插在了世界最高的青藏高原上,自由的曙光驅散了黑暗,照亮了生活在這片高原上的各族人民。

  此次“重走十八軍(jun) 進藏路”活動中,十八軍(jun) 老戰士及十八軍(jun) 後代一行同樣從(cong) 天府之國成都啟程,追尋父輩足跡,緬懷先烈,牢記曆史,感受川藏線之變遷。(新利平台 記者/龍真多吉)


圖為(wei) 川藏老路,堵車嚴(yan) 重,路麵均為(wei) 土石路。 翻拍:龍真多吉


圖為(wei) 車過冰雪二郎山。 翻拍:龍真多吉


圖為(wei) 1950年為(wei) 跨越大渡河天塹而修建的大渡河橋。 攝影:龍真多吉


圖為(wei) 2018年竣工通車的興(xing) 康特大橋。 攝影:龍真多吉


圖為(wei) 車過折多山。 翻拍:龍真多吉


圖為(wei) 車過折多山。 攝影:龍真多吉


圖為(wei) 車隊翻越雀兒(er) 山,當年至少需要一個(ge) 多小時才能翻越雀兒(er) 山。 翻拍:龍真多吉


圖為(wei) 川藏公路雀兒(er) 山危險路段。 翻拍:龍真多吉


圖為(wei) 2017通車的雀兒(er) 山隧道。隧道貫通後,穿越雀兒(er) 山僅(jin) 需5至10分鍾。 攝影:龍真多吉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