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十八軍162團:大戰“川藏天險”雀兒山

發布時間: 2019-07-26 21:31:00 來源: 新利平台

  在麵臨(lin) 川西剛解放,祖國大陸上的解放戰爭(zheng) 基本結束時,國家進入恢複時期。為(wei) 早日解放西藏人民,完成統一祖國大陸的偉(wei) 大事業(ye) ,黨(dang) 中央、中央人民政府和毛澤東(dong) 主席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進軍(jun) 西藏,修築川藏、青藏公路。

  自古以來,西藏和內(nei) 地之間山脈縱橫,高峰林立,阻隔著西藏和內(nei) 地的往來。1950年人民解放軍(jun) 進藏之前,從(cong) 成都到拉薩往返需一年之久,山高水遠,路途漫漫,行走在高山峽穀間,不知有多少群眾(zhong) 趕著犛牛,背著東(dong) 西,途中遇險,葬身於(yu) 此。在此條件下,進藏部隊和駐青海部隊,擔負起了勘測和修築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的重任。

  二野十八軍(jun) 遵照毛主席“一麵進軍(jun) ,一麵修路”的指示,執行搶修川藏公路的任務。這是一條世上最險峻、最壯美的“天路”。冬季大雪封山,夏季塌方、泥石流不斷,漫漫川藏線,地貌奇特,驚險相伴,工程之艱難世界罕見。擔任進藏任務的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第十八軍(jun) ,為(wei) 開辟“天路”經曆了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


圖為(wei) 進藏部隊修路 圖片來源:人民網

  1951年10月,甘孜機場基本竣工,為(wei) 了盡快地貫通川藏交通,162團同54師的兄弟部隊一起,去執行年前打通風雪彌漫的雀兒(er) 山任務。

  “登上雀兒(er) 山,伸手能摸天,一步三喘氣,頭暈加目眩,四顧霧茫茫,風雪彌漫漫,深溝天壑多,斷崖峭壁連。”雀兒(er) 山,海拔5047米的埡口,峰巒險峻、地勢高寒、氣候惡劣、嚴(yan) 重缺氧,每年有八九個(ge) 月被雨、雪、冰雹所封鎖,被人們(men) 看作是川藏路上的一道天險。

  “壽亭在完成修築二郎山、修建甘孜機場等任務後,又率領162團和兄弟部隊的同誌們(men) 一起投入了打通雀兒(er) 山的戰鬥。部隊到達這裏時,雖然已經是十月上旬,但它早已銀裝素裹,平地積雪2至3米,凍土硬似鋼板,施工真是困難重重啊!”十八軍(jun) 進藏女兵、原十八軍(jun) 54師162團政委翟壽亭妻子李桂榮回憶道。

  就在此時,從(cong) 北京和西南局傳(chuan) 來黨(dang) 中央、毛主席對築路部隊的指示和鼓勵,部隊及時組織學習(xi) 中央領導的指示,幹部戰士進一步認識了搶修川藏公路的重大意義(yi) ,戰士們(men) 說:“雀兒(er) 山再高,沒有咱的信心高,雀兒(er) 山石頭再硬,沒有咱的意誌堅。”


圖為(wei) 十八軍(jun) 築路部隊在絕壁上鑿路 圖片來源:《www.easyfundingllc.com》雜誌

  “部隊沿山紮帳篷,樹枝鋪在雪地上好像鋼絲(si) 床。”施工中,同誌們(men) 以熱血擋冷風,沒有水就化雪吃。由於(yu) 山高陡峭,人沒處站,就把繩子拴在腰間,懸空打炮眼。“當時也沒有機器,打炮眼的時候就是用鋼釺和掄大錘鑿一個(ge) 洞,然後放上炸藥炸。有的時候人夠不著,就在身上拴根繩子,另一頭栓到樹上或者石頭上,把人吊在半山腰打炮眼。因為(wei) 打炮眼的過程中會(hui) 震動,有的樹和石頭就會(hui) 晃動,有時候連人帶樹就一起摔下來了。當時人掛在半山腰,就像葡萄一樣。爆炸的時候,碎石到處都是。當時挑石頭需要扁擔,一個(ge) 人能挑兩(liang) 筐,背的話就不能背這麽(me) 多,戰士們(men) 就去砍樹枝回來做扁擔。我愛人就擅長做這些,不知道編了多少筐,做了多少副扁擔。當時每個(ge) 人挑的扁擔負重都沒有下過100斤。”李桂榮回憶道。

  如鋼鐵般的凍土,一鎬下去震得虎口欲裂,僵凍麻疼十分難忍。在翟壽亭的發動下,戰士們(men) 冒著高山嚴(yan) 重缺氧的生命危險,爭(zheng) 先恐後地攀到險山砍伐樹木,肩扛人抬弄回去燒化凍土,大大提高了工程進度。“對斜坡線上的沼澤地,深達1至2米的爛泥,戰士們(men) 還得冒著零下二三十度的凜冽寒風,赤腳跳到冰冷刺骨的泥水裏去作業(ye) 。”

  這段工程對部隊來說是個(ge) 嚴(yan) 峻的考驗和鍛煉。搶修公路強烈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激勵著每個(ge) 人,全體(ti) 指戰員高度地發揚了愛國主義(yi) 和革命樂(le) 觀主義(yi) 精神,投入到革命英雄主義(yi) 的勞動競賽之中。

  可隨著公路向前延伸,當時運輸補給越來越困難,糧食不能按質按量供給。同誌們(men) 過於(yu) 勞累,體(ti) 力消耗嚴(yan) 重,不少同誌生了病,有的身體(ti) 浮腫,臉麵黃瘦。“在戰爭(zheng) 年代早就得了胃病的壽亭,病情更加嚴(yan) 重,可他要炊事班給其他同誌做病號飯,自己卻吃簡便的素食,從(cong) 不給炊事班添麻煩。為(wei) 減少病號,壽亭親(qin) 自參加值班守夜,深夜巡視帳篷,為(wei) 同誌們(men) 包紮好頭上的禦寒毛巾,替戰士們(men) 蓋好被子,生怕同誌們(men) 受涼凍病了。”


圖為(wei) 翟壽亭(前排左一)與(yu) 戰友的合影 圖片由翟壽亭之女翟新利提供

  雀兒(er) 山打通後,部隊開回玉隆休整。1952年春,部隊又要徒步行進,翻過雀兒(er) 山去繼續執行修路任務。“當時有個(ge) 幹部去師裏辦事時順便向師長反映了壽亭的身體(ti) 狀況,師長很幹脆地批給了一匹馬,說今後不準壽亭走路,要騎馬做指揮,這個(ge) 工程目前不能離了他。這位幹部騎著馬回來,告訴壽亭說這是師裏專(zhuan) 批給你的。我愛人把他批評了一頓,說這麽(me) 多戰士大家都能走,就我不能走嗎?誰讓你跑去叫苦了?我不騎!馬讓病號騎,用來馱物資。軍(jun) 人就要像個(ge) 軍(jun) 人樣!”於(yu) 是,他沒有騎馬而是和其他團指戰員一樣,一步一步地堅持翻越過了海拔5047米高度的雀兒(er) 山埡口。(新利平台 記者/孔夏 吳建穎 講述者/十八軍(jun) 五十四師162團政委翟壽亭之妻李桂榮 )

(責編: 於超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