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訊 這裏曾是軍(jun) 事禁區,沒有名字,數字“221”是它的代號。這裏是我國建設的第一個(ge) 核武器研製基地,老一輩科技工作者在此成功研製出中國第一枚原子彈和第一枚氫彈。這裏,是中國原子城。
自青海省西寧市市區沿湟水河穀西行一個(ge) 半小時車程,行至海北藏族自治州金銀灘草原,眼前豁然開朗,遠處高高的祁連山脈巍峨高聳,近處低緩的山坡連綿起伏,草甸草原鋪滿視線,這是一片望不到邊際的綠色原野……
廣袤的草原上,一些廠房和地堡類的建築物隱約可見。仔細端詳,“中國原子城”幾個(ge) 紅色的大字赫然在目。
圖為(wei) 中國原子城 攝影:李元梅
1956年,中央政府決(jue) 定建設核武器研製基地;1957年,在全國選址;1958年7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的鄧小平代表中央批準了選址報告。
核武器的研製是一項危險性大、放射性高,技術性強、要求嚴(yan) 格保密的工作。通常這種研製工作要在比較偏僻、安全的地點進行。因此,中央決(jue) 定在我國大西北選點興(xing) 建核武器研製基地。
1957年5月,原西藏軍(jun) 區副司令兼參謀長李覺少將,走馬上任剛剛成立的二機部九局第一任局長。他和吳際霖、郭英會(hui) 、何廣乾以及外籍專(zhuan) 家等10 餘(yu) 人,在乘飛機盤旋了甘肅、四川等地許多高山叢(cong) 林之後,幾經周折,終於(yu) 選定金銀灘為(wei) 原子彈研製基地的廠址。當時的選址理由為(wei) :一是這裏四麵環山,中間平地,宜於(yu) 建廠;二是這裏人口稀少,地域寬闊,便於(yu) 疏散;三是這裏邊遠閉塞,利於(yu) 保密。
鄧小平很快主持中央會(hui) 議組織批準了他們(men) 的籌建報告,確定核武器研製基地為(wei) 02工程,代號為(wei) “XXZ”或“221廠”,對外稱“青海礦區”,占地麵積570 平方公裏( 初建1167平方公裏), 四周環山,高寒缺氧,平均海拔3300 米左右。3個(ge) 月後,來自全國各部隊的2000 多名轉業(ye) 幹部和戰士,冒風寒,頂酷暑,先期到達這裏,匆匆拉開了中國核工業(ye) 的序幕。
圖為(wei) 中國原子城 攝影:李元梅
經過30年的建設,八十年代末,一個(ge) 具有現代化規模的集科研、生活、生產(chan) 為(wei) 一體(ti) 的綜合性、高技術生產(chan) 基地矗立在金銀灘草原上。1987年,為(wei) 適應國際形勢變化,表明我國政府全麵禁止和摧毀核武器,維護世界和平及適應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戰略轉移的需要,國務院、中央軍(jun) 委做出了撤銷221廠的決(jue) 定。
1995年5月15日,我國第一個(ge) 核武器研製基地已全麵退役。這座封閉了30多年的軍(jun) 事禁區,終於(yu) 完成了時代賦予它的曆史使命。
圖為(wei) 中國原子城 攝影:李元梅
圖為(wei) 中國原子城 攝影:李元梅
如今的原子城已經成為(wei) 了國家級的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與(yu) 西海鎮當地的民族風情、俊美山川和獨特的人文景觀融為(wei) 了一體(ti) 。
這裏依然保留著部分221廠基地的實物,那些充滿時代感的老建築向人們(men) 展示著那段艱苦創業(ye) 的曆程。它們(men) 是巨大的精神財富,也是對全國人民進行愛國主義(yi) 教育的寶貴資源。
作為(wei) 中國第一個(ge) 核武器研製基地,中國原子城正在以其特有的曆史和嶄新的麵貌被世人所熟悉、所敬仰。曾經的神秘禁區,現已成為(wei) 新興(xing) 的高原小城,鑲嵌在青海湖和祁連山之間,成為(wei) 大美青海的一道獨特風景線。(新利平台 記者/李元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