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訊 “要想幫老百姓脫貧,首先要和他們(men) 交朋友。”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wu) 蘭(lan) 縣東(dong) 莊村的田間地頭,總能看見一個(ge) 身形微胖,個(ge) 頭不高的中年男子席地而坐,與(yu) 一群地裏幹活的農(nong) 民們(men) 談笑風生。這個(ge) 人就是東(dong) 莊村第一書(shu) 記李積忠。
東(dong) 莊村地處海西州烏(wu) 蘭(lan) 縣城鄉(xiang) 結合部,是一個(ge) 以農(nong) 業(ye) 為(wei) 主體(ti) ,多民族聚居的村,全村共有4個(ge) 農(nong) 業(ye) 社,有農(nong) 戶420戶1642人。2015年東(dong) 莊村共識別出精準扶貧戶18戶49人。
2017年3月,李積忠作為(wei) 駐村第一書(shu) 記被派到東(dong) 莊村開展駐村扶貧工作,自來到這裏,他就深感肩負責任的重大。
黨(dang) 員先鋒作用 建立健全製度
“基層組織軟弱渙散、村集體(ti) 經濟薄弱、基礎設施落後、環境衛生差,這些因素嚴(yan) 重阻礙了東(dong) 莊村的發展。”李積忠表示,剛去村裏時,村民們(men) 不信任他,認為(wei) 他來也不能改變大家長久的生活狀態。尤其是村裏的貧困戶,“大家‘等靠要’的思想太嚴(yan) 重了。”
“既然我來了,就要盡全力改變這種現狀。”李積忠說。說幹就幹,他首先從(cong) 基層組織建設抓起,讓自己成為(wei) 粘合劑,把一盤散沙緊緊凝聚在一起。
他先後完善了村“三委班子”的各項規章製度,做到每月堅持組織開展“三委”班子例會(hui) 兩(liang) 次、黨(dang) 員大會(hui) 一次,開展各類學習(xi) 活動,在學習(xi) 過程中針對村內(nei) 事、存在的矛盾、問題,共同研究探索解決(jue) 方法,通過采取這些措施,東(dong) 莊村“三委”班子、黨(dang) 員議事、謀事、處事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班子成員的主人翁意識也有了全麵的提升。
田間地頭辦公 脫貧路上一人不落
入村工作以來,18戶49位精準扶貧對象就成了李積忠心裏的頭等大事。每天他在村裏一閑下來,就開始挨個(ge) 入戶了解情況。“先不說別的,朋友可以先交一下嘛。”李積忠笑著說,隻有先俯下身子和老百姓交朋友,才能聽見他們(men) 的心裏話。
村裏有一位叫妥金花的撒拉族村民,患有癲癇,時常發作,因此隻能在家養(yang) 病,靠著低保養(yang) 活兩(liang) 個(ge) 正在上學的孩子,生活十分拮據。李積忠知道後,多次上門家訪,結合妥金花的實際情況,建議她試著放羊增加收入。誰知,妥金花一口回絕:“我身體(ti) 有病,不能出去幹活,覺得現在有低保,生活還算過得去。”
李積忠認為(wei) ,妥金花的性格內(nei) 向,發病原因可能還有一部分來自“心病”,隻要她願意做點事情,換一種心情未嚐不是一件好事。同時,李積忠還根據扶貧的扶持政策幫助妥金花貸了五萬(wan) 元的資金,作為(wei) 放羊的本金。
在李積忠的再三勸說下,妥金花稍微有點動搖,但是5萬(wan) 元的貸款是否能按時還上,又成了她麵臨(lin) 的新的問題。“你就放心去做吧,如果賠了,貸款還不上我幫你想辦法。”李積忠再次解決(jue) 了妥金花的後顧之憂。
養(yang) 羊的工作立即開始了,妥金花起早貪黑地努力幹活,當年年底,她就收入了一萬(wan) 元。這讓其他貧困戶也燃起了脫貧的希望。隨後兩(liang) 年,妥金花順利帶動了村裏10多戶村民開始了養(yang) 殖牛羊。這家的羊拉肚子,那家的牛沒有精神……這些尋常人眼裏的小事在李積忠的眼裏都是大事,他開始忙前忙後地找獸(shou) 醫、開藥方,直到給牛羊的病治好才踏實。
妥金花用養(yang) 羊的錢順利還了貸款,今年,她重新蓋了房子,置辦了新家具,一家順利脫貧。
多管齊下 發展壯大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隨著深入田間地頭,李積忠發現村裏有條通向枸杞園的路路況十分差。那裏是村裏集中種植枸杞的地方,一到豐(feng) 收的季節,枸杞運不出去,大家十分頭疼。“以前就靠大家肩挑手提的搬運。”李積忠立即開始著手為(wei) 大家解決(jue) 這條路的問題。
他找到了村子的對口幫扶單位,與(yu) 他們(men) 溝通協調,最終對方同意為(wei) 枸杞園修建1.5公裏的公路。這條路修好後,村民們(men) 一致拍手叫好,大家終於(yu) 可以開著貨車進去搬運枸杞,節省了人力,枸杞產(chan) 業(ye) 發展持續向好。截至目前,東(dong) 莊村18戶49人全部脫貧。
盡管如此,李積忠仍然閑不下來,他申請資金,開始發展壯大村集體(ti) 經濟,藜麥、鹽袋、枸杞等特色產(chan) 品以及結合村旅遊經濟多管齊下、共同發展,每年村收入達40萬(wan) 元。到了年底,村民們(men) 還可以得到一定的分紅,大家樂(le) 得合不攏嘴,越發有幹勁。
李積忠表示,隻要大家不要懶惰、不怕吃苦,靠個(ge) 人勤勞的雙手總能創造出財富。他希望從(cong) 這些增收的資金裏,拿出一部分為(wei) 村民們(men) 買(mai) 社保,“希望到2020年全村的村民都能納入醫保。”(新利平台 通訊員/趙延 記者/央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