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藏北故事】生態環境改善 人與動物嚐試和諧相處

發布時間: 2019-08-15 14:13:00 來源: 新利平台

  我多次深入藏北無人區,看到伴隨人們(men) 環保意識的增強,生態環境的改善,這裏的生物多樣性呈現出全麵恢複狀態,人與(yu) 動物開始嚐試和諧相處。


圖為(wei) 在雙湖草原放牧的羊群。(唐召明2001年攝)

  隨著西藏各大自然保護區建設取得重大成就,野生動物種群增加、活動頻繁,“擾民”事件也時有發生。

  圖為(wei) 雙湖縣副書(shu) 記、中石油援藏幹部胡勇(左)和雙湖縣森林公安局局長巴桑(右)在整理將要發放的保護野生動物的宣傳(chuan) 材料。(唐召明2017年7月27日攝)

  為(wei) 了有效地解決(jue) 這一問題,《西藏自治區重點陸生野生動物造成公民人身傷(shang) 害和財產(chan) 損失補償(chang) 暫行辦法》自2006年起正式施行。

  據了解,藏北首府那曲市在落實野生動物肇事補償(chang) 政策以來,已累計向農(nong) 牧民兌(dui) 現補償(chang) 資金1億(yi) 多元。

  “政府為(wei) 野生動物肇事‘買(mai) 單’,大大地提高了群眾(zhong) 保護野生動物的積極性。”原雙湖特別區政法委書(shu) 記趙多希說,上世紀八十年代,人與(yu) 動物的衝(chong) 突是人對動物的獵殺。而今,這種衝(chong) 突已表現為(wei) 人與(yu) 動物的相互影響。除了人類活動繼續幹擾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外,隨著野生動物種群數量的逐漸增多,人們(men) 的財產(chan) 也受到了來自野生動物的威脅。 

  就拿比較常見的棕熊來說,它常常趁主人不在的時候闖入,咬死圈裏的羊。過去,這樣的棕熊難逃被獵殺的命運。但是,隨著野生動物保護執法越來越嚴(yan) 格,人們(men) 對棕熊無可奈何。

  圖為(wei) 雙湖嘎措鄉(xiang) 才達卓瑪每天用嬰兒(er) 奶瓶在給被狼咬死、失去媽媽的小牛犢喂食。(唐召明2017年7月26日攝)

  前幾年,在北措折鄉(xiang) 一村紮彭家,一晚上有64隻綿羊被棕熊咬死。按照一隻綿羊250元的補償(chang) 標準,紮彭拿到了1.6萬(wan) 元的補償(chang) 款。

  紮彭放牧的草場地處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腹地。這個(ge) 保護區被稱為(wei) 人類的“生命禁區”,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是世界麵積最大、海拔最高的陸地生態係統保護區。

  作為(wei) “藏西北羌塘高原荒漠生態功能區”的主體(ti) 地帶,這裏不僅(jin) 有星羅棋布的湖泊,雄偉(wei) 的冰川,也繁衍著很多特有的野生動物,包括盤羊、藏原羚、藏狐、高原兔、黑頸鶴、斑頭雁、棕頭鷗、高山兀鷲、藏雪雞、雪雀等。


圖為(wei) 原雙湖辦事處幹部張新破在給斑頭雁和赤麻鴨喂食。(唐召明1987年攝)

  雙湖縣森林公安分局局長兼林業(ye) 局副局長巴桑認為(wei) ,人與(yu) 野生動物的矛盾是保護區目前遇到的“最大矛盾”。

  據他回憶,2014年和2015年,各有一名牧民在棕熊肇事中死亡。

  為(wei) 了製止棕熊肇事,巴桑和他的隊員們(men) 有一次出警,開著車一路追著一頭肇事棕熊跑了幾十公裏,直到它跑累了,幹警和牧民們(men) 才有機會(hui) 把它五花大綁裝上車,一路送到人跡罕至的冰川北部。

  除了棕熊以外,讓牧民們(men) 頭疼的還有野犛牛和藏野驢。

  野犛牛個(ge) 頭非常魁梧。交配季節,它們(men) 常常會(hui) 溜進家犛牛群裏尋找配偶,看到中意的對象,就不讓牧民給它擠奶,想方設法“拐跑”對方,不達到目的就不讓“意中人”吃草喝水,作風相當霸道。

  圖為(wei) 生活在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藏野驢(前)在草原上與(yu) 牧民放牧的馬匹(後)一同在草原上吃草。(唐召明2014年7月17日攝)

  至於(yu) “三大動物”之一的藏野驢,它的問題是在禁牧草場大肆吃草。特別是它吃草要刨根,對草場破壞性很大。

  為(wei) 了更好地促進人與(yu) 動物和諧相處,位於(yu) 羌塘國家自然保護區腹心地帶的雙湖縣主動把野生動物聚集的配種點、產(chan) 羔點、生活點列入核心保護區,積極協調牧民群眾(zhong) 搬遷撤離,將生存空間更多地讓給野生動物。如巴嶺鄉(xiang) 南部是野生動物的繁殖點,他們(men) 就將該地的十幾戶牧民群眾(zhong) 搬遷到其它地方,把生存的空間讓給野生動物。

  此外,雙湖縣還成立了15個(ge) 自然保護區專(zhuan) 業(ye) 管護站,有135名專(zhuan) 業(ye) 管護員來保護野生動物。

  2018年6月,西藏啟動首個(ge) 高海拔生態搬遷項目,尼瑪縣榮瑪鄉(xiang) 兩(liang) 個(ge) 行政村的262戶1102名牧民,撤離了1976年所開發的藏北無人區,搬遷到海拔較低的拉薩市堆龍德慶區古榮鄉(xiang) ,開始新生活。

  今年,雙湖縣嘎措鄉(xiang) 、雅曲鄉(xiang) 、北措折鄉(xiang) 的714戶3018名牧民群眾(zhong) ,也將撤離1976年所開發的藏北無人區,搬遷至海拔較低的山南市貢嘎縣穀地。

  這一舉(ju) 措,既是為(wei) 了改善牧民群眾(zhong) 的生存質量,也是為(wei) 了保護藏羚羊的遷徙與(yu) 產(chan) 羔的活動地,更是為(wei) 了保護羌塘這個(ge) 地球上迄今為(wei) 止未被人類破壞的最原始的陸地。(新利平台 文、圖/唐召明)

  

(責編: 郭爽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