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訊 相傳(chuan) 一位喇嘛擲石,“定” 的一聲,落在這裏,後來在這裏小山上修建寺廟,取名“定日寺”,於(yu) 是沿用“定日”作為(wei) 縣名。
定日縣位於(yu)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發自希夏邦馬峰野博康加勒冰川的朋曲河 橫穿定日縣,由西向東(dong) 流,從(cong) 白壩鄉(xiang) 以南5公裏處穿切喜馬拉雅山繞南奔流,流入尼泊爾境內(nei) 。這個(ge) 拐點所在的地方,就是魯魯邊境檢查站駐地,位於(yu) 國道318要地,是通往中尼邊境最重要的檢查點。
“這是通往珠峰的必經之地,365天24小時燈火通明,平均每天通行人數在4000至5000人次之間。”今年32歲的南充小夥(huo) 陳昕,皮膚黝黑、外形不算魁梧但稱得上是硬漢,2005年到西藏當兵至今,已是第14個(ge) 年頭,剛剛回到房間的他脫下帽子,露出稀稀拉拉的頭發。
圖為(wei) 魯魯站負責人陳昕對一天的工作進行梳理檢查,針對存在的疏忽漏洞在第二天及時改正。
在海拔4330米的地方,4000至5000人次的檢查量,平均每人每天執勤時間超過10個(ge) 小時。“任務重,精神壓力大,比海拔高還要惱火,前幾天局總醫院開展醫療送基層活動,很多兄弟的血紅蛋白都超標,有位同誌甚至是正常值2.5倍。”魯魯站執勤分為(wei) 白崗和夜崗,白崗時間從(cong) 上午9點到晚上9點,可以不參與(yu) 站裏的其他活動,夜崗分作3崗,雖然任務輕一些,但是對身體(ti) 的傷(shang) 害卻更大。
“二十來平米的檢查區域,白崗執勤一天能走出10000多步。”今年初從(cong) 日喀則邊境管理支隊機動三中隊借調到魯魯邊境檢查站的宮振北,認為(wei) 這個(ge) 單位可以算是整個(ge) 西藏邊檢總站最辛苦的單位。“以前最多就是站崗訓練,現在換成和群眾(zhong) 打交道,本來工作強度就很大,遇到一些遊客不講道理,沒有通行證還歪理橫行,要說服他們(men) 很費勁。”
這裏指的遊客主要是通往珠峰景區的,一些從(cong) 內(nei) 地來的遊客,事前對邊境地區的管理規定不了解,認為(wei) 想去哪兒(er) 就能去哪兒(er) ,結果到了魯魯邊境檢查站,才發現沒有邊境通行證,就到不了珠峰大本營。
圖為(wei) 民警穿梭在車流之間,疏導交通,避免堵塞,為(wei) 過往車輛減少通關(guan) 時間,方便出行。
近年來,隨著西藏經濟社會(hui) 的快速發展和對外開放進一步深入,邊境地區各種矛盾糾紛、違法犯罪活動呈現多樣化、複雜化,為(wei) 了解決(jue) 當前西藏邊境管理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充分保障民生、維護邊境地區安全穩定、促進邊境地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2017年1月1日,自治區頒布了《西藏自治區邊境管理條例》,對邊境管理內(nei) 容範圍界定、邊境臨(lin) 時警戒區劃定權限和出入批準權限、完善出入邊境管理區通行規定等進行了進一步明確。
自轉改之後,國家移民管理局出台了一係列放管服措施,魯魯邊境檢查站主動按照相關(guan) 要求進行自我革新,但是由於(yu) 轉改民警普遍存在學曆不高的問題。“包括借調幫助工作和實習(xi) 的在位民警,本科以上學曆的占比隻有12%。”
“我們(men) 每周都會(hui) 安排2至3堂學習(xi) 會(hui) ,集中學習(xi)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和《西藏自治區邊境管理條例》,就是為(wei) 了促進執法正規化。”陳昕安排大家學習(xi) 這些法規條例,就是想從(cong) 根源上保護這些執勤民警免受傷(shang) 害。
“以前我們(men) 穿的武警製服執勤,往來的群眾(zhong) 都會(hui) 嚴(yan) 格按照我們(men) 張貼的規定服從(cong) 管理,而轉改換裝後,麵臨(lin) 的問題就更多更複雜,更需要用法律法規來做好解釋。”從(cong) 浙江援藏的三級警司車育華,是2018年底來到這裏幫扶工作的,他看來,要想確保檢查工作順利,就需要掌握更多法律知識,積累更多執法經驗。
圖為(wei) 晚上十一點本是休息睡覺的時候,魯魯邊檢站的民警還在為(wei) 過往遊客辦證登記。
執法規範化在這裏是亟待完善的一門課題,而學習(xi) 的主觀能動性就是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的關(guan) 鍵。“平常大家都很辛苦,好不容易有休息的時候,就隻能靠玩玩遊戲、搞搞運動放鬆一下。”這裏的民警平均年齡在25歲左右,大部分都是95後,在這個(ge) 山高水遠的邊境待久了,難免產(chan) 生倦態,加上遇到棘手的執勤現場,情緒更是會(hui) 有強烈波動。
“我是從(cong) 最艱苦的地方來到最辛苦的地方,以前主業(ye) 是對邊境進行巡邏和軍(jun) 事化管理,屬於(yu) 剛性執法,現在變成了服務群眾(zhong) 查緝車輛,更多是柔性執法,剛開始怎麽(me) 也轉變不過來,但是時間長了,發現檢查工作其實也是容易讓自己有成就感的。”因為(wei) 護送奧運火炬登頂珠峰而榮立一等功的白瑪次仁,輾轉蘭(lan) 巴拉邊防工作站、珠峰邊境派出所,2015年6月來到魯魯邊境檢查站。
在這裏工作了4年多的他,救援經曆數不勝數,印象最深的是2017年,一名內(nei) 地遊客在例行查驗過程中出現嚴(yan) 重高反,當即倒地不起、口吐白沫。“我趕緊疏散圍觀人群,叫來單位的醫生進行緊急救助,又協調醫院前來搶救,最後遊客平安複蘇。”自那以後,他覺得自己的價(jia) 值觀中才真正多了一份服務理念。
魯魯邊境檢查站地處風沙地貌地段,受氣流影響,夏季多雨、冬季多沙。每年6到8月,降雨不斷,極易導致路麵大量積水,給執勤帶來困難;10月到次年3月,則是風沙季節,凹陷路段積沙能裝滿整整20輛工地上用的小推車,能見度常常隻有10米以內(nei) 。
“一天的執勤下來,嘴巴、耳朵、衣服裏麵全是沙子,查驗大廳和營區的衛生天天都要打掃。”王連成是單位帶班骨幹,很多事情由他帶領落實,在他眼中,營區和執勤區域衛生是隊伍紀律的體(ti) 現,雨天,他赤著腳帶著大家一起除積水,風沙季節,他蒙著麵和大家一起掃沙鏟沙,平常時候,每天一次的大掃除也是不能免的。
365天,天天如此。
“忙的時候,顧不上喝口水。”宮振北小時候就有裂紋舌,西藏天氣幹燥,魯魯站的工作既要靠腳力又要靠言語,宮振北的裂紋舌越發嚴(yan) 重,原來還偶爾在小憩時借煙打發無聊時間的他,徹底把煙戒了。
圖為(wei) 炊事員正在烹飪美味,豐(feng) 富民警餐食。
魯魯站位於(yu) 河穀地帶,站在山上放眼望去一馬平川,開闊的空曠地帶,成了有些人鋌而走險、繞關(guan) 避卡的選擇。檢查站的民警每天都會(hui) 不定時對周圍10多公裏範圍進行執法巡邏。
圖為(wei) 朋曲河畔雖風光迤邐,但也是繞關(guan) 避卡人員常出沒的地方,民警用每天10公裏左右的巡邏給不法分子以威懾。
“別看朋曲河深,繞關(guan) 避卡人員想的辦法可多了,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向中川講到的道高一丈,既有技防措施也有人防措施,隻要敢挑戰法律法規,他們(men) 就有辦法將這些人繩之以法。
站裏麵在位的同誌中,隻有3個(ge) 人結了婚,且無一例外的分居兩(liang) 地。“年輕的同誌沒有婚戀資源,好不容易家裏給介紹一個(ge) ,天遠地遠人又不願意,大多數時候隻能把抖音上的‘小姐姐’當做話題聊聊。”陳昕的愛人在四川南充,因為(wei) 身體(ti) 原因不能來西藏探親(qin) ,結婚和沒有結婚,對於(yu) 三個(ge) 已婚男人,都一樣。
白瑪次仁的愛人雖說生活在拉薩,但是有兩(liang) 個(ge) 孩子要撫養(yang) ,兩(liang) 家老人又在聶拉木縣,工作單位雖在兩(liang) 點中間,可一年到頭,要麽(me) 休長假才可以團圓,要麽(me) 隻能在執勤點見上匆匆一麵。
對於(yu) 他們(men) 的取舍,雖有抱怨,但是答案卻跟商量過一樣:“不後悔。”
44年厚重的建站曆史是他們(men) 的魂,檢查站營區的外牆掛著“戍邊衛國、以站為(wei) 家”八個(ge) 字,“寧可讓生命透支,絕不讓使命欠賬”的光榮傳(chuan) 統在一茬又一茬魯魯邊境檢查人中代代傳(chuan) 承。定日有珠峰,有迤邐壯美的風光,而扼守中尼邊境咽喉、保衛邊境安全的他們(men) 則是這道風光中不可或缺的最美元素。朋曲河年複一年安靜淌過定日縣的大地,途徑魯魯站的人們(men) 亦如流水熙熙攘攘,鐵打的檢查站像個(ge) 長年風化的石頭,屹立在雨雪風沙間,靜靜訴說著戍邊忠誠。
圖為(wei) 淩晨的魯魯邊境檢查站星光璀璨,猶如漆黑中的一抹光亮,指引著歸路人。
夜幕降下,聽,魯魯又響起了沉沉的呼嚕聲。(新利平台 通訊員/何宇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