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新時代•邊疆行】西藏林芝巴龍村:讓富者更加富裕 讓貧者不再貧苦

發布時間: 2019-08-24 22:43:00 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現在跑運輸,一年的收入有20多萬(wan) 元,家裏還養(yang) 了30多頭犛牛,我們(men) 村有的人家養(yang) 了100多頭呢!”談到家庭收入,巴龍村村民雲(yun) 旦加措向記者說道。


圖為(wei) 雲(yun) 丹加措2017年購入的卡車 圖片由雲(yun) 丹加措提供

  雲(yun) 丹加措所在的巴龍村位於(yu) 西藏自治區林芝市朗縣金東(dong) 鄉(xiang) ,平均海拔3682米。作為(wei) 村裏最早富起來的一批人,雲(yun) 丹加措15年前就跑起了運輸,從(cong) 最初的小汽車跑客運到2014年買(mai) 了輛二手東(dong) 風小貨車跑貨運,再到如今的卡車跑運輸,15年時間裏雲(yun) 丹加措車子越換越大,生活也越來越好。


圖為(wei) 正在修建的巴龍村幼兒(er) 園 攝影:趙耀

  “去年鄉(xiang) 裏開始修路、村裏建設幼兒(er) 園,工地上建築材料的需求量很大,我們(men) 運輸的活也很多,去年一年就把買(mai) 車貸款的錢還上了。而且國家的政策很好,我們(men) 村民都可以申請惠民貸款,貸款利率很低,壓力不是很大。現在村子裏像我一樣跑運輸的還有6戶,大家的日子都過的很好,現在村裏80%的家庭都有wifi,幹什麽(me) 都很方便了。”雲(yun) 丹加措說。


圖為(wei) 巴龍村的青稞田 攝影:趙耀

  據了解,巴龍村耕地總麵積為(wei) 332.80畝(mu) ,草場麵積54646.9畝(mu) ,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方式為(wei) 半農(nong) 半牧。除了像雲(yun) 丹加措跑運輸之外,一部分村民也靠著蟲草、畜牧業(ye) 、務工、政策性補貼實現了脫貧致富。


圖為(wei) 瓊洛桑(左)和妻子(中)在接受記者采訪 攝影:趙耀

  瓊洛桑一家便是如此,今年68歲的他和妻子都患有慢性病,年事已高的二位老人由於(yu) 缺乏勞動力在2016年被精準識別為(wei) 貧困戶。當年政府為(wei) 瓊洛桑家發放了5頭犏牛,靠著產(chan) 出的牧副產(chan) 品、家裏的2.8畝(mu) 地和國家的政策性補貼,瓊洛桑家實現了脫貧。2018年家庭收入達到了21000元左右。


圖為(wei) 巴龍村的老式民居 攝影:趙耀

  “民主改革之前,家裏人穿的衣服都沒有,一件衣服穿得生了虱子也不舍得扔,就把衣服放在開水裏煮一下。經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沒東(dong) 西吃的時候隻能吃土豆來充饑。以前地也沒有、牲畜也沒有,民主改革之後,國家給分了地,到後來又給分了牲畜,現在是吃喝不愁了。”談到如今的生活瓊洛桑滿是感激。


圖為(wei) 如今的巴龍村 攝影:趙耀

  讓富者更加富裕、讓貧者不再貧苦。據了解,巴龍村共有76戶234人,主要勞動力137人,已於(yu) 2017年實現整體(ti) 脫貧。2018年底全村經濟總收入619.86萬(wan) 元,人均純收入16367.9元,人均現金收入11130.2元。(新利平台 記者/趙耀)
 

(責編: 李元梅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