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國家扶貧日|趙長鬆:扶貧在黃河源頭第一縣 溫暖灑滿三江源

發布時間: 2019-10-17 16:49:00 來源: 新利平台


圖為(wei) 黃河源頭第一縣曲麻萊縣的石碑

  新利平台訊 平均海拔4550米以上的曲麻萊縣,位於(yu)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北部,地處三江源核心區。中華民族母親(qin) 河——黃河,發源於(yu) 曲麻萊縣麻多鄉(xiang) 約古宗列地區。曲麻萊縣是黃河源頭第一個(ge) 藏族聚居的牧業(ye) 縣,長江北源主要源流亦發源於(yu) 該縣境內(nei) ,這裏是我國南北兩(liang) 大水係的主要水源涵養(yang) 地。但是也因為(wei) 高寒缺氧,被人戲稱“一年隻有兩(liang) 個(ge) 季節,一個(ge) 是冬季,一個(ge) 是‘大約在冬季’”。


圖為(wei) 黃河發源地,奔騰洶湧的黃河在這裏還是一條靜靜流淌的小溪

  趙長鬆,北京市第三批援青幹部。2016年8月1日,他來到曲麻萊縣任副縣長,在冰天雪地一待就是三年。當記者問他,援青苦不苦?他笑了:“誰都知道4000多米海拔高缺氧難受,但冬天再冷大家也一樣扛著,下鄉(xiang) 三四百公裏,有時危險就在身邊。可是想想同樣的環境裏生活著那麽(me) 多人,我作為(wei) 副縣長,哪能叫苦?”他深知這裏不僅(jin) 生態地位重要,而且脫貧任務艱巨,在努力做好本職工作之餘(yu) ,更需要積極傳(chuan) 遞愛心、傳(chuan) 遞溫暖。


圖為(wei) 北京援青幹部趙長鬆攝影:王茜

  讓溫暖驅走嚴(yan) 寒

  離縣城260公裏的多秀村,涵蓋廣闊的可可西裏保護區部分高山草原,全村僅(jin) 380戶牧民,因地廣人稀、交通不便,孩子們(men) 上學隻能寄宿。這裏的寄宿小學隻有一到三年級,全校30多個(ge) 孩子。一個(ge) 校長加三個(ge) 老師,又教書(shu) 本,又管生活。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2017年9月,教室裏傳(chuan) 出來朗朗讀書(shu) 聲,走進教室聽課的趙長鬆靜靜地聽孩子們(men) 朗誦《桂林山水》。趙長鬆邊回憶邊說,“這些連村子都沒走出去過的孩子,學習(xi) 非常認真,能讓人感受到他們(men) 對知識的渴望,對外麵世界的渴望,我也仿佛看到課本上彩印的漓江真的展現在眼前。但寒冷的教室,又把我帶回了雪域高原。”


圖為(wei) 多秀村寄宿小學的學生在朗誦《桂林山水》

  原來,高原的九月就已經進入了點火取暖的時節,但是學校卻因煤炭不足,還沒有動靜。“因為(wei) 學校的煤不夠燒,學生就得一直冷著。即便到了十二月份零下30度,要防止煤氣中毒,宿舍的火也隻敢燃到晚上8點”。

  零下30度的溫度沒有取暖設備!“即使是在辦公室裏烤著爐火,身體(ti) 都會(hui) 凍得透心涼,學校的孩子們(men) 這樣怎麽(me) 學習(xi) !”了解情況後的趙長鬆坐不住了,他馬上奔走聯絡,促成愛心企業(ye) 捐助25萬(wan) 元為(wei) 多秀村寄宿小學實施了暖氣改造,解決(jue) 了冬季學校供暖問題。

  把溫暖送到牧民心裏

  曲麻萊縣葉格鄉(xiang) 的貧困戶才仁卓瑪愁眉不展,去年為(wei) 了給丈夫治病已經花光積蓄,丈夫去世後家裏生活愈發艱難。如今,女兒(er) 也因病住院,但是,才仁卓瑪已經拿不出看病的錢了。鄉(xiang) 長得知情況後,為(wei) 了孩子的後續治療,求助趙長鬆幫忙。

  趙長鬆說,“我從(cong) 北京來援青,不僅(jin) 要將近幾年來自北京超過2億(yi) 元的幫扶資金用好,將34個(ge) 援建扶貧項目做好,也要讓點滴溫暖送到牧民的心裏”。他想到了利用互聯網的扶貧平台實行愛心幫扶,便讓鄉(xiang) 裏將求助信息發布到中國社會(hui) 扶貧網上。

  趙長鬆沒想到,一天後就有愛心人士先後捐助了7000多元,第二天北京的同事們(men) 也都紛紛幫忙轉發。連續三天,捐款達到了兩(liang) 萬(wan) 元,讓孩子治病重返校園有了希望。趙長鬆借這個(ge) 機會(hui) ,給19個(ge) 村級信息員進行了培訓——幫助有困難的貧困戶發布求助信息。應尕出了車禍,永吉需要手術、仁青要去西寧讀書(shu) ……這些需求一一都得到了回應,不到一年的時間,他們(men) 收到了7萬(wan) 多元的社會(hui) 捐款。


圖為(wei) 北京市順義(yi) 區民政局支援曲麻萊縣的救災物資

  傳(chuan) 遞溫暖阻擊風雪

  2019年元月開始,玉樹遭遇五十年不遇的大雪災,全州15萬(wan) 人受災,死亡牲畜超過4萬(wan) 頭。北京市緊急行動支援玉樹2500萬(wan) 元救災款。其中,昌平區支援曲麻萊縣100萬(wan) 元,幫助曲麻萊縣第一時間打通道路,把草料、煤炭及時送到牧民手中。

  “約改鎮崗當村災情嚴(yan) 重,村裏反映棉衣、棉被不足、牧民缺少大頭皮鞋。我趕緊與(yu) 北京方麵聯係,得到順義(yi) 區民政局、昌平區民政局的積極響應,支援了35萬(wan) 元救災資金。當5月12日最後一批救災物資發放出去時,縣裏還在下雪,但曲麻萊有牧民已經開始恢複生產(chan) 了。”趙長鬆感慨,“大愛無疆,眾(zhong) 誌成城,北京傳(chuan) 遞的溫暖幫我們(men) 阻擊了嚴(yan) 寒風雪。”


圖為(wei) 趙長鬆與(yu) 當地牧民合影

  三年來,聽到藏族群眾(zhong) 稱讚北京援建的房子真溫暖,看到解決(jue) 困難後藏族群眾(zhong) 樸實的笑臉,趙長鬆覺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他在曲麻萊縣行程9萬(wan) 多公裏,收獲了深厚的漢藏情誼,收獲了克服艱苦環境的頑強精神。

  “曲麻萊縣將是我一生的眷戀。”趙長鬆說,“我隻是盡職盡責做好自己份內(nei) 的工作,但我欣慰有那麽(me) 多人關(guan) 心曲麻萊、愛護三江源,特別感激幫助過這裏的單位、企業(ye) ,感激支持我工作的人們(men) 。我想,隻要每個(ge) 人付出並傳(chuan) 遞愛,就能將點滴溫暖人心的‘小愛’匯聚成榮耀祖國的大愛。”(新利平台 記者/王茜 圖片由趙長鬆提供)

(責編: 於超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