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訊 10月25日,第三屆“中國民族誌紀錄片學術展”開幕式在北京電影學院舉(ju) 辦。即日起至10月28日,將在北京多地展映55部民族誌紀錄片。
圖為(wei) 活動現場
本次影展由中國民族博物館發起並組織,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hui) 民族影視與(yu) 影視人類學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北京電影學院主辦。所展出的55部影片從(cong) 全國各地252部投稿作品中遴選而出,大多基於(yu) 長時期的田野調查與(yu) 參與(yu) 觀察,部分作品將由中國民族博物館永久收藏。
圖為(wei) 活動現場
在活動現場,記者注意到,講述犛牛與(yu) 藏族人民故事的《尕措和牛》,跟拍8年、以藏族詩人索達的視角反映藏族地區人文曆史風貌的《輪回情》,著眼於(yu) 藏族木碗的《金沙壩藏木碗》,講述登山故事的《卡瓦格博傳(chuan) 奇:登山物語》,拍攝於(yu) 青海果洛的《鼠兔》以及講述信奉藏傳(chuan) 佛教的巴音布魯克蒙古人故事的《祖魯》等6部涉藏題材影片將在影展亮相。
圖為(wei) 觀眾(zhong) 提問
為(wei) 有效拓展民族誌紀錄片的傳(chuan) 播對象,讓參展影片得到更多的社會(hui) 關(guan) 注,本屆影展將分別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以及國家圖書(shu) 館等多地舉(ju) 辦。與(yu) 此同時,主辦方將邀請專(zhuan) 家學者、知名導演對影片進行評議,並邀請紀錄片作者與(yu) 觀影者進行交流互動,進一步強化學術交流氛圍,力求以最具活力和生動的學術討論形式,推動中國民族誌紀錄片進一步發展。
據悉,“中國民族誌紀錄片學術展”是中國民族博物館為(wei) “實現廣泛而具深度地收藏中華各民族影像資料的使命與(yu) 職責,構建一個(ge) 完整、係統的民族影像誌收藏體(ti) 係,建設中華各民族文化遺產(chan) 與(yu) 記憶資源數據庫”的目標而於(yu) 2015年發起成立的,目前已成為(wei) 中國大陸最具影響力的人類學影展之一,以雙年展的形式舉(ju) 辦,選取中國大陸及港澳台地區優(you) 秀民族誌紀錄片進行學術交流和研討,並在次年安排學術巡展活動。(新利平台 實習(xi) 記者/歐帆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圖為(wei) “中國民族誌紀錄片學術展”放映場次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