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國寶衛士與布達拉宮的三十五年:盡我全力、護你周全

發布時間: 2019-11-11 16:41:00 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手執畫筆、對照圖片,兩(liang) 名消防指戰員在西藏自治區2019年度“119”消防安全宣傳(chuan) 月啟動儀(yi) 式現場為(wei) 塗鴉畫布上的布達拉宮金頂群塗色。他們(men) 或許並未留意,此時如果向西回望,布達拉宮金頂群正在高原明麗(li) 的陽光下折射出金色燦然的光芒。

  這座有著1300多年曆史的宮堡式建築群,有人慕名前來觀賞,也有人為(wei) 它寂靜守護。從(cong) “橄欖綠”變身“火焰藍”,西藏自治區消防救援總隊拉薩市支隊布達拉宮大隊的消防指戰員們(men) 始終在此堅守崗位、盡心竭力、排除隱患,照護布達拉宮35年裏火災零發生。


圖為(wei) 駐紮在布達拉宮腳下的西藏自治區消防救援總隊拉薩市支隊布達拉宮大隊


圖為(wei) 依山而建的布達拉宮 攝影:王媛媛

  臨(lin) 危受命:火災次日進駐布達拉宮

  曆史上,布達拉宮曾發生過4次火災,距離最近的一次發生在強巴佛殿,那是1984年6月17日。電線老化短路引起的火花瞬時擴散,強巴佛殿局部失火。

  時任拉薩市城區消防救援中隊消防兵的瓊達和大家接力式傳(chuan) 水滅火,火勢很快得到了控製。瓊達也因指揮撲救滅火,榮記個(ge) 人三等功一次。

  次日,消防班進駐布達拉宮,負責這裏的消防安全。瓊達被任命為(wei) 布達拉宮消防班第一任班長。

  剛進駐,消防班隻有五六個(ge) 人。來不及收拾住處,他們(men) 便爬上爬下,裏裏外外排查隱患。雖陸續配置了消防櫃、滅火器、水槍等專(zhuan) 業(ye) 器材,但他們(men) 的日常工作還是得靠經驗:多看看、多走走、多問問。

  開宮前檢查、巡邏、閉宮前檢查……不到十人的消防班一點點築牢布達拉宮“防火牆”。2年後,一麵錦旗送到消防班。布達拉宮管理處讚譽消防班為(wei) “國寶衛士”。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消防救援總隊拉薩市支隊布達拉宮大隊在布達拉宮開展消防救援實戰演練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消防救援總隊拉薩市支隊布達拉宮大隊在布達拉宮開展消防救援實戰演練

  傳(chuan) 承創新:開展文物建築消防科研

  消防班入駐21年後,布達拉宮消防大隊正式成立。瓊達的兒(er) 子羅桑念紮作為(wei) 消防大隊第一批入駐布達拉宮的防火監督幹部來到了巍峨的宮殿。

  報到第一天,羅桑念紮便遇上布達拉宮後山西側(ce) 發生火情。於(yu) 他而言,這是一堂生動的消防安全課程。他心裏很是疑惑,救火不派消防車,滅火也沒有用水。“後來才知道,因為(wei) 火勢不大,現場是大隊長帶著消防員,用衣服把火打滅的。”

  這也讓羅桑念紮明白:“文物古建築的消防安全工作,沒有經驗可循,隻有不斷摸索、不斷實踐。”確保世界文化遺產(chan) 的消防安全,他們(men) 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羅桑念紮和大隊消防指戰員一起配合西藏自治區消防救援總隊有針對性地開展文物建築消防科研。同時配合西藏自治區消防救援總隊高原火災實驗室開展高海拔、低氣壓、低氧量環境下的火災危險性分析和滅火裝置、報警係統靈敏度等係列課題實驗。

  布達拉宮消防救援大隊副大隊長次仁旺久說,布達拉宮配置的10餘(yu) 種、800多具裝備器材大多都有所創新。“高壓細水霧裝置、40mm以及50mm小口徑水帶和前置水帶箱都是針對布達拉宮的建築特性和安全防護研發設計的。能夠爭(zheng) 取火災撲救的黃金時間,有效降低對文物的二次傷(shang) 害。”

  駐守宮殿:盡職盡責守護世界遺產(chan)

  創新性配置消防裝備器材的同時,布達拉宮消防大隊還不斷積累工作經驗,總結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ti) 的消防安全防範措施。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消防救援總隊拉薩市支隊消防員在布達拉宮執勤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消防救援總隊拉薩市支隊消防指戰員在布達拉宮檢查消防設備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消防救援總隊拉薩市支隊消防指戰員幫扶參觀布達拉宮的高反遊客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消防救援總隊拉薩市支隊接受遊客贈予的錦旗

  3周前,消防員管紅望還在紅宮最高層西南角的其美德丹基(長壽樂(le) 集殿)執勤。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步數超過兩(liang) 萬(wan) 步是他在“山上”的日常。半個(ge) 月後,他們(men) 輪換到山腳下的駐地。

  “日光城”東(dong) 方漸露魚肚白時,駐紮在“山上”的消防指戰員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早上9點,他們(men) 進駐各自負責的點位,檢查擦拭消防器材。布達拉宮正式開放前,他們(men) 還要再次檢查。

  一批批遊客參觀遊廊,管紅望也開始在點位上來回巡邏:觀察酥油燈、香爐裏的火苗,在通道狹窄的地方疏散遊客。抬頭一望,實時監測宮殿溫度的感溫光纖、可感煙的吸氣式探測器、瞄準火源和可燃易燃物品的火焰圖像探測器、煙感探頭等智慧消防設施設備正在如常運行。

  雖有“高科技”守護殿堂,但消防指戰員們(men) 仍舊不能懈怠,在各自負責的區域繞個(ge) 二三十圈是家常便飯,有時還需要百米衝(chong) 刺救助高反的遊客,待到下午4點閉宮後,他們(men) 還要和布達拉宮管理處工作人員等組成聯合檢查組,挨個(ge) 宮殿查看電源是否關(guan) 閉、酥油燈是否熄滅、香爐是否燃盡。

  次仁旺久說:“雖然科技產(chan) 品在運行,但我們(men) 仍會(hui) 用手去觸摸電線、香爐,這樣心裏踏實些。”

  聯合檢查後,消防指戰員終於(yu) 有了些許空閑。吃過晚飯後,他們(men) 通常會(hui) 在德央夏開展半個(ge) 小時的體(ti) 能訓練。這之後還要巡山、夜查。

  此時,山腳下的城市早已燈火闌珊。5名消防指戰員也要入駐殿堂,準備夜間執勤。淩晨1點、淩晨3點、淩晨5點,他們(men) 準時醒來,借著手電,再次仔細巡查。待到清晨7點50分,他們(men) 又將開啟新一天的工作。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消防救援總隊拉薩市支隊消防指戰員參觀大隊榮譽室

  在“離天最近”的古老宮殿駐守,消防指戰員似乎沒有多少時間抬頭仰望藍天白雲(yun) 、低頭俯瞰山下繁華。穿上這身“火焰藍”,駐守布達拉宮,注定是艱苦的。這是他們(men) 與(yu) 布達拉宮無言的約定:盡我全力、護你周全。(新利平台 記者/王媛媛 圖片由西藏自治區消防救援總隊提供)

  

(責編: 郭爽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