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藏茶之旅(五):榮耀的雅安茶廠之茶葉

發布時間: 2019-12-14 15:10:00 來源: 新利平台

  雖然西藏是藏茶的最主要供給地,但要說起目前保存較為(wei) 完好的曆史上的藏茶珍品,似乎西藏沒有哪家機構可以和雅安茶廠相媲美。

  中國藏茶博物館中的藏茶珍品琳琅滿目,該博物館的藏茶珍品館入口處的簡介寫(xie) 道:

  藏茶珍品展示了自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以來雅安茶廠的部分珍貴老茶,展示了雅安茶廠對中國黑茶產(chan) 業(ye) 的恢複和壯大所作貢獻的重要文獻資料,展示了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代表著民族團結的各時期重要茶葉標準樣,是藏茶發展的濃縮史和精品展。

  這些藏茶珍品大致可劃分為(wei) 三類:

  一是“重大曆史事件之標誌茶”。這類藏茶有著豐(feng) 富的曆史內(nei) 涵,成為(wei) 重大曆史事件的重要標誌,譬如“中央茶”“團結磚茶”等等。“中央茶”是1985年西藏自治區成立20周年時,中央代表團委托雅安茶廠以上等本山茶為(wei) 原料,生產(chan) 的40萬(wan) 份康磚茶和金尖茶,每塊茶上都印有“中央代表團贈”的字樣,“中央茶”是西藏各族群眾(zhong) 對該茶的一種尊稱,飽含了豐(feng) 富的情感。“團結磚茶”生產(chan) 於(yu) 20世紀70年代,充分體(ti) 現了雅安茶廠技術人員自主研發的創新精神,具有開啟以機械化、規模化加工藏茶的曆史意義(yi) 。

   
圖為(wei) “中央茶”樣品(中國藏茶博物館藏) 攝影:趙國棟

  二是“悠久曆史之見證茶”。這類藏茶見證了雅安藏茶的悠久曆史,譬如“明代茶”“民國柯羅茶”“五一茶”等等。“明代茶”是明代時期由雅安生產(chan) 的邊茶,或許是目前保存最為(wei) 久遠的雅安藏茶實物了,距今有470多年。雖然茶磚已經碳化,但整體(ti) 上仍然保存著明代茶磚的形態。“民國柯羅茶”是民國時期“中茶公司”生產(chan) 的邊茶。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中國茶葉公司”在雅安成立,1958年並入雅安茶廠。“柯羅牌”是其時用商標。“柯羅”有轉經筒的意思,圖形標識為(wei) 俯視轉經筒時呈現出的簡易圖標,形如船上的舵。“五一茶”與(yu) “五一邊茶合營社”有關(guan) 。1952年,六家來自陝西商幫的私營茶號聯合成立了“五一邊茶合營社”,並於(yu) 1958年過渡為(wei) 全民所有製,並入雅安茶廠。“五一茶”即為(wei) 當時“五一邊茶合營社”所生產(chan) 之茶葉。

   
圖為(wei) “明代茶”樣品(中國藏茶博物館藏) 攝影:趙國棟

  三是“民族團結之友誼茶”。這類藏茶多與(yu) 茶葉產(chan) 品的創製與(yu) 改進有關(guan) ,主要是為(wei) 了更好地滿足藏族同胞飲茶需求和支援西藏建設而生產(chan) 的,是民族團結的重要象征,譬如“龍輪康磚茶”“60年代機製磚茶”等等。“龍輪康磚茶”產(chan) 於(yu) 20世紀80年代,保持了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雅安茶廠“康磚”的獨立包裝,更方便人們(men) 外出攜帶。“60年代機製磚茶”的生產(chan) 有一個(ge) 特殊的目的,當時,為(wei) 了推進西藏經濟社會(hui) 建設,大批幹部進入西藏工作,雅安茶廠考慮到這些入藏幹部的需求,綜合內(nei) 地飲茶特點和細茶特色,並結合藏茶工藝生產(chan) 了這款藏茶。可以說,這款茶葉體(ti) 現了雅安人民對西藏建設和援藏幹部的關(guan) 心和支持。

   
圖為(wei) “龍輪康磚茶”樣品(中國藏茶博物館藏) 攝影:趙國棟

  這些藏茶珍品都有著豐(feng) 富的曆史內(nei) 涵,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雅安藏茶的質量,但它們(men) 並不是唯一的,因為(wei) 曆史上的雅安藏茶的貿易量也是一個(ge) 重要範疇,大額貿易量呈現出的是四川與(yu) 西藏密不可分的有機聯係。有學者指出,唐代時雅安輸入藏地的茶葉約為(wei) 幾十萬(wan) 斤,宋代時已達近200萬(wan) 斤,明代增至400萬(wan) 斤以上。到清朝時,雅安每年僅(jin) 輸入西藏的茶葉已超過1000萬(wan) 斤。即使在20世紀30至40年代國家內(nei) 憂外患極為(wei) 嚴(yan) 重之時,雅安的茶葉生產(chan) 也頑強地向前挺進著。

  當然,除了以上三種意義(yi) 上的“珍品”之外,雅安藏茶本身也是有等級之分的,而且說法很多。曆史上一般認可的做法是按產(chan) 地論等級和價(jia) 格。在1945年前後,茶葉原料的收購主要由三大機構和私營茶號各自完成。三大機構主要指:西康企業(ye) 公司茶廠、康藏茶業(ye) 股份有限公司、二十四軍(jun) 一三七師茶葉合作社,進行收購的私營茶商則主要有17家。在收購時,“本山茶”為(wei) 第一等級,主產(chan) 於(yu) 周公山的大興(xing) 、和龍等鄉(xiang) ;“上路茶”為(wei) 第二等級,主產(chan) 於(yu) 青衣江上遊、濆江、隴西河兩(liang) 岸的多營、七盤、太平、對岩、紫石、觀化、河北、孔坪、李壩、嚴(yan) 橋、晏場等鄉(xiang) 茶區;“橫路茶”為(wei) 第三等級,主產(chan) 於(yu) 青衣江中下遊兩(liang) 岸的合江、水口、鳳鳴和上裏、中裏、下裏等鄉(xiang) 茶區。而每一等級中,又分出上中下三等,這在收購價(jia) 格上也有所體(ti) 現。

   
圖為(wei) 1975年國家抽樣封存的標樣茶(中國藏茶博物館藏) 攝影:趙國棟

  新中國成立後,茶葉實行統一收購價(jia) 格。1952年,雅安藏茶的收購價(jia) 格分為(wei) “三種九等”,具體(ti) 為(wei) :一級“本山茶”每擔15元,二級每擔13.8元,三級每擔13元;一級“上路茶”每擔12.8元,二級每擔12.1元,三級每擔11.6元;一級“橫路茶”每擔11.4元,二級每擔11元,三級每擔10.4元。至1953年之後,收購價(jia) 格又分為(wei) “二種六等”。再之後又出現一些獎勵和補貼政策。

  藏茶之重要和珍貴,還反映在收購、生產(chan) 時,輿論宣傳(chuan) 的投入程度。1951年5月31日的《西康日報》刊出了兩(liang) 篇長文:《雅安、滎經細茶上市 茶業(ye) 公司正大力收購》和《中國茶業(ye) 公司西康省公司訂出“雅安茶農(nong) 須知” 使茶農(nong) 明了今年收茶規格》。兩(liang) 篇文章詳細介紹了收購的注意事項以及一些新政策,尤其是收購價(jia) 格方麵的信息。

  在四川和西藏,茶葉雖隻是小小的一片葉子,但回首曆史,她留給人們(men) 的,卻是無限的回味和沉思。當我們(men) 放眼西藏的繁榮進步,深刻感受雅安藏茶產(chan) 業(ye) 的蓬勃發展,沿著藏茶之路和她的啟示,更美好的明天仿佛觸手可及。(新利平台 文/趙國棟)

(責編: 李絲雨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