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決勝脫貧攻堅】康巴漢子宣講員:自己寫歌,把黨的聲音唱到農牧民心底

發布時間: 2019-12-21 22:09:00 來源: 新利平台


圖為(wei) 身著康巴服飾的藏族姑娘在類烏(wu) 齊縣的草原上騎著駿馬 攝影:斯朗尼瑪


視頻為(wei) 斯朗尼瑪作詞的《我的家在類烏(wu) 齊》(此處插入MV)

  新利平台訊 初見斯朗尼瑪,身形高大,皮膚黝黑,嗓音渾厚,這位康巴漢子是一名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委講師團成員和自治區級“四講四愛”特邀宣講員。從(cong) 2004年至今,斯朗尼瑪累計完成各級各類宣講1900餘(yu) 場次,培訓了不計其數的農(nong) 牧民宣講員,15年的基層宣講工作賦予了他獨到的思考和體(ti) 會(hui) ,如何讓看似“務虛”的講授見到實效,這是他常常思考的問題,也是他一直以來的努力。

  斯朗尼瑪說:“當前,對每一位基層宣講員來說,把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學懂、弄通、做實,就是對‘四個(ge) 意識’‘ 四個(ge) 自信’‘兩(liang) 個(ge) 維護’的真學、真信、真行。信什麽(me) 、講什麽(me) 的前提首先是找到自己的‘信’。我的‘信’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我的‘信’是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


圖為(wei) 斯朗尼瑪 圖片由本人提供

  義(yi) 務創作民歌:隻為(wei) 讓宣講更走心

  驅車行駛在317國道上,一首《我的家在類烏(wu) 齊》飄蕩在川藏公路上空,詞曲優(you) 美,朗朗上口。“這首歌是我作的詞。”斯朗尼瑪告訴記者,笑容樸實而自信。

  15年的基層宣講工作中,斯朗尼瑪一直在探索怎麽(me) 能讓“老觀眾(zhong) ”更著迷、讓“新觀眾(zhong) ”更走心。他想到了類烏(wu) 齊縣是半農(nong) 半牧縣,老百姓喜歡唱歌,喜歡聽故事,那麽(me) ,為(wei) 何不利用自己的愛好創作歌曲傳(chuan) 遞黨(dang) 和政府的聲音呢?從(cong) 2010年至今,他先後創作了《故鄉(xiang) 類烏(wu) 齊》《情定大山》《我的家在類烏(wu) 齊》《我有一首心中的歌》《幸福類烏(wu) 齊》《大美類烏(wu) 齊》《哈達獻給新時代》等當地農(nong) 牧民耳熟能詳的作品。

  有了詞,斯朗尼瑪又拉上自己在西藏大學和四川音樂(le) 學院的同學,譜曲、演唱、錄製MV,反複打磨,精心製作。知道斯朗尼瑪的初心所在,很多時候同學們(men) 都是義(yi) 務幫忙。值得欣慰的是,不少歌曲在類烏(wu) 齊縣傳(chuan) 唱度相當高,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都知道這是“大個(ge) 子宣講員”創作的歌。


圖為(wei) 依日峽穀 攝影:斯朗尼瑪


圖為(wei) 當日湖 攝影:斯朗尼瑪


圖為(wei) 類烏(wu) 齊馬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nei) 的野生馬鹿 攝影:斯朗尼瑪

  下鄉(xiang) 宣講路:“昌都之險”在路上

  “宣講不僅(jin) 是把各級政策講給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聽,還是團結群眾(zhong) 、凝聚人心、攜手奮鬥的交流互動,更是麵對麵、手拉手和心貼心的情感傳(chuan) 遞。”這是斯朗尼瑪從(cong) 事基層宣講工作15年來最真切的體(ti) 會(hui) 。

  作為(wei) 縣級宣講員,麵對的多是廣大基層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為(wei) 了掌握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想聽什麽(me) 、最迫切關(guan) 注什麽(me) ,斯朗尼瑪經常利用宣講之際和業(ye) 餘(yu) 時間深入鄉(xiang) 鎮村居、田間地頭,與(yu) 群眾(zhong) 麵對麵交流,了解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的真實想法和宣講需求,通過不懈努力,用草根化、群眾(zhong) 聽得懂、感興(xing) 趣的語言講給基層群眾(zhong) 聽。

  西藏有句著名的諺語:“那曲最高,阿裏最遠,昌都最險。”昌都之險,猶在路上。在有著“天堂類烏(wu) 齊•三江花都城”、“西藏小瑞士”、“昌都後花園”美譽的類烏(wu) 齊縣,斯朗尼瑪的下鄉(xiang) 宣講路上美景無限,但也充滿了艱險。

  據斯朗尼瑪的同事吉美回憶,2007年1月的一個(ge) 上午,正值類烏(wu) 齊縣最冷的時節,類烏(wu) 齊縣宣講團一行3人來到離縣城20多公裏的卡瑪多鄉(xiang) ,在鄉(xiang) 裏宣講完第一場,簡單地吃了個(ge) 飯,就立即前往卡瑪多鄉(xiang) 的協瑪自然村。那時,還沒有通公路,隻能騎馬前往。眼看天空中飄起了雪花,宣講團一行3人趕緊把行李和帶給老百姓的宣傳(chuan) 資料拖上馬背,沿著陡峭的山路開始翻山。

  雪越下越大,到了海拔近4500米的雪山上,突然,馬前蹄踩空,斯朗尼瑪和馬一起滾到山溝裏。吉美不停地大聲喊著:“斯朗……斯朗……!”過了好久,斯朗尼瑪滿臉泥巴地站了起來,扛著從(cong) 馬背上摔下來的宣講資料,沿著雪線艱難地走了回來。就這樣,他們(men) 一路跌跌滑滑地走了3個(ge) 多小時才到了協瑪自然村村委會(hui) 主任然甲的家裏。

  盡管路途艱險,斯朗尼瑪從(cong) 未退縮,他說:“能給老百姓帶去黨(dang) 的政策、鼓舞他們(men) 的士氣,我們(men) 由衷地自豪。”一次宣講結束後,老阿媽益西特意來到斯朗尼瑪跟前,緊緊地握著他的手說道:“政府給我們(men) 蓋了房子,修了路,如今我們(men) 村通了電、有了自來水,我們(men) 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你每次來還給我們(men) 講解曆史、講解政策,教育我們(men) 要懂感恩,我代表全村人感謝你。”這樣的心裏話讓斯朗尼瑪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圖為(wei) 斯朗尼瑪鏡頭中記錄的“仲確節”裏聽宣講的當地群眾(zhong) 攝影:斯朗尼瑪

  “大個(ge) 子宣講員”:群眾(zhong) 生活的知心人

  在當地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眼裏,斯朗尼瑪是一位是陽光率直、博學親(qin) 切的好小夥(huo) ,是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最歡迎的“大個(ge) 子宣講員”。

  每次下村宣講,車子一到達村委會(hui) 門口,不等下車,院子裏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就會(hui) 自動圍上來,邊握手邊打招呼:“大個(ge) 子宣講員來了!辛苦了!”。每一次在宣講前,斯朗尼瑪先要和大家聊幾句,在甲桑卡鄉(xiang) 桑卡村,他總要問問坐在前排的紮西老爺的身體(ti) 狀況,打聽在內(nei) 地上學的益西措姆家小孩的學習(xi) 情況等。在類烏(wu) 齊縣的82個(ge) 村(居)中,他幾乎無人不識,15年來,他累計幫助縣委、縣人民政府調節社會(hui) 矛盾10多起,例如鄉(xiang) 與(yu) 鄉(xiang) 之間的草場糾紛、縣與(yu) 縣之間的資源糾紛,鄰裏之間的家庭糾紛、勞務糾紛等。被老百姓親(qin) 切地稱為(wei) “大個(ge) 子宣講員”的他,不僅(jin) 是宣講工作時的好小夥(huo) ,也是群眾(zhong) 生活的知心人,很多老百姓每次到縣城采購東(dong) 西時都要去他家串門、聊家常。

  15年的宣講工作讓斯朗尼瑪的一些課成為(wei) 了受群眾(zhong) 歡迎的必修課,他也逐漸成為(wei) 了宣講員裏的輔導專(zhuan) 家。在“講文明愛生活”專(zhuan) 題輔導上,他從(cong) “培育和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追求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永做講文明愛生活的好公民”三個(ge) 方麵,結合文明社會(hui) 日新月異的變化與(yu) 科技為(wei) 大家帶來的便利,采用 “1+1”模式(即通俗易懂的語言加多媒體(ti) PPT)進行教學,對“講文明愛生活”精神實質進行了深入、多層次的解析,讓村(社區)宣講員能更加直觀、具體(ti) 地掌握“講文明愛生活”章節的宣講方法和內(nei) 容。

  斯朗尼瑪還很注意把宣講融入重大節慶中,作為(wei) 縣裏重大節慶活動的常規主持人,每年的“3.28”、藝術節和“仲確節”等,他都要上台主持、有時還要策劃編排節目。靠著生動的節目,自然而然地把黨(dang) 的恩情、社會(hui) 主義(yi) 新西藏的巨大變化等講到農(nong) 牧民的心裏。(新利平台 記者/李元梅 鄭朔 蘇洋)

(責編: 於超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