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行走拉孜

發布時間: 2019-12-29 14:22:00 來源: 新利平台

  初次入藏

  今年8月初,我隨同事一同從(cong) 武漢乘機飛往拉薩,參建阿裏電力聯網工程。“哇,進入西藏了……”飛機飛了一段時間後,隨著機艙中有人小聲感歎,我從(cong) 半睡半醒中,猛地打起精神,透過舷窗向外觀看,一望無際的群山綿延起伏,有的山峰上點綴著皚皚白雪,在陽光的照射下,晶瑩剔透、美倫(lun) 美奐,宛若童話般的世界。

  經曆3個(ge) 多小時飛行,飛機穩穩降落在拉薩貢嘎機場,撲麵而來清新的空氣沁入肺腑,猶如暢飲一口清泉,渾身上下透著清爽。

  在拉薩習(xi) 服幾日,我們(men) 便動身前往目的地——拉孜縣。

  拉孜,藏語意為(wei) “神山頂,光明最先照耀之金頂”,海拔四千多米,位於(yu) 西藏西南部、日喀則市中部、念青唐古拉山最西部。

  拉孜是有名的“堆諧之鄉(xiang) ”,堆諧又稱“踢踏舞”。“堆”指雅魯藏布江上遊的拉孜、薩迦等地,“諧”是舞蹈之意。它是一種集說唱、歌舞、彈奏為(wei) 一體(ti) 的民間歌舞藝術形式,以紮木念琴為(wei) 主要伴奏樂(le) 器,表演時,演員又唱又彈又跳。

  播灑陽光

  “作為(wei) 異鄉(xiang) 人,我們(men) 騎行路過西藏拉孜縣錫欽鄉(xiang) ,感謝湖北送變電公司工人師傅的關(guan) 懷,你們(men) 像一縷縷陽光,讓我們(men) 感受到國家電網公司的溫暖……”前不久,這段話在國網湖北省送變電工程有限公司員工朋友圈不斷傳(chuan) 播,讓人倍感溫暖。

  10月下旬,兩(liang) 名在西藏拉孜縣錫欽鄉(xiang) 318國道騎行的遊客,因騎行中天氣突變,未能找到住處,走進湖北送變電公司包(3)項目部黨(dang) 員服務驛站,借宿一晚,第二天臨(lin) 走時,他們(men) 在留言簿上寫(xie) 下了感激之詞。


圖為(wei) 阿裏聯網工程湖北送變電公司包(3)項目黨(dang) 員服務驛站外景

  每天都有不少中外遊客在縣郊318國道旁騎行,領略大自然的美景。湖北送變電公司承建的阿裏聯網工程包(3)標段,位於(yu) 拉孜縣境內(nei) ,項目部材料站建於(yu) 該縣錫欽鄉(xiang) 318國道旁邊。

  遊客和當地人路過318國道時,有的人因旅途勞累,會(hui) 在材料站旁稍作歇息。今年9月,項目部臨(lin) 時黨(dang) 支部結合材料站臨(lin) 近318國道的實際,決(jue) 定在材料站旁邊建起簡易的黨(dang) 員服務驛站。站內(nei) 配備桌椅、飲用水、雨具、食物、高原常用醫藥等用品,還懸掛有高原旅遊健康常識,為(wei) 路過群眾(zhong) 提供便利服務。

  據項目部經理曾紅剛介紹,黨(dang) 員服務驛站設置一個(ge) 多月以來,先後為(wei) 10餘(yu) 人提供便利服務,他們(men) 中有在附近農(nong) 田勞作前來避雨的農(nong) 民,有長途跋涉騎行的中外遊客。

  10月下旬的一天,材料站站長可香元來到黨(dang) 員服務驛站,像往常一樣清掃整理站內(nei) 物品,此時有兩(liang) 位小夥(huo) 子推著自行車向服務站走來,黃豆大的汗珠從(cong) 他們(men) 臉頰滴落地上。“師傅,我們(men) 是騎行的遊客,眼看大雨要來了,能在這裏避下雨不?”“沒問題,你們(men) 進來歇會(hui) 吧!”可香元熱情地將兩(liang) 位年輕人迎進屋子,並給他們(men) 倒上熱水。“小夥(huo) 子,估計雨一時停不下來,這裏遠離城區,被褥給你們(men) ,今晚就在這裏休息吧!”

  眼看夜色漸濃,雨也越下越大,可香元招呼兩(liang) 位小夥(huo) 子在服務站住了下來。第二天天空放晴,兩(liang) 位年輕人一覺醒來,告別可香元時便發生了開頭的一幕。

  築夢世界屋脊

  從(cong) 拉孜縣城出發,一路向西,行駛十餘(yu) 公裏,沿途可見廟宇古刹、犛牛、屋簷下的轉經筒及披著袈裟的僧尼,半小時車程即到浪措湖。湖泊被群山環抱,碧綠的湖水,平靜得像一麵鏡子,在陽光的照耀下泛著翠綠色的光芒,如夢如幻,充滿神秘色彩。偶有野鴨在湖邊嬉戲,鴨兒(er) 雙腳劃開碧波,蕩漾起絲(si) 絲(si) 漣漪。湖岸旁邊的水清澈見底,可以看到沙石和水草。

  再往西部山穀行駛,經曆山路十八彎,約摸半小時車程,可達海拔5200餘(yu) 米的加措拉山,起伏的群山長期被雪覆蓋。公路兩(liang) 旁數條經幡迎風飄揚 。在崇山峻嶺之間,有鐵塔、電線杆縱橫交織,因職業(ye) 緣故,對於(yu) 電杆鐵塔,總是要多看幾眼,我不知道,它的起點在哪裏,也不知道延伸往何方,但我知道它一頭連著光明,一頭連著未來。我們(men) 正建設的阿裏聯網工程的開工,是我國大陸最後一個(ge) 接入全國大電網的地級行政區,工程將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當地的‘用電難’問題,工程建設還可以推動電能替代,改變當前農(nong) 牧民燒柴、燒牛糞等傳(chuan) 統用能方式,有利於(yu) 雪域高原的環境保護。


圖為(wei) 送電線路鐵塔

  拉孜的山磅礴、大氣,多呈黃褐色,像披了一層褐色風衣。遠眺它,山的脊梁像黃牛背,像樹葉的紋路。爬山的艱辛,不親(qin) 身經曆,難以體(ti) 驗個(ge) 中滋味。從(cong) 山腳下看,200多米的山似乎不高,很容易被征服,可攀爬時卻如同跑馬拉鬆衝(chong) 刺一般,即便二三十歲的壯小夥(huo) ,也是上氣不接下氣。山上遍布狼牙刺和碎石,攀登過程中難免有刺鑽到鞋子裏、褲腿中,腳步快了稍不留意踩在碎石上就會(hui) 翻滾滑倒。冬季山上風呼呼在耳邊吹響,氣溫和含氧量低,手腳在勞動時一小會(hui) 兒(er) 就凍得失去知覺,施工難度可想而知,高原電網建設者既要克服施工難題又要挑戰特殊的地理環境 。可是他們(men) 沒有怨言,項目經理曾紅剛常常說,在“世界屋脊的屋脊”架設電力天路,我驕傲!給員工們(men) 打氣加油,大家渾身充滿力量,矢誌發揚鄂電鐵軍(jun) 風采,架設好雲(yun) 端電力天路。(新利平台 通訊員/郭 暉)

(責編: 李文治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