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鄉愁藏韻】我在西藏過的那些節(上)

發布時間: 2020-01-02 08:57:00 來源: 新利平台

   
圖為(wei) 開耕節

  13年前的秋天,我懷揣著對藏文化說不清道不明的愛戀,放棄了北京的生活,在楊樹葉金燦燦的時候來到拉薩,成為(wei) 了一家雜誌社的駐藏記者。上班沒幾天,我就趕上了一個(ge) 西藏特有的節日——仙女節。那一天,女性可以向任何一個(ge) 她見到的男性要錢,男性可以豐(feng) 儉(jian) 隨意給,但是不能拒絕。還記得那天,初來乍到的我沒太好意思向任何人開口,但是雜誌社的男同事們(men) 和晚上聚會(hui) 時新認識的男性朋友,都主動塞給我錢,從(cong) 幾毛、幾塊、到上百元都有,竟然收獲不少,心裏樂(le) 開了花,重要的是——那是十多份友好的饋贈,沒有人真的想在這一天得到多少錢,這個(ge) 節日更大的功能是增進了人和人之間的情感。其間遊戲般的愉悅形式,讓我深深感受到了這個(ge) 民族幽默的天性和這個(ge) 城市對外來人的友好。

  日子待久了,我才知道當時我經曆的索要零錢的“仙女節”,不過隻是那個(ge) 紀念性節日衍生出來的遊戲,當我慢慢了解了這歡樂(le) 節日後麵的深刻文化和這個(ge) 民族樂(le) 觀性格形成的原因後,我便愛上了這個(ge) 城市,當然,也愛上了在這個(ge) 城市度過各種節日。 

   
圖為(wei) 墨竹工卡的人們(men) 在田間繞行,舉(ju) 行“望果節”遊行儀(yi) 式慶祝豐(feng) 收

  十多年間,我進藏20餘(yu) 次,最長曾在拉薩待過一年多時間,有幸親(qin) 曆了幾乎所有的藏族傳(chuan) 統節日,看到了藏族的文化傳(chuan) 統在今天的延續,也目睹了節日中藏族同胞的聲色音容。在現場,我常常被深深地感染,藏民族宗教的、民俗的、曆史的、文化的、藝術的特征濃縮在一個(ge) 個(ge) 節日裏延續並張揚出來,給我展現了一個(ge) 最鮮活最絢爛的世界。

  藏曆新年

  藏曆1月1日,是藏族人民一年一度最重要的節日。在拉薩,從(cong) 藏曆12月初開始,我的鄰居們(men) 就開始打掃衛生、準備年貨了,其中,木雕彩繪的精致方鬥“切瑪”和一些麵粉製作的點心是每家必備的供品。“切瑪”內(nei) 裝滿酥油拌好的糌粑、炒熟的青稞和人參果等食品,上麵插上青稞穗、雞冠花,有的還要撒上酥油做的彩花板。同時,供品的旁邊還要擺放一個(ge) 彩色酥油花塑的羊頭,到了初一那天,再將提前浸泡長出兩(liang) 寸青苗的青稞種子擺於(yu) 佛龕茶幾之上。這些擺設表達著對新的一年風調雨順、農(nong) 牧業(ye) 獲得豐(feng) 收祈願。 

   
圖為(wei) 新年每家必備的吉祥物“切瑪”

  大年初一的早晨,我的朋友就穿著節日的盛裝來邀請我去他家過年了。快到大門口時,我看見他家地上用白色的麵粉畫著巨大的吉祥圖案。一進家門,一碗主人家敬的青稞酒是免不了的,好在青稞酒度數不高,味道甘甜,我仰脖一飲而進,朋友高興(xing) 極了。客廳的茶幾上擺滿了各種好吃好喝的東(dong) 西:糖果、瓜子、風幹肉、奶渣、甜茶、酥油茶,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他媽媽用酥油炸的那些傳(chuan) 統的藏式甜點“卡塞”,模樣可人,口感酥脆,吃得我滿口甜香。

  談笑間,突然浩浩蕩蕩進來十幾個(ge) 人,是朋友單位的同事,他們(men) 唱歌跳舞,捧著青稞酒向朋友家人致敬,主人家也回以美妙的歌聲和美酒。不多會(hui) 兒(er) 這撥人辭去,另一撥人又來……此後幾天裏,大家會(hui) 相互到親(qin) 戚朋友家裏做客,開懷暢飲,共慶新年,整個(ge) 城市沉浸在沒完沒了的歌舞、青稞酒、還有祝福裏。 

  下午,我被另外一位藏族朋友邀請到家裏做客。在他家,我吃到了藏包子、糌粑坨坨蘸生牛肉醬、還有其他美食,朋友告訴我,大年初一是不能動刀子的,所以他們(men) 的吃食都要提前準備好。那天,我因為(wei) 貪嘴,生牛肉醬吃多了,回家鬧了肚子。  

   
圖為(wei) 藏曆新年期間,拉薩郊區的民眾(zhong) 邀約至大昭寺廣場歡歌悅舞。

  開耕節

  藏曆新年過後的一個(ge) 重要節日是開耕節,時間大致是在元月十五日至三十日之間,根據當年的藏曆節氣,結合地域文化推算而得,所以每年日期不太相同。開耕節是西藏農(nong) 耕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農(nong) 耕的地方都會(hui) 舉(ju) 行這個(ge) 祈禱風調雨順、五穀豐(feng) 登的儀(yi) 式。

  我見到開耕節是在日喀則,在去定日縣采訪的途中巧遇的。當時,在公路的沿途,我們(men) 看見許多當地人都精心打扮了自己,往一片空曠的土地上匯集,最引人矚目的是他們(men) 牽的犛牛,雙角上各戴一簇紅纓, 紅纓的上麵立著高聳的白纓,看上去頗有氣勢。一定有什麽(me) 儀(yi) 式要開始,我們(men) 下車跟著農(nong) 民們(men) 一起走進了那片空地。 

   
圖為(wei) 日喀則的開耕節,農(nong) 民們(men) 在進行二牛抬杠犁地比賽

  那是一片還沒有開始耕種的土地,光禿禿的,是舉(ju) 辦大型活動的好地方,但是人多了一走動,四處塵土飛揚。大家分成好多組,把酥油茶和糌粑、點心、糖果拿出來,我們(men) 被熱情地邀請加入。吃喝了一會(hui) 兒(er) ,大概是耕牛都到齊了,精彩的節目隨即上場:男人們(men) 牽來自家的犛牛,用犁架把兩(liang) 頭牛套在一起,這就是俗稱的“二牛抬杠”。然後五、六組耕牛被牽到同一塊耕地的一端,排成一排,在一聲吆喝下,主人同時開始狂趕牛,牛埋著頭啃哧啃哧拉犁。

  一時間,塵土籠罩了天空,周圍觀戰的人們(men) 興(xing) 奮地助威聲響徹耳畔。控製得好的耕牛犁出來的地又直又均勻,控製不好的耕牛劃拉出的線條歪歪斜斜深淺不一,有的失控的耕牛竟然跑出了耕地,主人在後麵焦急又狼狽地追趕,引來觀眾(zhong) 一陣陣哄笑……

  婦女們(men) 和沒有參賽的男人們(men) 在田邊堆上柏枝、灑上青稞麵、澆上青稞酒,然後點燃,進行煨桑祈福。

   
圖為(wei) 開耕節,農(nong) 民在自家耕地裏進行煨桑,以祈求風調雨順

  薩嘎達瓦節 

  薩嘎達瓦節是藏曆4月15日,也稱放生節。相傳(chuan) 這一天是釋迦牟尼誕生、成佛、圓寂的日子。在整個(ge) 藏曆4月裏,藏族朋友們(men) 都盡量不吃肉,不殺生,專(zhuan) 心轉經朝佛。15號這一天是最重要的,大家在這一天一定會(hui) 虔誠地去轉經、朝佛。我也被兩(liang) 位藏族朋友約了一起去轉經。我們(men) 按照“拉薩三轉”的線路由外到內(nei) 行進起來。

  路上人山人海,交警們(men) 全都出動了,在街上維持秩序。大家臉上都帶著笑容,像過年一樣的喜慶;公園的草地上聚了很多人,三五成群,談笑著;市場附近能看到一些人買(mai) 了活魚出來,準備拿到河裏去放生。

  薩嘎達瓦節還有一項重要內(nei) 容——布施。在十多年前的拉薩,這一天前來接受布施的人估計有六七千,他們(men) 頭一天晚上就會(hui) 來到政府規定的街區,占據一席之地,等待第二天一早施主們(men) 到來。我的兩(liang) 位藏族朋友,頭一天就到銀行去換了很多嶄新的五毛票和一元兩(liang) 元的散錢,厚厚的幾大摞,塞滿了背包。 

  到了布施的那條街,我驚呆了,這恐怕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布施場麵了!整整兩(liang) 公裏長的馬路為(wei) 節日封鎖了交通,接受布施的人們(men) 排成四、五層,中間留下通道,施主們(men) 就行走在通道裏,挨個(ge) 地發放手中的錢給那些積極討要的人們(men) 。 

  黃昏,我的薩嘎達瓦節在朝拜完大昭寺、朋友們(men) 做完寺廟的供養(yang) 後結束。

  薩噶達瓦節過後,前半年重要的節日算告一段落了,我開始期待下半年的精彩。(新利平台 文、圖/陳丹)

(責編: 李絲雨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