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西藏人均預期壽命達70.6歲,健康秘訣在哪裏?

發布時間: 2020-01-10 20:18:00 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包蟲病綜合防治三年目標任務圓滿完成,兌(dui) 現了絕不把包蟲病帶入全麵小康社會(hui) 的莊嚴(yan) 承諾。”1月7日,西藏自治區主席齊紮拉在作政府工作報告說到這句時,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圖為(wei) 齊紮拉主席作政府工作報告 攝影:何蓬磊

  掌聲響起的背後,是人民群眾(zhong) 滿滿的獲得感。包蟲病是西藏流行情況最為(wei) 嚴(yan) 重的寄生蟲病,包蟲病不僅(jin) 給患者及其家庭造成嚴(yan) 重健康危害和沉重經濟負擔,同時給農(nong) 牧業(ye) 生產(chan) 帶來巨大損失。過去,包蟲病是西藏農(nong) 牧區群眾(zhong)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主要原因,是製約西藏經濟發展、嚴(yan) 重危害人民群眾(zhong) 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麵小康。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不辜負黨(dang) 和國家的重托,不辜負西藏自治區各族人民的期盼,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風推進健康西藏建設,將包蟲病杜絕在小康門外就是實幹的結果。換句話說,因為(wei) “幹”字,政府工作報告才贏得掌聲。

  政府工作報告顯示,西藏人均預期壽命較2010年測算的68.2歲增加了2.4歲,達70.6歲,增速高於(yu) 全國平均水平。此外,西藏孕產(chan) 婦死亡率由和平解放初期的5000/10 萬(wan) 下降到56.52/10 萬(wan) ,嬰兒(er) 死亡率由解放初期的430‰下降到11.59‰。

  西藏人均預期壽命由和平解放初期的35.5歲,短短60多年提高至70.6歲,對生活在世界屋脊的人們(men) 來說堪稱一個(ge) 奇跡,這也是西藏衛生健康事業(ye) 長足發展的有力明證。


圖為(wei) 牧民群眾(zhong) 在診療中 攝影:趙耀

  目前,西藏現行的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製度從(cong) 政策層麵把農(nong) 牧區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員、享受城鎮最低生活保障人員,完全喪(sang) 失勞動能力的重度殘疾人員,無收入的孤寡老人、孤兒(er) 等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了基本醫療保險製度的保障範圍,實現了貧困人口參加基本醫療保險政策的全覆蓋;對已參加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參保人員,實行個(ge) 人不繳費政策,全部納入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範圍,完成了國家和西藏自治區醫療保障扶貧實施方案中提出的“實現農(nong) 村貧困人口製度全覆蓋,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覆蓋率達到100%”的目標任務。

  為(wei) 進一步提高大病保險的整體(ti) 保障水平,有效減輕城鄉(xiang) 居民特別是貧困人口患重特大疾病的醫療經濟負擔,農(nong) 牧民大病保險起付線也由原來的6萬(wan) 元降低至個(ge) 人自付醫療費用5000元;年度最高賠付限額由原來的7萬(wan) 元,提高至14萬(wan) 元。同時,對貧困人口實施傾(qing) 斜性醫療救助政策,提高年度救助限額,普通醫療救助限額較原有規定提高4萬(wan) 元,達到每年10萬(wan) 元;在此基礎上,對個(ge) 人及家庭自付醫療費用負擔仍然較重的,進一步加大救助力度,實行重特大醫療救助,救助限額較原有規定提高5萬(wan) 元,達到每年20萬(wan) 元;對重特大疾病亟待解決(jue) 的個(ge) 案不受封頂線限製,充分利用社會(hui) 救助協調工作機製,根據救助對象困難程度等因素一事一議、專(zhuan) 題研究、限時解決(jue) 。


圖為(wei) 群眾(zhong) 在診療中。攝影:賈華加

  此外,西藏自治區明確了對貧困人員實行先診療後付費製度,參加城鄉(xiang) 居民醫療保險的貧困人員發生的符合規定的醫療費用在統籌區域內(nei) 定點醫療機構就診就醫的,僅(jin) 需支付按規定應由個(ge) 人承擔部分,減輕了貧困人員就醫墊資壓力。目前西藏自治區74個(ge) 縣(區)均實現了縣域內(nei) 農(nong) 牧區貧困住院患者“先診療後付費”政策,覆蓋率達到98.5%。

  2020年,西藏自治區將深入實施分級診療和縣域綜合醫改、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ti) 建設。基層巡回診療範圍擴大至所有鄉(xiang) 鎮。聚焦婦幼、老年和特殊職業(ye) 等重點人群,加強鄉(xiang) 村醫務人員培訓,大力發展“智慧醫療”,減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的發生,更好保障人民健康。(新利平台 記者/賈華加)

(責編: 龍真多吉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