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月,滴水成冰,拉薩。街頭巷尾,一條消息不翼而走。
前些日子到藏致祭十三世達賴喇嘛的國民政府總參議劉樸忱去世了!
大多數百姓不知道他是個(ge) 什麽(me) 人?這話還得從(cong) 頭說起。
1933年12月17日,十三世達賴喇嘛圓寂。
圖為(wei) 十三世達賴喇嘛像(喜饒尼瑪提供)
1月12日,國民政府下令派參謀本部次長黃慕鬆(後任蒙藏委員會(hui) 委員長)為(wei) 致祭專(zhuan) 使率專(zhuan) 使行署入藏。
圖為(wei) 致祭十三世達賴喇嘛專(zhuan) 使黃慕鬆與(yu) 西藏熱振活佛(喜饒尼瑪提供)
劉樸忱便是在此背景下,於(yu) 1934年8月以致祭十三世達賴喇嘛專(zhuan) 使行署總參議的身份入藏。黃慕鬆在完成對十三世達賴喇嘛冊(ce) 封和致祭事宜之後,經西藏地方與(yu) 中央政府雙方商定,留專(zhuan) 使行署未撤,劉樸忱等留駐拉薩。然而,劉樸忱任職僅(jin) 一月時間,竟病逝拉薩。
關(guan) 於(yu) 劉樸忱的死因就說法不一。有人認為(wei) 是“積勞”所致,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
圖為(wei) 劉樸忱與(yu) 黃慕鬆等在拉薩(前排右三為(wei) 劉樸忱,前排右四為(wei) 黃慕鬆 劉樸忱後人提供)
劉樸忱以致祭專(zhuan) 使行署總參議的身份入藏,時年53歲,為(wei) 整個(ge) 團隊中最年長者,其在團隊中扮演的角色是僅(jin) 次於(yu) 致祭專(zhuan) 使黃慕鬆的“二號人物”,整個(ge) 行署中的大小事務均由其負責打理。眾(zhong) 所周知,青藏高原空氣稀薄,條件艱苦。據蔣致餘(yu) 所述“公於(yu) 入藏途中,過戈渚拉,山峰峭立,不能騎,由二衛士扶持,徒步登山頂,氣喘暈絕,良久始複蘇。”可想而知,其“積勞成疾”是難以避免的。劉樸忱奉命留駐拉薩後,堅持每日晨起騎馬巡遊,“中風墜馬”雖為(wei) 意外,從(cong) 根本上而言,卻是“積勞成疾”所致。特別是,他在完成冊(ce) 封和準備致祭期間,與(yu) 黃慕鬆就西藏地方與(yu) 中央政府關(guan) 係同噶廈展開的多次商談,既要做好與(yu) 噶廈商談前的準備工作,又要與(yu) 噶廈少數官員鬥智鬥勇,為(wei) 專(zhuan) 使黃慕鬆分憂代勞。加之,長途跋涉加高海拔必然對其身體(ti) 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關(guan) 於(yu) 劉樸忱的死因有多種版本,甚至有懷疑為(wei) 某國人所害,畢竟好好的一個(ge) 人突然死去,難免猜忌。我們(men) 綜合各方資料來看,比較準確的是,劉樸忱留藏後每日清晨有騎馬巡遊、鍛煉身體(ti) 的習(xi) 慣。1935年1月6日清晨,劉樸忱同往常一樣由馬夫牽馬巡遊拉薩,不料出行數裏,突然墜馬中風,後被人移至行署治療,不幸救治無效,於(yu) 1月7日清晨五時去世。一段檔案比較細致地記載了這個(ge) 經過:
早七時半,照常出遊,有馬夫牽馬並有翻譯員米霖蒲、衛士馬欽孝隨行。甫行半裏許,至清真寺附近平地大道上墜馬中風。詳詢馬夫等,係因馬上中風,馬墜人倒。旋即移至附近民房內(nei) 延此間有名醫生西寧人魏小春診治,同時並告西藏政府延官醫診治,至午後三時與(yu) 移行署,經魏醫生及藏醫官診治。除此兩(liang) 醫生外,無可靠醫生,更請名喇嘛念經,均無效,延至陽日五時身故。
國民政府得知劉樸忱突然離世後,認為(wei) 劉樸忱在參謀本部“邊務組擔任專(zhuan) 門委員,尤多擘畫,此次追隨黃(慕鬆)專(zhuan) 使遠赴西藏,長途辛苦,猶能不辭勞瘁,駐藏辦事具見公忠體(ti) 國,難能可貴”。故迅速作出指示,一麵令“蔣致餘(yu) 辦理劉之身後一切事宜”, 一麵令蒙藏委員會(hui) “飭對劉之喪(sang) 事議定辦法具報。”經蒙藏委員會(hui) 與(yu) 其他相關(guan) 部門商議之後,將處理辦法上報中央政府,遂得中央政府明確指令。國民政府念劉樸忱效忠邊務、兢兢業(ye) 業(ye) ,是故明令優(you) 恤,撥款治喪(sang) ,以示追悼哀思之情。原文如下:
國民政府以前蒙藏委員會(hui) 委員劉樸忱,在藏逝世,特於(yu) 本月一日發表明令優(you) 恤,原令如此“蒙藏委員會(hui) 委員劉樸忱,效忠邊務,夙著勳勤,此次隨同致祭達賴大師專(zhuan) 使,前赴拉薩,萬(wan) 裏馳驅,不辭勞瘁,茲(zi) 聞在藏逝世,殊深軫惜,劉樸忱著交考試院轉飭銓敘部從(cong) 優(you) 議恤,並交行政院轉飭財政部撥給治喪(sang) 費五千元,生平事跡存備宣付史館,以示政府深念勳勞之意,此令”。
需要補充的是,國民政府除下令撥給治喪(sang) 費外,還令行政院飭財部撥發“熬茶唪經費三千”,以確保劉樸忱拉薩治喪(sang) 事務順利進行。國民政府除了明令優(you) 恤,撥給治喪(sang) 費還下令將其生平事跡存備宣付史館,以供後人敬仰。這不僅(jin) 是對劉樸忱生前事跡的肯定,更是向外界透出中央政府對西藏事務的關(guan) 注與(yu) 重視。
劉樸忱去世後,鑒於(yu) 國人對邊疆事務廣泛關(guan) 注,主流媒體(ti) 《中央日報》以《劉樸忱在拉薩身故》為(wei) 標題,專(zhuan) 門對此事進行了報道。此外,一些地方報刊如《漢口市民日報》《新天津》《西京日報》《西北文化日報》《甘肅民國日報》《青島時報》等,亦對此事給予特殊關(guan) 注與(yu) 報道。如政府對劉樸忱喪(sang) 葬及撫恤事宜的決(jue) 定及具體(ti) 執行情況,均通過報刊向國人明示。
與(yu) 此同時,國民政府下令為(wei) 其召開追悼會(hui) ,舉(ju) 行公祭。劉樸忱在內(nei) 地舉(ju) 辦公祭的相關(guan) 事宜交由入藏致祭十三世達賴喇嘛專(zhuan) 使黃慕鬆來負責。1935年5月12日,劉樸忱的追悼大會(hui) 在南京華僑(qiao) 招待所大禮堂舉(ju) 行,由蒙藏委員會(hui) 委員長黃慕鬆主持。追悼大會(hui) 分為(wei) 家祭和團體(ti) 公祭兩(liang) 個(ge) 部分。上午九點,先由劉樸忱家人進行家祭。黃慕鬆報告劉樸忱事略,王用賓講述劉樸忱參加革命工作經過。十點,舉(ju) 行團體(ti) 公祭。黃慕鬆擔任主祭,全體(ti) 肅立向劉氏遺像行鞠躬禮,默哀三分鍾,後由主祭黃慕鬆致詞。黃氏一句“值茲(zi) 邊疆多難之時,死一有沉著、有膽量之邊務人才,為(wei) 國家一大損失”評價(jia) 頗高。主祭致詞完畢後,進行團體(ti) 公祭。相關(guan) 團體(ti) 有參謀本部邊務組、蒙藏委員會(hui) 、蒙古各盟旗駐京辦事處、西藏駐京辦事處、班禪駐京辦事處、章嘉駐京辦事處、諾那駐京辦事處等。團體(ti) 公祭從(cong) 上午十時開始,直到中午十二時許,始告完畢。
當日,劉樸忱追悼大會(hui) 有各方代表,共三百餘(yu) 人參加。其中包括政府要員:蒙藏委員會(hui) 委員長黃慕鬆,行政院院長代表褚民誼,內(nei) 政部次長許修直,司法行政部長王用賓,蒙藏委員會(hui) 及參謀本部邊務組大部分職員,以及其他各機關(guan) 代表等。追悼會(hui) 現場,挽聯數目超過千餘(yu) 件,盡顯各方哀悼之情。國民政府林森主席致送花圈、蔣介石送挽聯,曰:“萬(wan) 裏去籌邊,未入玉門先化鶴,卅年憂國事,維標銅柱更何人”;孫科挽雲(yun) :“謀國有嘉猷,萬(wan) 裏雲(yun) 槎抒壯誌,始終應懋典,千秋青史播芳名”;於(yu) 右任挽雲(yun) :“殉職度蔥嶺,招魂返太行”。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國民政府為(wei) 劉樸忱舉(ju) 辦公祭的現場出現了一群特殊的哀悼者,他們(men) 是西藏駐京辦事處貢覺仲尼,班禪駐京辦事處蕭必達,蒙古駐京辦事處戴清廉,章嘉駐京辦事處潘福洪,諾那駐京辦事處朱特生。眾(zhong) 多挽聯中,還有兩(liang) 副格外引人注目,分別是五世熱振呼圖克圖挽聯:“衛藏同悲”;九世班禪挽聯:“星殞西陲”。
在國民政府為(wei) 劉樸忱舉(ju) 辦的公祭儀(yi) 式中,不乏蒙藏人士的參與(yu) ,尤其是代表西藏地方政府和十三世達賴喇嘛的貢覺仲尼以及代表班禪係統的蕭必達。此二人的出現愈加突顯出劉樸忱公祭儀(yi) 式是國民政府操辦的一場有著特別政治色彩的喪(sang) 葬儀(yi) 式。在眾(zhong) 多挽聯中,西藏地方熱振呼圖克圖和西藏重要宗教領袖班禪大師所贈挽聯,不僅(jin) 表達了西藏地方對劉樸忱逝世的哀悼與(yu) 敬意,亦彰顯出西藏地方對中央政府的政治態度。同時,國民政府為(wei) 劉樸忱舉(ju) 行如此規格的公祭活動,利用國內(nei) 眾(zhong) 多報刊將其去世與(yu) 政府的應對大加報道,足以見國民政府對西藏事務的態度。這恰好與(yu) 西藏地方政府參與(yu) 劉樸忱在拉薩的治喪(sang) 活動同頻共振,政治意義(yi) 不言而喻。
國民政府對劉樸忱的治喪(sang) 活動不僅(jin) 僅(jin) 局限於(yu) 內(nei) 地,在千裏之外的拉薩同時舉(ju) 辦了一係列的治喪(sang) 活動。
圖為(wei) 在拉薩舉(ju) 行的喪(sang) 葬儀(yi) 式(劉樸忱後人提供)
國民政府令專(zhuan) 使行署留藏人員蔣致餘(yu) 在拉薩負責劉樸忱喪(sang) 葬事宜,將其遺骸安葬拉薩,俾便邊陲人民知所景仰。蔣致餘(yu) 等將其靈柩停放在觀音閣,妥善布置好靈堂,以供人前來悼念。鑒於(yu) 劉樸忱為(wei) 中央政府所派官員,且在致祭十三世達賴喇嘛期間工作尤為(wei) 突出、頗具影響,拉薩三大寺喇嘛亦為(wei) 其誦經,藏漢等民眾(zhong) 前去悼念者頗多,場麵極其隆重。1935年1月28日,與(yu) 致祭達賴專(zhuan) 使行署同時入藏的“西藏巡禮團”成員、近代著名藏學家楊質夫先生與(yu) 巡禮團其他成員也前往行署吊唁,並將當日所見盛況載於(yu) 日記中,詳情如下:
早飯後,約本團諸同人赴行署習(xi) 禮節……祭幛較前增多,蓋藏政府、藏王、司倫(lun) 、四噶布倫(lun) 等均送也。午間,西藏各方代表均來齊,舉(ju) 行致祭各人均獻哈達行最敬禮,然後由行署招待吃飯,餘(yu) 亦被邀陪客,同席者為(wei) 擦絨劄薩克、王羅皆秘書(shu) 長、康福安、孟仲等諸。下午四時,蔣致餘(yu) 致祭,餘(yu) 與(yu) 張威白讚禮,輝樓與(yu) 廷璋引導,行三獻禮。藏人觀者亦甚不少,均談為(wei) 未見。
圖為(wei) 在拉薩舉(ju) 行的劉樸忱喪(sang) 葬儀(yi) 式(劉樸忱後人提供)
1935年2月2日,蔣致餘(yu) 在發給蔣介石的電文中也詳談了劉樸忱喪(sang) 葬事宜,文曰:“劉總參議靈柩已於(yu) 豔日移停觀音閣,西藏熱振、司倫(lun) 、噶倫(lun) 、總堪布彭剛、佛公擦絨劄薩等昨致送奠儀(yi) 外,均派代表弔奠。擦絨及王羅皆(王樂(le) 階)、康福安均親(qin) 到,漢人到者尤多,喇嘛多人送殯,情形熱烈,為(wei) 此間所僅(jin) 見……熬茶布施已定正月初八舉(ju) 行,以政府名義(yi) 及超薦劉總參議各布施藏銀一元”。對此,參謀本部與(yu) 蒙藏委員會(hui) 聯合致電西藏地方,對其禮奠劉樸忱之舉(ju) “至感隆誼”,感謝熱振呼圖克圖及諸位噶倫(lun) “荷承賜奠”。劉樸忱在藏逝世後,西藏三大寺喇嘛均為(wei) 劉誦經追薦,禮極隆重,中央以派去人員,西藏地方如此優(you) 渥,十六日去電申謝。
劉樸忱不遠千裏奔赴西藏,為(wei) 協助黃慕鬆完成冊(ce) 封和致祭十三世達賴喇嘛盡心盡力,雖然所負使命並未取得理想的結果,但也成果明顯。可以說,他的喪(sang) 葬儀(yi) 式充分說明,他為(wei) 促進西藏地方與(yu) 中央政府之間關(guan) 係的改善做出了自己特殊的貢獻。(新利平台 特約撰稿人/喜饒尼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