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大山駐村見聞】快樂的護橋人

發布時間: 2020-04-05 21:57:00 來源: 新利平台

  【編者按】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記者唐大山來到金沙江畔的藏東(dong) 朱巴龍鄉(xiang) 駐村。愛好文學的他看到了什麽(me) 、聽到了什麽(me) 、有何感悟,《大山駐村見聞》將給你展示一幅幅康巴大地的發展變化圖景,描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人們(men) 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


圖為(wei) 工作中的護橋人康春強 攝影:唐大山

  每天上午,金沙江大橋上都有一兩(liang) 個(ge) 黃點在晃動。

  懷著好奇,我走到近前看個(ge) 究竟。

  隨著腳步的移動,黃點逐漸變大。

  兩(liang) 個(ge) 中年男子,手持扳手,在擰緊護欄上的螺絲(si) 。

  我走向其中一位,與(yu) 他攀談起來。

  “我在橋西邊值班,看到你,就過來了。”

  “我每天都在這裏。來來往往的車輛與(yu) 行人無數,跟我說話的人隻有你一個(ge) 。”

  “橋太窄,車子單向通行,行人不敢在橋上逗留,這裏危險。”

  “就是因為(wei) 危險,我每天都要在這裏待半天。”

  “每個(ge) 螺絲(si) 都要緊一遍?每天如此?”

  “這座鋼架橋每個(ge) 部件都是由螺絲(si) 組裝起在一起。車輛通過,橋身震動,螺絲(si) 容易鬆動,如不及時擰緊,要不了多長時間,危險就找上門來。”

  “半日製,工作強度不大,對你這個(ge) 年齡的人來說,挺好。”

  “全日製。上午8點上班,11:30下班,在橋上;下午2點上班,5:30下班,在橋下。”

  “橋下的螺絲(si) 也要緊?怎麽(me) 緊呀?”


圖為(wei) 橋下仰望金沙江大橋 攝影:唐大山

  “受到震動,橋下的螺絲(si) 也會(hui) 鬆動。在橋上要時刻注意安全,不要以為(wei) 每一位司機都能注意到我們(men) 穿的黃色衣服,自己要有安全意識,時刻想到怎樣防範。在橋下要有膽量,有恐高症的人幹不了這活。看起來簡單,有人站在鋼架上腿打顫,扳手舉(ju) 不起來,怎麽(me) 工作?”

  “這樣的工作,有沒有感到枯燥?”

  “那要看心裏怎麽(me) 想的。心裏煩,幹什麽(me) 都不行;心裏順,幹活的時候看到的都是風景。”

  “你懂哲學?”

  “我愛生活。”

  “說說怎麽(me) 個(ge) 愛法。”

  “我在橋上,車子快到跟前,停下手中的活,靠邊站,便於(yu) 人家通過。上螺絲(si) 的活可快可慢,隨時可停,隻要負責,都能擰到位。從(cong) 身旁過的車輛裏,有人對我笑笑,我感到欣慰;有人目不斜視,可能是初次進藏,我為(wei) 他擔心;有的旁若無人,我知道他是從(cong) 眼前飄過去的一粒浮沉。如果沒有車輛通過,活又幹得差不多了,我會(hui) 手扶護欄站一會(hui) 兒(er) 。往北看,江水對著我流過來,左側(ce) 西藏朱巴龍鄉(xiang) ,右側(ce) 四川竹巴籠鄉(xiang) 。我每天都在兩(liang) 地之間往來穿梭。往南看,從(cong) 我腳下過去的水後浪推前浪,從(cong) 不回頭。要經過多少個(ge) 日日夜夜呀,最終東(dong) 流入海。在橋下,可用鋼鐵俠(xia) 來形容我的狀態。這俠(xia) 那俠(xia) ,我知道一些,經常聽到小孩子講著玩。我兩(liang) 腳踩穩,左手抓住鋼架,右手轉動板手。橋上有車輛通過時,橋下的我感到就像當年汶川發生地震時一樣,身體(ti) 隨鋼架一起抖動。和地震不一樣的是,那時嚇壞了,現在是工作,早已習(xi) 慣,熟悉了抖動的節拍,一點不影響。有時倚在鋼架上,看江水卷著浪花跑過來,挺開心。”

  “你在這裏工作多長時間了?”

  “七個(ge) 多月。”

  “可以知道你的名字嗎?”

  “康春強。”

  “你天天看江水,江水每天看著你。”

  “是這樣的嗎?上大學的孩子給我說的是,爸爸天天看江水,江水奔流到海不複回。它不回來,我今天看到的江水已不是昨天看到的江水。”

  想在他麵前賣弄學問的我,竟掉進四川人擺的龍門陣裏。

  康春強,一個(ge) 快樂(le) 的護橋人。

  (新利平台 通訊員/唐大山)

(責編: 龍真多吉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