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抓脫貧防返貧 西藏持續做好農牧民轉移就業工作

發布時間:2020-04-27 10:50:00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2019年末,西藏自治區19個(ge) 貧困縣(區)摘帽、15萬(wan) 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絕對貧困基本得到消除,整體(ti) 攻堅即將取得全勝!轉移就業(ye) 是脫貧的“好處方”、好路徑,更是助力脫貧攻堅、穩固扶貧績效的好辦法,能極大增強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就業(ye) 是最大的民生。以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為(wei) 重點的轉移就業(ye) 工作,把群眾(zhong) 組織起來,通過技能培訓,實現技能武裝,貧困人口有了穩定而長久的工作,真正實現脫貧,將“輸血”與(yu) “造血”銜接,更是脫貧之後防止返貧的真正法寶。

  令人振奮的是,西藏自治區正穩步推進農(nong) 牧民培訓和轉移就業(ye) 工作。據了解,1月至3月,西藏自治區培訓農(nong) 牧民0.7萬(wan) 人;農(nong) 牧民轉移就業(ye) 5.8萬(wan) 人,同比增長6.3%;實現勞務收入2.4億(yi) 元,同比增長14.5%。

  發揮體(ti) 製機製優(you) 勢促進農(nong) 牧民持續增收

  西藏從(cong) 產(chan) 業(ye) 發展、項目用工、精準培訓、轉移基地建設和創業(ye) 補貼等多方麵,進一步強化促進農(nong) 牧民轉移就業(ye) 舉(ju) 措,確保農(nong) 牧民持續增收。

  西藏自治區發改、人社、財政、住建、交通運輸、水利、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等部門全麵搜索掌握轄區內(nei) 企業(ye) 及工程項目用人需求,建立了“三方”勞務輸出合作機製,即項目主管部門提前提供用工需求,人社部門及時向項目實施地農(nong) 牧民發布用工信息,項目建設單位負責吸納西藏自治區農(nong) 牧民就業(ye) 並建立實名製務工台賬。

  拉薩市進一步完善農(nong) 牧民轉移就業(ye) 機製;日喀則市計劃以政策激勵方式鼓勵農(nong) 牧民主動外出轉移就業(ye) ;昌都市建立城鎮新增就業(ye) 實名登記、高校畢業(ye) 生實名登記、勞動力就業(ye) 轉移實名登記、技能和創業(ye) 培訓實名登記、城鎮未就業(ye) 人員實名登記“五個(ge) 實名”工作機製,進一步規範就業(ye) 創業(ye) 基礎信息。

  第一季度,西藏自治區充分發揮3100餘(yu) 個(ge) 農(nong) 牧民務工聯隊和勞務合作組織等市場主體(ti) 的作用,有組織引導農(nong) 牧民參與(yu) 交通、水利、能源、市政、農(nong) 牧區基礎設施等項目建設。

  拉薩市通過項目帶動農(nong) 牧民組織化轉移就業(ye) 625人,針對“三岩”片區跨市整體(ti) 搬遷人員落實穩定就業(ye) 崗位770個(ge) ;日喀則市2020年第一季度組織化就業(ye) 1453人;山南市組建農(nong) 牧民務工聯隊401個(ge) ,有序組織農(nong) 牧區富餘(yu) 勞動力規模轉移就業(ye) 增收;林芝市將“組建勞務派遣和公共實訓機構,實現市縣鄉(xiang) 勞務市場全覆蓋,並向村一級延伸”列入全市2020年民生十件實事之一;昌都市安排專(zhuan) 人采取“電話+現場”方式,深入複工複產(chan) 企業(ye) 開展用工需求登記;那曲市首批貧困家庭勞動力“組團式”跨市崗位對接20名貧困家庭勞動力入職拉薩市潔達環衛保潔有限公司。

  創新技能培訓模式精準促進農(nong) 牧民增收

  西藏自治區下撥2020年中央就業(ye) 補助資金7.8億(yi) 元、職業(ye) 技能提升行動資金1.6億(yi) 元、農(nong) 牧民培訓補助資金9000萬(wan) 元,統籌用於(yu) 促進就業(ye) 和技能培訓工作,並根據重點項目和企業(ye) 的用工需求,將農(nong) 牧民和城鎮失業(ye) 人員等重點群體(ti) 集中送到工地、廠房、企業(ye) 開展“訂單定向”“以工代訓”式培訓,實現技能培訓和企業(ye) 用工“兩(liang) 不誤”。

  西藏自治區人社廳結合勞動力市場技能崗位需求及緊缺職業(ye) 實際,設置了建築、服務、食品、維修、專(zhuan) 技、護理、手工藝等7大類40個(ge) 技能培訓項目。大力鼓勵企業(ye) 采取先招工後培訓再上崗、以師帶徒的方式在崗位進行“以工代訓”,並按規定對培訓機構按最低工資標準給予生活補貼。

  日喀則市、昌都市依托企業(ye) 、種養(yang) 殖基地、建築工地、專(zhuan) 業(ye) 合作組織等,大力推廣“以工代訓”技能培訓模式,確保農(nong) 牧民培訓就業(ye) 增收和企業(ye) 用工雙贏。日喀則市桑珠孜區光伏產(chan) 業(ye) 園開展“訂單式”農(nong) 業(ye) 大棚種植人員培訓100名,培訓後就地實現就業(ye) 。

  在疫情防控期間,通過“西藏公共就業(ye) 招聘網”“西藏人力資源資源市場”等開展線上招聘,實現崗位發布、用工備案等工作全流程“網上辦”“不見麵”,為(wei) 廣大用人單位和農(nong) 牧民等求職者搭建了線上招聘求職對接平台。

  2020年西藏農(nong) 牧民轉移就業(ye) 工作正穩步推進中,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農(nong) 牧民轉移就業(ye) 工作受到影響。下一步,西藏自治區還將強化監測調度、狠抓項目用工、聚力產(chan) 業(ye) 發展、提升組織化程度、實施精準培訓,確保實現培訓農(nong) 牧民10萬(wan) 人,轉移就業(ye) 60萬(wan) 人,勞務收入42億(yi) 元,農(nong) 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3%以上的目標。(新利平台 記者/趙二召)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