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網評: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

發布時間:2020-04-30 18:49:00來源: 新利平台

  利用網購平台與(yu) 網絡支付,不出門即可買(mai) 遍全球;出門不認路?打開地圖軟件即可輕鬆導航;外出旅遊時,在網上提前買(mai) 好車船機票、預定酒店便可順利出行……互聯網更全麵、更直接、更深入地走入尋常百姓家,越來越成為(wei) 人們(men) 學習(xi) 、工作、生活的新空間以及獲取公共服務的新平台,億(yi) 萬(wan) 人民得以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適應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務普及,降低應用成本,為(wei) 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讓億(yi) 萬(wan) 人民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重視互聯網、發展互聯網、治理互聯網,網信事業(ye) 取得曆史性成就。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4月28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為(wei) 9.04億(yi) ,互聯網普及率達64.5%。龐大的網民數量,再次凸顯出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的重要性。

  身為(wei) 互聯網信息內(nei) 容的受眾(zhong) ,我們(men) 每個(ge) 人同時也會(hui) 成為(wei) 信息的生產(chan) 者。抵製有毒有害信息的同時,也需自覺規範自身行為(wei) 。

  我們(men) 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應當文明上網。在網絡世界裏,人與(yu) 人之間往往是以虛擬身份交流,脫離了現實社會(hui) 中許多倫(lun) 理道德的束縛,容易放縱自己的行為(wei) ,忘卻社會(hui) 責任,喪(sang) 失道德感。謠言、汙蔑等言論不斷出現,誤導了公眾(zhong) 輿論,甚至擾亂(luan) 了社會(hui) 秩序。

  虛擬身份並不代表虛擬責任,不管在現實世界還是在網絡世界,同樣需要對自己的言論負責。自今年5月1日起,電子證據不被認可即將成為(wei) 過去。包括發布在網頁、博客、微博客等網絡平台的信息在內(nei) 的各類電子數據,正式成為(wei) 打官司時的“呈堂證供”。如果在互聯網上違反了法律、行政法規,同樣會(hui) 受到相應處罰。

  不發布和傳(chuan) 播虛假信息、低俗淫穢暴力信息,不通過發帖、評論等方式攻擊、謾罵他人,不在網上從(cong) 事其他違背公序良俗、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活動……這些都應該是享受互聯網便捷生活時應該遵循的底線。文明上網是一個(ge) 人自身修養(yang) 的體(ti) 現,要樹立文明上網的意識,對自己的行為(wei) 負責。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強調,網絡空間是億(yi) 萬(wan) 民眾(zhong) 共同的精神家園。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wu) 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身為(wei) 互聯網世界的參與(yu) 者,我們(men) 都應該從(cong) 自身做起,正確使用網絡工具,文明上網、健康上網、適度上網,共同營造一個(ge) 文明、安全、綠色的網絡環境。(新利平台 文/歐帆)

(責編: 王智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