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我要去西藏(七):情係昌都

——五十年代母親在西藏昌都解委會大院難忘的歲月

發布時間: 2020-05-14 09:53:00 來源: 新利平台

  【編者按】值此西南軍(jun) 區十八軍(jun) 勝利進藏70周年暨西藏昌都解放70周年之際,我與(yu) 耄耋之年的母親(qin) 懷著對進藏英雄們(men) 無比崇敬的心情撰寫(xie) 此文,深切緬懷那些為(wei) 了西藏的解放、建設、守衛而獻出寶貴生命、獻出青春年華、獻出一生、甚至幾代人的寶貴年華的所有雪域兒(er) 女。五十年代進藏的那些勇士們(men) ,雖然他們(men) 已大多與(yu) 世長辭,有的永遠長眠在了雪域高原,但他們(men) 那種大無畏的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豪邁精神、豪情壯誌與(yu) 雪域高原永存。他們(men) 的這種精神像雪域高原上的格桑花一樣盛開、怒放,像雪山之巔的雪蓮花一樣潔白,像藏族同胞雙手捧起的哈達一樣聖潔,他們(men) 的奉獻情懷永遠為(wei) 西藏人民銘記。


圖為(wei) 五十年昌都解委會(hui) 大樓 圖片來源:華西都市報

  第三天,終於(yu) 等到了一輛昌都解委會(hui) 的汽車,母親(qin) 與(yu) 韓組長他倆(lia) 搭乘此輛汽車又出發了。汽車風雨兼程,一路顛簸,穿行在高原峽穀中的康藏公路上,350多公裏,足足行駛了6個(ge) 鍾頭,母親(qin) 才終於(yu) 到了向往已久的藏東(dong) 重鎮——昌都。曆經20多天,母親(qin) 總算踏上了昌都這片熱土,使勁呼吸著這座具有厚重曆史、民族文化水乳交融的藏東(dong) 第一城的新鮮空氣,領略著它多姿多彩的風情。

  為(wei) 了使母親(qin) 更加全麵地了解昌都,韓組長一路上如數家珍地向母親(qin) 講述著:“昌都建城有三百多年的曆史,素有‘藏東(dong) 明珠’‘康巴腹地’‘西藏正門’之美稱。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在這裏並流。為(wei) 藏東(dong) 政治、經濟、商業(ye) 、貿易、軍(jun) 事中心,扼青、康、滇、藏交通要衝(chong) 。風土人情異彩紛呈,藏族服飾豔麗(li) 奪目,康巴美食令人神往,牧區草原、康巴風情、寺廟眾(zhong) 多、碉樓盡收眼底。”母親(qin) 從(cong) 老家啟程,來到藏東(dong) 雪域重鎮昌都,一路上祖國的大好河山就好似千裏錦繡的畫卷慢慢展開,令母親(qin) 目不暇接、興(xing) 奮不已……

  昌都分工委、昌都人民解放委員會(hui) 的辦公場所最初在剛解放的昌都噶廈總管府,母親(qin) 到來時已搬遷到了新址。新的辦公場所始建於(yu) 1952年,分別為(wei) 昌都解委會(hui) 大樓、將軍(jun) 樓、小禮堂、餐廳等共六棟樓,分散於(yu) 大院之內(nei) 。其中解委會(hui) 辦公大樓是由分工委書(shu) 記兼解委會(hui) 主任王其梅將軍(jun) 參與(yu) 設計並主持建造,高二層,磚木建構,建築平麵布局呈“王”字形,係昌都解放委員會(hui) 成立後建造的第一處辦公場所。

  解委會(hui) 大院麵積很大,大院後麵散落著多處完全用木頭建造的平房,房子的樣式就是藏式民居的“崩空”式。房子呈方形,正麵一扇小窗戶,右麵一扇門。整體(ti) 材料全是木材,外麵也沒上塗料,給人一種原始的自然美感。這些房子往往是四、五間連在一起,一家一間,專(zhuan) 供各部門幹部家屬來探親(qin) 生活住宿。有的是解委會(hui) 下屬幾個(ge) 單位合在一塊成立一個(ge) 食堂,供幹部職工日常用餐。還有馬廄、犛牛棚等。

 
圖為(wei) 當年十八軍(jun) 指戰員自己伐木建房子

  各單位在解委會(hui) 辦公大樓辦公,父親(qin) 他們(men) 機要交通站在大樓裏靠近分工委辦公室旁邊的房間辦公。分工委上班期間,母親(qin) 他們(men) 這些家屬從(cong) 來不會(hui) 到大院前麵的大樓附近轉悠,因為(wei) 那是昌都地區的樞紐,一般人員是不被允許擅自進入的。當時昌都分工委、昌都解委會(hui) 屬於(yu) 國務院和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hui) 雙重領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昌都“鍋莊”舞無處不在,隻要有藏族人,就會(hui) 有“鍋莊”舞。平時大院裏靜悄悄的,大家各幹各的工作。藏族工作人員占解委會(hui) 所有工作人員近五分之三,他們(men) 喜愛唱歌跳舞。晚飯後,大院就熱鬧起來了,一大群藏族男女手拉手跳起了歡快的“鍋莊”舞。他們(men) 男女各站一邊,拉手成圈,男性穿著肥大的筒褲,女子脫開右臂袍袖披於(yu) 身後,開始載歌載舞。男性動作幅度很大,伸展雙臂猶如雄鷹盤旋奮飛;女子動作幅度較小,點步轉圈有如鳳凰搖翅飛舞,顯現出健美、明快、活潑的特點。這個(ge) 時候,母親(qin) 他們(men) 常常站在一旁盡情地觀看欣賞,不時報以熱烈的喝彩聲。有時候,第一書(shu) 記王其梅、第二書(shu) 記苗丕一(1957年春季,從(cong) 53師師長兼政委任上調到目前任上)等其他分工委、解委會(hui) 領導也會(hui) 駐足觀看一會(hui) 兒(er) ,不時報以喜悅、讚許的目光。

  母親(qin) 他們(men) 這些家屬平時閑著沒事,就去單位食堂幫著打個(ge) 下手。當時正趕上分工委、解委會(hui) 下屬單位擴充編製,需要臨(lin) 時增加有一定文化基礎的工作人員,充實到第一線去。由於(yu) 母親(qin) 在家鄉(xiang) 是婦救會(hui) 幹部、高小文化程度,申報後經分工委辦公室審查考核,母親(qin) 被分到了父親(qin) 單位,協助後勤協理員劉敏傑工作。這樣一來,母親(qin) 就可以與(yu) 父親(qin) 一樣出入辦公大樓了。母親(qin) 別提有多高興(xing) 了,雖說暫時是編外人員,但父親(qin) 部門的正式員工——押運員都是經過槍林彈雨磨煉出來的,大多數經曆過解放戰爭(zheng) ,有的甚至經曆過抗日戰爭(zheng) 。所以,母親(qin) 格外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決(jue) 心認真學習(xi) 業(ye) 務,多向老同誌請教,盡心盡責把本職工作做好。母親(qin) 從(cong) 此在她人生旅程中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她為(wei) 自己能夠在雪域高原為(wei) 共產(chan) 黨(dang) 做這樣一份工作而自豪。現在回想起這段不平凡的經曆,母親(qin) 都久久不能平靜。

  在1956年全國轟轟烈烈的社會(hui) 主義(yi) 改造高潮中,西藏迎來了一個(ge) 劃時代的日子,4月22日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hui) 成立,領導人講話都提到了民主改革問題。西藏工委在執行中央“慎重穩進”的過程中,準備在昌都、日喀則實行民主改革試點。因之接踵而來的是擴大機構增加人員,進行大力宣傳(chuan) 和試點。父親(qin) 負責的昌都分工委機要交通站也在擴充之列,由機要交通站擴充為(wei) 機要交通局,直屬昌都分工委領導。在西藏工委電示下,昌都分工委組織部下文任命父親(qin) 為(wei) 機要交通局局長,周孝山為(wei) 副局長,從(cong) 1956年10月16日走馬上任。母親(qin) 非常清楚地記著機要交通局除了上麵提到的幾位,還有陶躍忠、王佳廉、唐俊生、韓進先、鄭海超等近20多位從(cong) 事機要交通的同誌。

  母親(qin) 在為(wei) 父親(qin) 進步、工作得到上級領導肯定而高興(xing) ;同時,因為(wei) 父親(qin) 肩上的擔子更重了而為(wei) 父親(qin) 捏了把汗,暗暗替他擔憂。由於(yu) 前一階段,昌都地區江達宗頭人、解委會(hui) 主任齊美公布夥(huo) 同從(cong) 金沙江東(dong) 竄入的叛亂(luan) 骨幹分子在江達開始武裝叛亂(luan) ,搶劫過往軍(jun) 車,洗劫過往公路道班,殺害解放軍(jun) 零星人員,並有日漸惡化的趨勢。隨著昌都地區的形勢日趨緊張,解放軍(jun) 的部隊也加緊調往昌都。


圖為(wei) 修複後的昌都解委會(hui) 大樓 圖片來源:莆田東(dong) 南網

  有一天在解委會(hui) 小禮堂,昌都分工委召開了緊急幹部會(hui) 議,參加會(hui) 議的有分工委書(shu) 記王其梅將軍(jun) 、副書(shu) 記李本信、分工委其他領導、直屬各部門主要負責人。在會(hui) 上王書(shu) 記作了重要講話,主要講了當前的形勢。大概意思:“目前的形勢不容樂(le) 觀,我們(men) 要時刻關(guan) 注局勢的進一步發展,認真做好自己的工作,牢牢堅守崗位。一定要把握好民族政策,工作不能冒進,要進一步做好藏族同胞的工作。”


圖為(wei) 父親(qin) 在昌都分工委機要交通局局長任上

  會(hui) 後,父親(qin) 與(yu) 周副局長馬上回到局裏,立即召開局全體(ti) 緊急會(hui) 議,傳(chuan) 達上級指示精神。那次會(hui) 議母親(qin) 也參加了,會(hui) 議氣氛很緊張。在會(hui) 上父親(qin) 和周副局長都分別講了話,特別強調:“現在昌都形勢非常緊張,叛匪時常出沒,時刻威脅著我們(men) 的安全。自從(cong) 站改局後我們(men) 的任務更重了,不但要做好局裏的工作,還得注意沿線各點站的工作銜接。今後我們(men) 外出執行任務,要以小組為(wei) 單位,帶足子彈,出發前天晚上務必認真檢查武器裝備,不能出半點紕漏。否則,不但完不成任務,還可能丟(diu) 掉性命。而且,在危急時刻,寧可犧牲自己,也要保住機要文件,絕對不能落到叛匪手裏。”

  在昌都的日日夜夜,母親(qin) 沒有睡過一個(ge) 安穩覺,每時每刻擔心著父親(qin) 與(yu) 他戰友們(men) 的安危。父親(qin) 他們(men) 每次外出執行任務便把母親(qin) 牽掛的心帶走了,每次少則5、6天,多則半個(ge) 月才能回來。父親(qin) 他們(men) 每次遠行執行任務,一組4到5個(ge) 人,騎著馬,帶著機要文件,趕著拖著郵件馱子的犛牛艱難行進在昌都幾百公裏的雪域高原上、穿行在崇山峻嶺之間,跨過湍急奔騰的大江大河,同時還要克服高原缺氧等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

  在母親(qin) 眼裏,父親(qin) 他們(men) 就是一支不穿軍(jun) 裝的特殊的革命隊伍,在執行任務途中,時常是叛匪、流寇襲擊的目標。然而,他們(men) 不怕困難,不怕犧牲,靈活機智地與(yu) 叛匪周旋,誓死用生命保護著黨(dang) 的機要文件。他們(men) 不但傳(chuan) 送機要文件,有時還要穿越叛匪封鎖區,把上級的指示、命令、文件帶進去,再冒著生命危險在槍林彈雨中把裏麵被困同誌的消息帶回來,及時上報上級領導。在母親(qin) 心中,他們(men) 無愧為(wei) 是藏東(dong) 雪域高原上的雄鷹,馳騁在雪域天路的信使。

  母親(qin) 常想:“人類曆史就是一條奔騰不息的長河,既有金沙江的洶湧澎湃,又有大渡河的咆哮,既有雅魯藏布江少有的文靜,又有怒江的滾滾濁浪。隻有經得起衝(chong) 刷,經得起撞擊的人物,才能成為(wei) 真真的英雄。遭遇危機不可怕,重要的是堅持、挺住、抗住。無怨無悔紮根雪域高原的十八軍(jun) 指戰員,以及在雪域高原上甘灑熱血、奉獻青春的仁人誌士、乃至長眠於(yu) 雪域高原的烈士們(men) 、至今還堅守在雪域高原的一代又一代雪域兒(er) 女們(men) 就是經曆無數次摔打、衝(chong) 刷、撞擊,但仍然屹立不倒、堅如磐石的英雄。”

  母親(qin) 雖然在昌都解委會(hui) 大院工作了不到兩(liang) 年,但在這段短暫的崢嶸歲月中,母親(qin) 見證了昌都的蓬勃發展、見證了西藏的美好前景。盡管當時昌都地區有些地方的反動上層在國外反華勢力的挑唆和支持下,不滿民主改革,夥(huo) 同國民黨(dang) 殘餘(yu) 反動勢力發動了局部叛亂(luan) 。然而母親(qin) 堅信西藏昌都目前出現的困難處境是暫時,最終會(hui) 被滾滾曆史的洪流蕩滌而去,迎來的是在黨(dang) 的光輝照耀下的昌都漢藏人民的大團結,迎來的是西藏農(nong) 奴大解放、從(cong) 此翻身當家作主。

  為(wei) 了穩定西藏的形勢,黨(dang) 中央審時度勢,英明而果斷地采取了堅決(jue) 有力的措施,提出了“六年不改”的方針政策。西藏工委、昌都分工委在黨(dang) 中央直接領導下,堅定不移地執行黨(dang) 中央的指示精神,提出“適當收縮,鞏固提高,穩步前進”的方針,人員、機構、財政等的“大下馬”和機構緊縮。大批漢族幹部、職工內(nei) 調,一部分藏族幹部精簡,新參加工作的3400名藏族青年被送到在內(nei) 地成立的西藏公學、西藏團校學習(xi) 、培訓。地方工作隻保留3700人,總計減少員額4.5萬(wan) 餘(yu) 人。

  1957年7月的一天,母親(qin) 響應黨(dang) 中央提出的西藏民主改革政策,在昌都分工委機要交通局安排下,有條不紊地移交了手頭的工作,在局裏幹部唐俊生的陪護下踏上了回內(nei) 地的旅程。母親(qin) 懷著戀戀不舍的心情,依依惜別了父親(qin) 、同事,走出了昌都解委會(hui) 大院。母親(qin) 帶走的是仍在繈褓中嗷嗷待哺的女兒(er) 、對父親(qin) 的無限牽掛,對大家火一樣的工作熱情的美好印象、往昔解委會(hui) 大院溫馨的歡聲笑語、歡快的“鍋莊”舞優(you) 美的舞姿和歌聲、強巴林寺悠揚的鍾聲……留下的是在昌都奮鬥的足跡,是對雪域高原永遠割舍不下的深深眷戀之情。

  時光飛逝,鬥轉星移。70年輝煌如歌的崢嶸歲月早已融入到了雪域高原大地,融入到了雪域高原的雪山大江、融入到了與(yu) 珠穆朗瑪峰齊天的宇宙蒼穹,隨著奔騰不息的雅魯藏布江水滾滾向前,川流不息……(新利平台 文/於(yu) 雁軍(jun) )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