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次仁宗巴的勵誌人生:路遇荊棘、終見花開

發布時間: 2020-06-12 10:46:00 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水泥硬化的院子裏,次仁宗巴看到前方地麵有片樹葉。她趕緊彎腰拾撿,丟(diu) 到一旁,繁花似錦的小院重歸幹淨整潔。

  在西藏自治區山南市加查縣,一提起安繞鎮熱果村的村民次仁宗巴,知道她的人都不由讚歎。

  58歲的次仁宗巴,看著身形瘦小、走路蹣跚,卻蘊藏著巨大的能量。靠著雙手的辛勤勞作,她讓一個(ge) 四世同堂的家庭,過上了糧食滿倉(cang) 、吃穿不愁的美好生活。

  坐在寬敞明亮的客廳,次仁宗巴回想著那些艱難的日子。臉上始終帶著笑意,“一個(ge) 人的心不能懶下來,如果心懶了,那就什麽(me) 事情都幹不了。”


圖為(wei) 山南市加查縣安繞鎮熱果村村民次仁宗巴的家 攝影:王媛媛


圖為(wei) 次仁宗巴在自家客廳 攝影:王媛媛


圖為(wei) 次仁宗巴(左一)一家的全家福 翻拍:王媛媛

  15歲那年,次仁宗巴稚嫩的肩膀上扛起了家庭的重擔。

  母親(qin) 視力模糊,大哥早已成家分戶單過,二哥不會(hui) 說話,自己又腿腳殘疾,家裏的生活該如何維計?

  好在,次仁宗巴找到了一份工作——在村裏的供銷社當會(hui) 計。靠著自己在供銷社掙點“工分”,家裏算是撐了下來。

  3年後,次仁宗巴沒了這份工作,因為(wei) 村裏開始土地承包了。“分到了11畝(mu) 土地,家裏的困難才剛剛開始。那時候,地裏的活兒(er) ,都是媽媽和哥哥硬撐著幹的。”

  懂事的次仁宗巴不忍家人如此辛苦,她開始自學縫紉。

  借錢買(mai) 了縫紉機,把自己的衣服拆了縫、縫了拆,反複嚐試,次仁宗巴總算學會(hui) 了。“慢慢地,就有人拿著布匹上門來找我做衣服了。”物資匱乏的年代,布料來之不易。次仁宗巴格外珍惜每一個(ge) 實踐的機會(hui) ,有村民拿著布匹上門做衣服,她都說先不要工錢,做好了就行。

  就這樣,縫紉技藝掌握了,次仁宗巴並沒有賺到錢。“大家想著我家裏沒有勞動力,每到播種、收割的季節,都幫著我家幹活,每次我家地裏的活兒(er) 都是村裏最先幹完的。”次仁宗巴說,她給村裏人製衣,大家又用另一種方式幫了她的忙。

  學會(hui) 了縫紉製衣,次仁宗巴也漸漸摸透了氆氌、卡墊編織的竅門。為(wei) 了獲得編織氆氌和卡墊的羊毛線,腿腳不便的次仁宗巴帶著自家核桃樹結的核桃,前往措美縣與(yu) 當地牧民交換羊毛線。羊毛線的品質好,自己又肯鑽研,次仁宗巴自製的氆氌、卡墊也受到大家的歡迎,一年能賣上千元。

  靠著售賣編織品,家裏慢慢有了積蓄。次仁宗巴又拜托大哥出村、過吊橋,去雅魯藏布江南岸的加查縣城進貨,開起了小賣部。


圖為(wei) 與(yu) 山南市加查縣城隔江相望的加查縣安繞鎮熱果村 攝影:王媛媛


圖為(wei) 次仁宗巴展示自己製作的編織品 攝影:王媛媛


圖為(wei) 次仁宗巴家擺放的織布機 攝影:王媛媛

  家裏的日子慢慢好了起來。

  進入新世紀,次仁宗巴終於(yu) 有了喘口氣的時間。國家的政策越來越好,養(yang) 子次仁旺傑成家了。家庭的重擔有兒(er) 子和兒(er) 媳幫著分擔,次仁宗巴也輕鬆一點了。

  2007年,家裏蓋了新房子。520平方米、19間的新房裏,客廳、臥室、廚房被次仁宗巴打理得一塵不染,糧食儲(chu) 藏間裏,地裏的收獲盡數歸倉(cang) 。

  依靠勤勞的雙手,次仁宗巴將自家的生活經營得美滿幸福。二樓的一間房間裏,全國勞動模範、全國“最美家庭”等獎狀和榮譽證書(shu) ,是對她勵誌人生的肯定。

  習(xi) 慣了忙碌的生活,次仁宗巴閑不下來。

  “我平時就待在家裏,誰想學編織,就來我家。”從(cong) 1990年開始,次仁宗巴把自己所會(hui) 的編織技藝傾(qing) 囊相授。40名附近村民靠著編織技藝,為(wei) 家庭增收。

  現在,次仁宗巴仍想教授編織技藝。“這裏有蟲草可以挖,但畢竟是自然的饋贈。學習(xi) 一門手藝,掌握一門技能,才是長久之計。現在黨(dang) 和國家的政策這麽(me) 好,還有什麽(me) 不滿足的。隻要自己勤奮,好日子還很長。”


圖為(wei) 次仁宗巴2015年獲得的“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證書(shu) 攝影:王媛媛


圖為(wei) 次仁宗巴家的糧食儲(chu) 藏間 攝影:王媛媛


圖為(wei) 次仁宗巴在自家院裏子修剪花朵 攝影:王媛媛


圖為(wei) 次仁宗巴在照看母親(qin) 索朗卓瑪喝水 攝影:王媛媛

  坐在自家客廳藏式沙發上,次仁宗巴將自己的人生經曆略略講述。帶著微笑的她,回想起那些苦難的生活,像是路遇一段荊棘後,終見繁華盛開。

  她的身後,院子一角的樹蔭下,109歲的母親(qin) 索朗卓瑪像往常一樣躺在椅子上歇息。偶有絲(si) 絲(si) 光線透過片片綠葉照在老人的臉上,印下靜好歲月。(新利平台 記者/王淑 王媛媛)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