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香格裏拉】洋溢在臉上的幸福感:三老的田園“詩畫”生活
編者按:2020年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麵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小康不小康,關(guan) 鍵看老鄉(xiang) ”,當前,雲(yun) 南迪慶鄉(xiang) 村正發生著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農(nong) 村更美了,農(nong) 民更富了,生活更好了。
新利平台訊 高山、雲(yun) 海,森林、溪澗,煙雨朦朧中,真實純粹如畫卷般的自然風光,層次分明地映入眼前。哈達村,這個(ge) 猶如世外桃源般的村落,位於(yu) 雲(yun) 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塔城鎮,在綠意盎然的金沙江支流臘普河下遊的河穀中,豐(feng) 饒的農(nong) 田間散落著各族民居,多民族、多元文化在這塊安靜的土地上共生共榮。
圖為(wei) 哈達村 攝影:孔夏
圖為(wei) 哈達村村景 攝影:孔夏
漫步村間,石板鋪就的道路縱橫交錯,與(yu) 居民房舍相連。鳥語蟬鳴,人與(yu) 自然在這裏和諧共生。遠處傳(chuan) 來石頭的敲擊聲,沿石板路而上,循聲走近,看到一位大爺在家門口敲擊著大石塊,記者便好奇地上前詢問。這位大爺告訴我們(men) ,他在修建自家的大門。
圖為(wei) 李文華在打磨石材 攝影:孔夏
“我叫李文華,已經60歲了,大家都叫我‘三老’。”在攀談中,藏族大爺李文華告訴我們(men) ,因自己在家中排行老三,再加上年長,村民見到他,會(hui) 親(qin) 切地稱其為(wei) “三老”。“我是個(ge) 匠人,不僅(jin) 能建大門,這棟房子也是自己建的。”三老指著自家的房屋說。在三老的邀請下,我們(men) 走進了三老的家。
圖為(wei) 李文華家的葡萄園 攝影:孔夏
“平時做點小買(mai) 賣,再加上其他收入,夠養(yang) 活家人了。”三老在說話間,臉上揚起幸福的笑容。“我們(men) 把七八畝(mu) 地都租給企業(ye) 種葡萄了,1畝(mu) 地每年還有1000多元錢的租金收入。”近年來,哈達村采取“政府+企業(ye) +農(nong) 戶”的方式,堅持走民族團結和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相結合的路子,引進葡萄酒種植生產(chan) 公司,助力當地經濟發展,促進民族團結,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這片就是我家的葡萄園,年齡大了,自己也不種地了。現在有企業(ye) 幫忙種植,地不荒還能有收入。”在遠眺三老家的葡萄園時,三老指著葡萄園的另一邊告訴我們(men) ,那就是村裏的廣場,“我經常去廣場和大家一起跳弦子舞,很開心。”
圖為(wei) 李文華在拉自製的弦子 攝影:孔夏
“我作為(wei) 發起人,還創辦了哈達村的‘老年弦子舞隊’,周邊村莊有喜慶事兒(er) ,會(hui) 邀請我們(men) 去演出。”這支舞隊成員的年齡為(wei) 60歲至72歲之間,有藏族和納西族。“每次演出的曲目和舞蹈都是我來編排和組織的。”從(cong) 21歲起至今,有著將近40年演出經驗的三老,提起演出,仿佛一切都不在話下。“你得自己有能力,別人才會(hui) 信得過你,願意和你一起去演出。”“我們(men) 十七八個(ge) 60歲以上的老人,有時候會(hui) 為(wei) 了某個(ge) 曲目連續彩排1個(ge) 月,直到大家都熟練掌握。”舞隊成員大多數為(wei) 納西族,在這個(ge) 弦子舞隊中,大家和睦相處,閑暇之餘(yu) 聚在一起,共同度過愉快的老年生活。
圖為(wei) 李文華家掛著“三奶涼粉”的招牌 攝影:孔夏
三老和他的妻子還學會(hui) 了製作涼粉的手藝,在旅遊旺季,他們(men) 通過接待遊客,也會(hui) 有一些收入。“就忙家裏的事情”聽起來似乎簡單,但也不是很清閑。三老還在自家院子裏養(yang) 了很多花花草草,還有自己的菜園,“蔬菜都是自產(chan) 自銷,能滿足全家日常生活需要,基本不售賣”。
當我問及三老,如今的生活感覺怎麽(me) 樣時,三老毫不猶豫地說:“比以前好太多了,幸福感也是滿滿!”話一落,三老臉上揚起了笑容,“以前就是種點苞穀之類的,為(wei) 了養(yang) 家,也曾外出打工。現在有葡萄園的收入,還有經營小成本生意的收入,自己還會(hui) 建房子、做匠活兒(er) 等等,不用外出務工就能過得很好。孩子們(men) 也已經有了正式的工作,如今的生活環境也越來越好。”
不知不覺間,和三老聊了1個(ge) 來小時,因還有其他的安排,不得不結束我們(men) 的聊天。三老意猶未盡,邀請我們(men) 常來他家做客,我們(men) 應聲回答:“好呀,以後有機會(hui) 再來聽聽您的幸福生活!”
田園詩酒茶,美好新生活。如今的哈達村,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起來了,鄉(xiang) 村經濟提升起來了,少數民族群眾(zhong) 的收入也多起來了,和李文華一樣的各族群眾(zhong) ,生活安居樂(le) 業(ye) ,對未來充滿了希望。(新利平台 記者/孔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近觀香格裏拉】走近“雪山精靈”——國寶滇金絲猴
提起“國寶”,首先閃現在大家腦海中的一定是憨態可掬的大熊貓。鮮有人知道,在舉世聞名的世界自然遺產“三江並流”的核心地帶,生活著這樣一群與大熊貓並稱為國寶的“雪山精靈”——滇金絲猴。 [詳細] -
“回到香格裏拉——林躍藏地油畫巡展”在西藏拉薩展出
9月的拉薩秋色醉人,遠處若隱若現的雪山和高原渾厚的雲朵編織出壯美的自然畫卷。9月21日,“回到香格裏拉——林躍藏地油畫巡展”在拉薩展出。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