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黝黑,身材微胖,臉上洋溢著微笑把邊境通行證遞給群眾(zhong) 。這是坐在西藏自治區日喀則邊境管理支隊吉隆邊境管理大隊辦證室的顧長江的日常,他曾是一位燒了10年鍋爐的“老兵”。
圖為(wei) 顧長江
顧長江是這裏的一名見習(xi) 警員。從(cong) “霧都”重慶到南亞(ya) 邊貿“橋頭堡”吉隆,從(cong) 海拔238米到4300多米,從(cong) 18歲到35歲,他把自己釘在吉隆,將自己的“詩與(yu) 遠方”鐫刻在祖國邊疆。
寒夜裏的守護者 溫暖戍邊人
2003年12月,顧長江進入西藏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原西藏公安邊防總隊)。新兵連結束後,被分配到日喀則邊境管理支隊吉隆邊境管理大隊(原日喀則邊防支隊吉隆大隊),一待就是17年。
圖為(wei) 顧長江新兵時在站崗
“我從(cong) 小就想當兵,不管部隊生活怎麽(me) 樣,我也絕不後悔。”第一次來到吉隆的顧長江,看了看周圍的環境,一眼望去全是土房子,雖然和自己想象的縣城不一樣,但他暗自給自己鼓氣,越是這樣的環境,越要懂得堅守的重要。
“2008年總站修建鍋爐的時候就讓我去了。”顧長江說。在修建鍋爐之前,大家冬天取暖隻能靠自己燒爐子,2008年鍋爐修好了,燒鍋爐這個(ge) 重任就交給了顧長江,在燒鍋爐的10年裏他就像冬天裏的一把火,溫暖了一批又一批的戍邊人。
圖為(wei) 顧長江工作了10年的鍋爐房
“每天晚上6點開始燒鍋爐一直到淩晨4點,實在困得不行了,隻能抽煙,最多晚上要抽3包。”顧長江說。吉隆冬季有6個(ge) 月,冬季晚上平均溫度零下10多度,而且經常停電,如果沒有取暖設施,大家的房間就像冰窖一樣冷,因此顧長江的工作關(guan) 係著全大隊戰友們(men) 的冷暖。
燒鍋爐是個(ge) 體(ti) 力活,顧長江一個(ge) 人一天得拉5、6車煤,然後燒煤,半月清理一次鍋爐。單調重複的重體(ti) 力活,顧長江幹了整整10年。
有一年冬夜,單位停電了,顧長江見鍋爐水少得很快,如果鍋爐裏的水被燒幹,鍋爐就會(hui) 被燒穿,最後整個(ge) 冬季大家都會(hui) 在寒冷中度過。顧長江不忍心叫醒沉睡的戰友,一個(ge) 人穿上作訓服奪門而出,四處尋找問題所在,奔波在寒冷的冬夜,最後在學習(xi) 室發現破掉的水管,沒有修理工具,但情況刻不容緩,顧長江急中生智拿著汽車的內(nei) 胎去捆壞掉的水管。漏水點修好了,但是顧長江全身也打濕了,雖然身體(ti) 止不住地發抖,但是他的心卻暖暖的。
紮根吉隆初心不改
“老顧是個(ge) 老實人,燒鍋爐這麽(me) 多年從(cong) 來沒有埋怨過。”吉隆邊境管理大隊隊長單增桑珠說,顧長江是所裏不折不扣的“元老”,戰友們(men) 來了又走,走了又來,顧長江是待得最久的一位,曾經銀光閃閃的鍋爐經過10年的“洗禮”如今已經變成了紅褐色的“古董”。可能是因為(wei) 長期與(yu) 煤炭打交道的原因,顧長江的皮膚黑黑的,身材微胖的他看著憨憨的,就是這個(ge) 看起來憨憨的他,冬夜裏為(wei) 大家升起“一把火”,夏日裏為(wei) 大家做出“一桌飯”,全心全意為(wei) 戰友服務著。
父親(qin) 病危選擇堅守
“把鮮花奉獻給他人,把棘刺留給自己!”這句話用來形容顧長江,再合適不過。2009年是顧長江最難熬的一年,那一年父親(qin) 生病,同時患上了肺氣腫、支氣管炎、甲亢和心髒病。當時單位沒有人燒鍋爐,如果他走了,單位就沒辦法供暖,經過內(nei) 心無數次掙紮,他還是決(jue) 定留下來,便拜托朋友將父親(qin) 送去醫院然後讓朋友幫忙簽病危通知書(shu) 。對於(yu) 這件事,顧長江一直很愧疚,那段時間他整個(ge) 人都消瘦了,隻能握著手機,焦急地等待醫院的消息。夜晚是最難熬的時候,坐在鍋爐房就會(hui) 偷偷地抹眼淚,整晚整晚地擔心父親(qin) 的病情。
時光荏苒,守望如初,有過多少內(nei) 心掙紮,就有多少留下來的理由,這就是邊疆衛士的忠誠與(yu) 崇高。紮根吉隆17年,顧長江與(yu) 家人聚少離多,因為(wei) 崗位特殊,17年裏他隻回家過年2次,由於(yu) 身在祖國邊疆,他的妻子獨自承擔起照顧患病老人的重任。顧長江把對家人的虧(kui) 欠全部藏在心裏,在戍邊衛國的路上不辱使命。(新利平台 通訊員/龍小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