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話劇團創演話劇《八廓街北院》再度亮相
新利平台訊 舞台上,燈光暗了下來,場下觀眾(zhong) 報以熱烈的掌聲。7月10日晚,西藏話劇團創演話劇《八廓街北院》經過打磨提升,再度在西藏自治區拉薩藏戲藝術中心上演。
圖為(wei) 《八廓街北院》演出結束後,演員們(men) 謝幕 攝影:王媛媛
《八廓街北院》以一座坐落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中心八廓街北街的老院為(wei) 背景,講述了居住在此的藏、漢、回等多民族,圍繞一口有數百年曆史的老井,在跨越40多年的時間長河裏,共同走向日新月異的幸福生活的故事。
“共飲一井水,同為(wei) 一家人。”在八廓街北院,其美、普珠紮、阿媽葡萄、次卓瑪、楊老師、巴鬆、亞(ya) 古等一個(ge) 個(ge) 小人物的生活變化,折射出大時代裏拉薩的變化、西藏自治區的變化。
2018年,作為(wei) 改革開放40周年的獻禮話劇,《八廓街北院》在拉薩開演,受到觀眾(zhong) 一致好評。該劇導演尼瑪玉珍表示,此後主創人員吸納了一些建設性意見,對該劇進行打磨提升。
“在中國兒(er) 童藝術劇院吳旭導演等人的幫助下,該劇的舞台、設計、音樂(le) 等都有了很大的優(you) 化。”尼瑪玉珍說,自己很清楚《八廓街北院》有哪些問題,但不知道如何去改變。“內(nei) 地老師加入之後,帶來了先進的創作理念。大家共同學習(xi) 、優(you) 勢互補,使人物形象更豐(feng) 滿、場景更真實、觀賞感更強,讓主題更升華、鮮明。”
圖為(wei) 劇中居住在八廓街北院的人們(men) 收看香港回歸電視轉播。攝影:王媛媛
圖為(wei) 劇中已搬離八廓街北院的人們(men) 回到院子,共飲一井水。攝影:王媛媛
一年多的打磨提升,再度亮相,也受到觀眾(zhong) 的廣泛好評。“第三次觀看,依然感動得熱淚盈眶”“阿媽葡萄演得太好了”“修改提升後的劇,人物性格更加立體(ti) 了”……2個(ge) 多小時的話劇,隨著演員們(men) 精心編排的謝場畫上句號。
主創團隊並沒有滿足,還在討論該劇如何提升:“我們(men) 想將《八廓街北院》打造成西藏自治區話劇團的經典劇目,讓這部劇不斷注入新的時代元素,讓觀眾(zhong) 常看常憶。”針對演出時間略長、部分台詞不夠生活化、一些副線故事影響主線等不足,他們(men) 還將繼續優(you) 化提升。(新利平台 記者/王媛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話劇《不準出生的人》為拉薩青年學生演出
9月27日晚,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獻禮話劇——《不準出生的人》在拉薩第二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進行演出。 [詳細] -
西藏話劇團原創話劇《共同家園》走進拉薩校園
“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5月14日晚,拉薩市第二中等職業技術學院學生活動中心裏,隨著舞台上的燈光漸漸照亮全體演員,掌聲、歡呼聲響徹全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