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持續推進防沙治沙 努力建設美麗西藏 

發布時間:2020-07-23 21:07:00來源: 新利平台

  土地荒漠化被稱為(wei) “地球的癌症”,嚴(yan) 重威脅著全球生態安全和經濟社會(hui) 的可持續發展。我國是全球荒漠化麵積最大的國家,而西藏因海拔高、氣候寒冷,受地形地貌和水文氣候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自然條件惡劣,生態環境極為(wei) 脆弱,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嚴(yan) 重,是全國乃至世界範圍內(nei) 生態環境最為(wei) 脆弱的地區之一。近年來,西藏自治區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高度重視防沙治沙工作,荒漠化防治取得顯著成效。

  依靠思想的力量。防沙治沙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nei) 容。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西藏自治區生態建設與(yu) 環境保護工作。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征程中,西藏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總書(shu) 記治邊穩藏重要論述,遵循生態係統內(nei) 在機理和規律,從(cong) 西藏實際出發,把防沙治沙作為(wei) 建設西藏生態安全屏障的主要內(nei) 容,將防沙治沙納入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規劃中,先後出台了《西藏自治區防沙治沙規劃(2011—2020年)》《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yu) 建設規劃(2008—2030年)》重要政策文件和規劃,對防沙治沙作出係統部署。這些新政策、新舉(ju) 措、新思路,有效推動了西藏防沙治沙工作的發展。

  依靠科學的力量。西藏的防沙治沙工作必須針對雪域高原特殊的氣候和環境,遵循自然規律,因地製宜,注重特色,科學規劃。在多年的防沙治沙工作中,西藏立足自身實際,創立了富有高原特點的西藏土地沙漠化理論體(ti) 係,創立了具有高原地區特色的西藏土地沙漠化分類分級指標體(ti) 係,建立了高原特點的西藏土地沙漠化防治技術體(ti) 係,製定了符合高原實際的西藏土地沙漠化防治區域策略,建立了西藏農(nong) 田、草地、公路沙漠化土地治理示範區,在治沙造林種樹上,選育出了適宜沙區生長的、特別耐幹旱的灌木樹種,掌握了其采種、育苗、造林等技術,逐漸摸索總結出一套具有西藏特點的治沙方法。通過防沙治沙工程實施,工程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林草植被明顯增多,擴大了綠地麵積,遏製了沙化土地的進一步惡化和擴展,為(wei) 構築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發揮了重要作用。

  依靠人民的力量。在西藏,人類與(yu) 荒漠化的鬥爭(zheng) ,始終在持續。荒漠化問題離我們(men) 並不遙遠,它關(guan) 係著我們(men) 每一個(ge) 人的生活。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讚揚中國治沙事業(ye) 中湧現出的典型事跡和崇高精神。他在甘肅考察時強調,要弘揚“六老漢” 困難麵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的奮鬥精神。他在山西考察時強調,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發揚“右玉精神”。他在給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致賀信中指出,庫布其沙漠治理為(wei) 國際社會(hui) 治理環境生態、落實2030年議程提供了中國經驗。在高原上生活,最稀缺的是氧氣,最寶貴的是精神。正是西藏各族人民群眾(zhong) 大力弘揚“老西藏精神”,苦幹實幹,一鋤一鋤的開挖,一棵一棵的培植,一擔一擔的挑水,一天一天的看護,一代又一代的努力,才換來了今天樹苗從(cong) 無到有,生命由弱到強,沙漠由荒到綠,生活由苦變甜……這體(ti) 現的是堅持,凸顯的是奉獻,留駐的卻是無限的美麗(li) 。

  小康全麵不全麵,生態環境質量是關(guan) 鍵。防沙治沙,事關(guan) 國家生態安全,事關(guan) 中華民族生存與(yu) 發展,事關(guan)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防沙治沙是一場持久戰,我們(men) 要一如既往、攜手並肩,持續推進防沙治沙,努力把美麗(li) 西藏這張名片擦得更亮,為(wei) 世界荒漠化防治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新利平台 文/許小娟)

(責編: 王智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