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包”為農牧民群眾打開致富門
新利平台訊 “拔下保險銷,讓噴嘴對準火焰根部……”46歲的尼瑪一邊講解一邊演示滅火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身邊幾位穿著迷彩服的學員正認真觀察並模仿著。
圖為(wei) 尼瑪教學員如何使用滅火器 攝影:賈華加
尼瑪是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卡若區就業(ye) 創業(ye) 培訓中心的保安培訓師,負責教授滅火器的使用、小區水電修理等後勤實用技能。
該就業(ye) 創業(ye) 培訓中心是一所經昌都市卡若區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局審批成立的職業(ye) 技能培訓機構,下設服務類(家政服務、餐廳服務、客房服務)、美容美發、SYB創業(ye) 培訓類、建築業(ye) 類(裝載機、挖掘機操作員)、中式烹調、藏餐製作、民族手工藝加工、維修類、農(nong) 林類等九大培訓專(zhuan) 業(ye) 。
“我們(men) 每一個(ge) 專(zhuan) 業(ye) 都是經過深入的市場調研後設立的,適應當地經濟發展和人才市場的需求。”卡若區人社局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說,為(wei) 了擺脫貧困,很多人外出務工,但由於(yu) 缺乏技能,隻能在外麵幹一些苦活累活,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卡若區就業(ye) 創業(ye) 培訓中心應運而生。培訓中心主要對卡若區有培訓意願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免費培訓,旨在以培訓促進就業(ye) ,讓農(nong) 牧民學好一技改變命運。
圖為(wei) 卡若區就業(ye) 創業(ye) 培訓中心的學員在學習(xi) 烹飪 攝影:賈華加
“培訓中心的技能培訓讓我擺脫了貧困,改變了我的人生。”尼瑪也是卡若區就業(ye) 創業(ye) 培訓中心培訓結業(ye) 的學員。2018年,保安培訓結業(ye) 的尼瑪留在培訓中心擔任保安一職,因業(ye) 務能力強,培訓中心聘請他為(wei) 新學員培訓實用技能。
“每月基本工資2500元,授課費每天100元。”尼瑪說,現在日子過得挺不錯,手上也有萬(wan) 餘(yu) 元的存款了。
在卡若區,培訓讓越來越多的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掌握了一門技能,也打開了一扇扇脫貧致富的大門。
圖為(wei) 卡若區就業(ye) 創業(ye) 培訓中心學員正在學習(xi) 服裝加工 攝影:賈華加
在卡若區就業(ye) 創業(ye) 培訓中心二樓,十餘(yu) 名學員正在學習(xi) 服裝加工,丁增卓瑪是其中一名學員,“在這裏培訓食宿全免,我們(men) 隻需好好學習(xi) 技能,其他什麽(me) 都不需要操心”。
丁增卓瑪這批學員是以“訂單式”的培養(yang) 模式進行培養(yang) 的,目前全部學員已初步與(yu) 俄洛鎮正風服裝有限公司達成就業(ye) 意向,培訓結業(ye) 後可直接就業(ye) 並有穩定的收入。
“服裝生產(chan) 車間就在家門口,每月工資2800元。”有了技能的丁增卓瑪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ye) ,有了穩定的收入,還能照顧家中的老人。
卡若區人社局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說,過去兩(liang) 年,卡若區就業(ye) 創業(ye) 培訓中心累計培訓1919人,實現就業(ye) 1421人,開創了卡若區轉移就業(ye) 工作新局麵。(新利平台 記者/賈華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藏東新城:瀾滄江畔的“致富園”
從落後村落到投資熱土,瀾滄江畔崛起的西藏自治區昌都新區已成為藏東經濟發展新引擎。[詳細] -
西藏米林:團結之花盛開的地方
長期以來,各民族之間交往交融、團結互助、相互扶持,譜寫了多民族團結友愛的讚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