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大山駐村見聞】川藏南線

發布時間: 2020-08-07 22:39:00 來源: 新利平台

  【編者按】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記者唐大山來到金沙江畔的藏東(dong) 朱巴龍鄉(xiang) 駐村。愛好文學的他看到了什麽(me) 、聽到了什麽(me) 、有何感悟,《大山駐村見聞》將給你展示一幅幅康巴大地的發展變化圖景,描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人們(men) 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

  從(cong) 成都到拉薩的G318往往被稱為(wei) 川藏南線,因為(wei) 多次途經川藏南線前往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芒康駐村,我對它的了解逐漸加深。

  途中感觸較多的是三座橋:通麥大橋、怒江橋、金沙江大橋。

  第一次走在通麥大橋上,是2012年。沒錯,用雙腳走過它,而且和所乘坐車輛保持一定距離,主要是考慮到橋身的承重量。橋麵鋪滿木板,欄杆是幾根鐵索,人走在上麵搖搖晃晃,很容易想起紅軍(jun) 飛奪瀘定橋的情景。

  2019年,當汽車通過迫龍江大橋穿越一條條隧道駛上通麥大橋時,我看到了位於(yu) 側(ce) 下方的老橋。它是那麽(me) 矮、那麽(me) 小、那麽(me) 窄,以前通過需十多分鍾;如今在新橋上還沒能看清周圍的景物時,車子就一閃而過。

  那時人們(men) 駕車還未到達通麥大橋時,就擔心會(hui) 不會(hui) 被堵在附近,如果遇上雨天,在泥濘的路上待兩(liang) 三天是常有的事。現在即使陰雨連綿,那種情形也不會(hui) 出現,因為(wei) 橋隧相連規避了爛路天塹。

  走川藏南線,不得不提怒江橋,特別是它旁邊的水泥橋墩,裏麵永遠昂立著一位修橋的解放軍(jun) 戰士。因為(wei) 意外,他被澆築進水泥中,橋墩成為(wei) 永恒的紀念碑。

  如今的怒江橋,離之前的老橋有些距離,不了解修橋曆史或者不留心,往往看不到那位烈士的橋墩紀念碑。


圖為(wei) 怒江橋邊的無名烈士橋墩紀念碑 攝影:唐大山

  為(wei) 了修築川藏路,部隊和民工付出太多。當時叫康藏公路,平均一公裏就有一位解放軍(jun) 戰士犧牲,倒下的民工沒有精準的統計數字。就像那位永遠站立在怒江橋墩中的戰士,他叫什麽(me) 名字、在哪個(ge) 連隊、是哪裏人、戰友是誰,居然一無所知。正因為(wei) 如此,才被稱為(wei) 無名烈士。當時,這樣的無名烈士還有很多,無名民工也有很多。他們(men) 用身軀鋪成路、架為(wei) 橋,便利了千千萬(wan) 萬(wan) 的人,讓無數車輛疾馳而過。

  2019年底,我來到金沙江畔的朱巴龍駐村,站在村委會(hui) 門口即能看到金沙江大橋。


圖為(wei) 金沙江大橋搶通紀念碑 攝影:唐大山

  當地人說,這是座臨(lin) 時橋。我大惑不解。他指著遠方的斷橋說,你看,2018年金沙江堰塞湖洪災前,那裏有兩(liang) 座橋,洪水來了後橋被衝(chong) 垮,水泥橋身被衝(chong) 毀,斷為(wei) 幾大截。朱巴龍是川藏南線的咽喉,金沙江上不能沒有橋,武警部隊快速建了座鋼架橋應急。轉眼間一年多時間過去了,2020年5月金沙江大橋項目部出現在岸邊,兩(liang) 年後新橋將如彩虹般出現在川藏南線上。

  十八軍(jun) 進藏走了幾個(ge) 月的川藏線,今天以我所在的朱巴龍村為(wei) 標記,自駕向東(dong) 11小時即可到成都,自駕向西兩(liang) 天時間便能抵達拉薩。

  在不久的將來,廣義(yi) 的川藏線會(hui) 為(wei) 人們(men) 提供三種選擇:空中直達、鐵路觀光、公路自駕。(新利平台 通訊員/唐大山)

(責編: 王智霖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