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背上的“追風少年”
新利平台訊 一聲令下,駿馬狂奔。四蹄交錯間,似是騰飛。馬背上的少年,恰似禦風而行。
8月12日上午,西藏自治區那曲市2020羌塘恰青格薩爾賽馬藝術節的重頭戲——場內(nei) 速度賽馬比賽開始。賽道內(nei) ,沙塵飛濺;看台上,座無虛席,呐喊助威。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那曲市2020羌塘恰青格薩爾賽馬藝術節場內(nei) 速度賽馬比賽現場,少年們(men) 策馬而行 攝影:王媛媛
圖為(wei) 拉巴桑珠的兩(liang) 個(ge) 弟弟達瓦頓珠(左)和丹增久典(右)坐在圍欄上觀看比賽 攝影:王媛媛
13歲的拉巴桑珠帶著兩(liang) 個(ge) 弟弟坐在距離起點不遠的圍欄上盯著比賽。第一組的20匹馬跑出起點後,三兄弟奔跑著前往下一個(ge) 觀看點。
拉巴桑珠的家在那曲市色尼區尼瑪鄉(xiang) 。藏北草原的孩子,對馬深沉的情感早已融入血液。8歲時,拉巴桑珠便在父親(qin) 益西紮巴和爺爺的帶領下,學習(xi) 策馬揚鞭。“剛開始騎馬的時候,心裏也是挺害怕的。但是我第一次騎馬就把爸爸給贏了,還是挺開心的。”
也是那一年,父親(qin) 帶回一匹小馬。從(cong) 此,拉巴桑珠擁有了自己的馬兒(er) 。“它叫‘章加’(音譯),是一匹很好的馬。當雄賽馬節上,我們(men) 參加傳(chuan) 統大跑比賽,得了第二名。”
3歲以前的馬兒(er) ,還是生馬,需要人用心調教和嗬護。訓練生馬,要訓練馬習(xi) 慣主人的牽引、恭順主人的策馬以及訓練步伐和競走。
水草豐(feng) 美的夏季,馬兒(er) 不需要太多的關(guan) 照。冰天雪地時,馬兒(er) 就要格外照料。“要牽到馬廄裏,蓋上馬墊,還要喂草、喂水。”5年的相處,“章加”於(yu) 拉巴桑珠是坐騎,更是朋友。
為(wei) 了參加當雄、那曲兩(liang) 地的賽馬節,家裏人提前半個(ge) 月將參賽的馬匹和騎手帶到野外訓練。“要訓練馬兒(er) 大跑,中午和晚上還要泡水。在野外,我都跟馬兒(er) 睡在一起。”
嚴(yan) 格的野外訓練,既考驗馬,又鍛煉人。馬兒(er) 要練體(ti) 力和耐力,人要練駕馭馬匹的技巧,人與(yu) 馬之間還要磨合。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那曲市2020羌塘恰青格薩爾賽馬藝術節場內(nei) 速度賽馬比賽現場,一位牧民在給自己的馬兒(er) 拍照 攝影:王媛媛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那曲市2020羌塘恰青格薩爾賽馬藝術節場內(nei) 速度賽馬比賽現場,少年策馬而行 攝影:王媛媛
賽馬場上,看著同齡人在馬背上飛馳,拉巴桑珠不時給出建議:“要拽韁繩”“要打馬鞭”……他也在觀察同齡人駕馭馬匹的技巧,為(wei) 自己的比賽做好準備。
看了兩(liang) 組比賽後,三兄弟奔跑到集合地點,要準備比賽了。看著哥哥拉巴桑珠和達瓦頓珠頭戴盔狀帽子、上穿黃色藏式上衣、手持竹把小鞭子,11歲的丹增久典滿是羨慕。“我也想騎馬、去比賽,爸爸說還不到年齡。”
第5組的比賽很快就要開始了,20名少年騎在馬背上,由長輩們(men) 牽著前往起點。差不多的身高、相差無幾的騎手服裝,拉巴桑珠的身影也難尋覓。
一聲號令下,噠噠的馬蹄聲響徹賽馬場。少年們(men) 或勒緊韁繩、或甩起馬鞭、或緊夾馬鞍,想要馬兒(er) 急速前行。賽道上,跟隨馬蹄飛濺起的泥點印在少年們(men) 的鞋子上、衣服上、臉龐上。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那曲市2020羌塘恰青格薩爾賽馬藝術節場內(nei) 速度賽馬比賽現場,少年們(men) 飛馳在馬背上 攝影:王媛媛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那曲市2020羌塘恰青格薩爾賽馬藝術節場內(nei) 速度賽馬比賽現場,一位少年牽著馬兒(er) 攝影:王媛媛
耳畔除了觀眾(zhong) 們(men) 的呐喊聲、騎手們(men) 的駕馭聲,還有拉巴桑珠說“喜歡騎在馬背上,聽風而過”的聲音。(新利平台 記者/王媛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