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葉杯
題召明通水通電照
圓管龍頭完美,
來水。
潔淨且甘甜,
不須雨雪互相攙。
灌溉保開鐮。
燈泡開關(guan) 長線,
通電。
屋裏亮堂堂,
燒茶煮奶不慌忙。
抽水唱高腔。
這是“老西藏”朱強為(wei) 我1997年所拍攝的西藏62項援建工程圖片,有感而發的一首詞。
20世紀90年代,中央政府和全國各省市在繼80年代的43項援建工程後,又一次進行了62項援建工程,再次使藏北,乃至西藏奏響現代經濟建設的華彩樂(le) 章。
1994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召開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確定了維護社會(hui) 穩定,加快西藏發展的大政方針,作出了援助西藏建設62項工程,迎接1995年9月西藏自治區成立30周年的決(jue) 策。
62項援建工程分別由中央13個(ge) 部委、全國29個(ge) 省、直轄市、自治區和6個(ge) 計劃單列市承擔,其中包括農(nong) 牧水利、能源交通、工礦電訊、文化、教育、衛生、城市建設等各個(ge) 領域。總投資原計劃23.8億(yi) 元,後來追加到38.4億(yi) 元。
這次援藏工作是建國以後成就最多、效果最好、影響最大的一次。
為(wei) 此,《www.easyfundingllc.com》雜誌社和西藏自治區30周年大慶辦公室計劃出版一本“西藏62項援建工程”圖文集。1997年盛夏,我被邀請赴藏幫助拍攝圖片。
這是海拔4700多米的聶榮縣水電站外景。該水電站由遼寧省援建(唐召明1997年攝)
回顧62項工程,不得不提及藏北高原聶榮、申紮和巴青的三座縣水電站建設,因為(wei) 它們(men) 讓藏北高原從(cong) 此插上了經濟騰飛的翅膀。
這三座水電站的建成,不僅(jin) 結束了當地群眾(zhong) 祖輩依靠酥油燈照明的曆史,更重要的是給當地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變化。
我在藏北高原欣喜地看到,許多群眾(zhong) 屋裏的燈亮了,許多地方有了新的文化設施,許多學生搬進了新教室……
在惠澤高原的62項工程中(不包括37個(ge) 貧困縣和邊境縣機關(guan) 房建投資),那曲共占了6項。它們(men) 分別是巴青水電站、申紮甲崗水電站(含申紮金礦)、聶榮水電站、那曲羊絨分梳廠、嘉黎縣中學、藏西北絨山羊生產(chan) 基地(那曲和阿裏地區同為(wei) 一個(ge) 項目)。
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藏北高原興(xing) 建現代化工程,需要施工人員克服氣候惡劣、交通不便、物資緊缺、身體(ti) 不適等困難。為(wei) 了西藏人民的幸福生活,援建施工人員迎著困難上,無人退縮。他們(men) 學習(xi) 老西藏“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奉獻、特別能團結”的精神,闖過了一道道難關(guan) ,創造了一個(ge) 個(ge) 人間奇跡。
這是巴青縣水電站機房人員在工作。該水電站由吉林省援建(唐召明1997年攝)
吉林省援建的巴青縣水電站工程於(yu) 1994年9月10日開工,吉林省派出了水利水電工程隊最傑出的施工隊伍,開到巴青縣水電站工地。
1994年與(yu) 1995年之交,遇上那曲地區(今那曲市)曆史上少有的大雪災,藏北千裏雪飄,冰凍層都在1米以上。為(wei) 保證工期和施工質量,吉林施工隊大膽采用人工加熱和添加防凍劑等工藝,成功打出了合格的混凝土。工人們(men) 披風冒雪、奮戰工地的場景,至今仍深深印刻在當地群眾(zhong) 的記憶之中。
1995年8月,巴青縣水電站竣工。這座電站工期最短,前後隻用了10個(ge) 月,被當地人稱為(wei) “吉林速度”;這座電站造價(jia) 最低,節約原設計資金27.35%,但絲(si) 毫沒有影響質量,又被稱為(wei) “吉林質量”。如今,這座電站年發電量為(wei) 380萬(wan) 千瓦小時,解決(jue) 了整個(ge) 縣城的生產(chan) 和生活照明用電,為(wei) 巴青縣的經濟振興(xing) 奠定了基礎。巴青縣的財政收入1993年時隻有數千元,電站修好後的1995年當年就躍升為(wei) 30多萬(wan) 元,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於(yu) 是人們(men) 又稱之為(wei) “吉林效益”。
這是那曲羊絨分梳廠工人正在準備分梳羊絨。該項目由對外經濟貿易部援建(唐召明1997年攝)
藏西北部以高寒、幹旱著稱,牲畜以山羊為(wei) 主。以這一地區的山羊絨為(wei) 原料,采用先進工藝製作出的絨線及服飾產(chan) 品,色澤光潔柔和,高雅華貴,保暖防潮性俱佳,被稱為(wei) “紡織黃金”,在國內(nei) 外市場上很受歡迎。因此,在藏西北廣大牧區大量發展絨山羊,實行科學養(yang) 畜,以增加其絨產(chan) 量和提高絨質量就成為(wei) 藏西北發展牧業(ye) 經濟和廣大牧區奔小康致富的重要途徑。
國家農(nong) 業(ye) 部為(wei) 此投資800萬(wan) 元,1994年起三年時間,建立了那曲地區(今那曲市)尼瑪縣和阿裏地區日土縣兩(liang) 個(ge) 藏山羊原種場,在那曲班戈、申紮和阿裏地區改則、革吉四縣建立了絨山羊選育場。同時,分群飼養(yang) ,新建草場圍欄、基地和改良點,對農(nong) 牧民進行培訓及完善購銷體(ti) 係。
那曲羊絨分梳廠,由國家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投資600萬(wan) 元興(xing) 建。於(yu) 1995年8月開工,1996年竣工投產(chan) 。總建築麵積3000平方米,內(nei) 設分梳車間、洗毛車間、鍋爐房、配電房、職工宿舍等。
聶榮縣水電站由遼寧省援建,總投資4667萬(wan) 元,裝機容量960千瓦。1995年5月1日開工,原計劃兩(liang) 年的工程,17個(ge) 月提前完工。
申紮甲崗水電站(含申紮金礦),由浙江省和國家經貿委投資9685萬(wan) 元援建。1995年8月21日開工,1998年10月18日開機發電。
這是嘉黎縣中學外景。(唐召明1997年攝)
嘉黎縣中學由寧夏回族自治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共同援建。嘉黎縣中學於(yu) 1994年9月8日開工,1995年8月27日落成,總建築麵積為(wei) 3560.77平方米,總投資323.51萬(wan) 元,可開辦6個(ge) 班,接納學生270名。
62項工程建成後發揮了很好的社會(hui) 效益和經濟效益,給西藏人民的生產(chan) 、生活帶來了很大變化。時至今日,這些援建工程依然惠澤著藏北,乃至整個(ge) 西藏。62項工程,62座豐(feng) 碑,將永遠屹立在世界屋脊。(新利平台 文、圖/唐召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