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高原時評:講好西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

發布時間:2020-09-03 09:16:00來源: 新利平台

  近些天來,認真學習(xi) 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上的重要講話,真切地感受到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對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對西藏人民的關(guan) 心。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講話中特別強調的“十個(ge) 必須”“六個(ge) 要”“四個(ge) 確保”,體(ti) 現了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的精髓,為(wei) 做好新時代西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學習(xi) 中,我注意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到的“挖掘、整理、宣傳(chuan) 西藏自古以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曆史事實,引導各族群眾(zhong) 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來,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是命運共同體(ti) ,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這是對我們(men) 藏學工作者的特別要求和鼓勵,是我們(men) 今後在研究工作中需要認真貫徹落實的。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到的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ti) ,是我們(men) 藏學研究的重要課題。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是命運共同體(ti) ,才能進一步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有大量的具體(ti) 工作需要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說,“挖掘、整理、宣傳(chuan) 西藏自古以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曆史事實,引導各族群眾(zhong) 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來”就是我們(men) 今天的重要工作。

  自古以來,西藏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曆史事實不勝枚舉(ju) 。眾(zhong) 所周知的鬆讚幹布與(yu) 文成公主聯姻的美麗(li) 故事;薩迦班智達與(yu) 闊端在涼州會(hui) 談中體(ti) 現出的宏觀大局;茶馬古道上的民族交往;近代九世班禪、熱振活佛、阿旺嘉措為(wei) 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大義(yi) 與(yu) 大愛都是值得大書(shu) 特書(shu) 的曆史事實。這些都需要整理與(yu) 宣傳(chuan) 。

  近代以來,麵對亡國滅種的空前危機,中國各族人民在曆史的關(guan) 鍵時節,共禦外侮、同赴國難,拋頭顱、灑熱血,共同書(shu) 寫(xie) 了中華民族艱苦卓絕、氣壯山河的偉(wei) 大史詩,凝聚成休戚相關(guan) 的命運共同體(ti) 。那是輝煌與(yu) 屈辱、榮光與(yu) 苦難並存的曆史。1888年、1904年西藏各族軍(jun) 民共同抵抗英國侵略者的故事還在傳(chuan) 頌;特別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zheng) 中,在民族存亡,國家安危之際,西藏人民不甘人後,他們(men) 有的齊聲誦經,為(wei) 祈禱抗戰勝利,為(wei) 詛咒日寇;有的舍身從(cong) 戎,奔赴前線為(wei) 保家衛國浴血奮戰;有的四處募捐,輸財衛國……他們(men) 與(yu) 全國各族人民一道留下了一段段蕩氣回腸的故事,是仰天長嘯的悲壯,是可歌可泣的精神,進一步印證了中華民族是命運共同體(ti) 這一事實。

  西藏和平解放以後,十世班禪、阿沛•阿旺晉美、喜饒嘉措、孔繁森等人物的事跡在西藏更是家喻戶曉。曆史充分表明,西藏各民族間的交流交往交融猶如珠穆朗瑪山頂上常年不化的冰雪一樣潔白、頑強,又好似雅魯藏布江水般悠久而漫長。

  近些年來,我注意到近代史上藏族人民在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做出的貢獻,注意到他們(men) 的共同努力,為(wei) 弘揚中華文化做出的特殊貢獻,為(wei) 此寫(xie) 了一些小文章。我認為(wei) ,這些人這些事也許看起來不是那麽(me) 耀眼,但都充分表明了近代史上中國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充分證明中華民族是一個(ge) 命運共同體(ti) 。今後,我們(men) 要按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講話精神,挖掘、整理、宣傳(chuan) 好西藏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曆史事實。

  枯燥的曆史通過一個(ge) 個(ge) 生動故事的挖掘、整理,娓娓道來,抽絲(si) 剝繭,加大宣傳(chuan) 力度,定會(hui) 讓人們(men) 在重溫曆史時有不一樣的感受,也必將有助於(yu) 我們(men) 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是命運共同體(ti) ,更加熱愛偉(wei) 大的祖國。(新利平台 特約撰稿/喜饒尼瑪 作者係陝西師範大學人文社會(hui) 科學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中央民族大學二級教授)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