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黨校教授:開展曆史教育,增強五個認同
在上周召開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發表了重要講話,指出:西藏工作必須堅持以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為(wei) 著眼點和著力點。要加強對群眾(zhong) 的教育引導,廣泛發動群眾(zhong) 參與(yu) 反分裂鬥爭(zheng) ,形成維護穩定的銅牆鐵壁。要深入開展黨(dang) 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史教育,深入開展西藏地方和祖國關(guan) 係史教育,引導各族群眾(zhong) 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曆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特別指出:要重視加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把愛國主義(yi) 精神貫穿各級各類學校教育全過程,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ge) 青少年的心靈深處。要培育和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不斷增強各族群眾(zhong) 對偉(wei) 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認同。要挖掘、整理、宣傳(chuan) 西藏自古以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曆史事實,引導各族群眾(zhong) 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來,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是命運共同體(ti) ,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這就給我們(men) 從(cong) 事西藏工作的同誌、特別是各級領導和從(cong) 事涉藏宣傳(chuan) 教育、學術研究和文學藝術創作的同誌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華民族具有悠久曆史和燦爛文化。今天的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下,正在實現偉(wei) 大複興(xing) 。我們(men) 中華民族是一個(ge) 命運共同體(ti) ,這樣一個(ge) 命運共同體(ti) ,不是今天突然出現的,也不是想象出來的,而是在長期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曆史中形成的,尤其是在近代以來團結抗擊外敵入侵的共同鬥爭(zheng) 中形成的。所有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曆史事實。
中華民族具有記錄研究曆史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我們(men) 常說“事實勝於(yu) 雄辯”,但是曆史事實本身不會(hui) 發聲。要“深入開展黨(dang) 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史教育,深入開展西藏地方和祖國關(guan) 係史教育”,就需要以相關(guan) 的曆史研究為(wei) 基礎。要“培育和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不斷增強各族群眾(zhong) 對偉(wei) 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認同”,就需要“挖掘、整理、宣傳(chuan) 西藏自古以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曆史事實”,在此基礎上,才能更好地“引導各族群眾(zhong) 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來,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是命運共同體(ti) ,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需要指出的是,改革開放40餘(yu) 年來,關(guan) 於(yu) 西藏地方和祖國關(guan) 係史的研究、西藏自古以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研究,取得了豐(feng) 碩的成果。“西藏在中國,藏學研究在國外”的狀況,發生了根本的轉變。近年來,新的研究成果不斷湧現,即以曆史研究而論,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組織編寫(xie) 的《西藏通史》,就是集全國藏族曆史研究的相關(guan) 學者的汗水和心血、曆時十餘(yu) 年而完成的。其他方麵的藏學研究成果,更是異彩紛呈,可圈可點。
於(yu) 是這裏發生一個(ge) 問題——一個(ge) 學術研究成果轉化的問題。8卷13冊(ce) 的《西藏通史》,卷軼浩繁,計達850餘(yu) 萬(wan) 字,多少讀者會(hui) 有時間精力和興(xing) 趣閱讀呢?數十年來發表在漢藏英等多種紙質專(zhuan) 業(ye) 期刊上的各方學者的研究成果,在一般讀者,特別是在大中小學上學的青少年中,能有多少影響呢?如果說挖掘、整理是學術研究,是“陽春白雪”,那麽(me) ,宣傳(chuan) 、教育則需要“下裏巴人”,需要把高大上的學術研究成果以一般讀者和人民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方式方法呈現出來。這甚至不是“下裏巴人”,而是大有學問、大有講究,有著太多的空間可以發展、太多的短板有待補足。
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西藏曆史也是中國曆史的一部分。回顧近現代以來的西藏曆史,我們(men) 感慨萬(wan) 千!2019年,我們(men) 慶祝西藏平息叛亂(luan) 和民主改革60周年,2021年,我們(men) 還將紀念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這些西藏曆史上的重大事件,具有劃時代、裏程碑的意義(yi) 。正是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下,西藏才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巨變、西藏各族人民才獲得翻身解放,過上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才有了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li) 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西藏的基礎。然而,這些重大事件,卻較少成為(wei) 文學創作、影視創作的題材。我們(men) 需要在學校裏、在課堂上,通過曆史課的教學講述這些重大曆史事件,也需要在網絡上、電視中、電影院裏演示依據這些重大曆史事件改編而成的故事、電視劇和電影,需要小說、詩歌、戲劇、舞蹈和以其他各種文藝形式展現和講述這些曆史故事,需要有人像講述《格薩爾王傳(chuan) 》的說唱藝人那樣,把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西藏和平解放、平息叛亂(luan) 、民主改革、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脫貧攻堅的故事,把西藏各族人民在黨(dang) 的領導下從(cong) 事偉(wei) 大鬥爭(zheng) 的故事講述出來。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國故事的西藏篇章。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要求“挖掘、整理、宣傳(chuan) 西藏自古以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曆史事實”,提出了一項重要的任務。一個(ge) 確切無疑的事實是,西藏自古以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曆史故事太多太多,有些已經湮沒在曆史長河中,但是許多仍然有待挖掘整理出來。特別是近代史上很多很好的故事,現在用老百姓喜聞樂(le) 見的方式把它展示出來,實在做得不夠。這裏試舉(ju) 一例:
近代史上有一位叫陳渠珍的人,他生於(yu) 清朝末年,曆經辛亥革命、北伐戰爭(zheng) 、抗日戰爭(zheng) 、解放戰爭(zheng) ,打過紅軍(jun) ,也曾抗擊日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曾經出任第一屆湖南省人民政府委員,應邀赴北京參加第一屆全國政協第二次會(hui) 議和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hui) 會(hui) 議。1952年,這位曾有“湘西王”之稱的三朝元老病逝。
陳渠珍有一本著名的《艽野塵夢》,記述了他於(yu) 清末從(cong) 軍(jun) 入藏,在藏南工布、波密等地平叛立功,升任清軍(jun) 管帶;忽遇辛亥革命爆發,駐藏清兵軍(jun) 心不穩,殺死清軍(jun) 統帥,擁戴陳渠珍為(wei) 首領;陳審時度勢,率領親(qin) 信一百多子弟兵離藏內(nei) 返,誤入藏北無人區,最後,隻有十數人成功逃離荒漠的驚險曆程。他的藏族妻子西原在兵荒馬亂(luan) 中一路不離不棄,生死相依,已經到了內(nei) 地,卻患天花病故。這樣一個(ge) 特殊曆史時期的故事,深刻而生動地詮釋了漢藏兩(liang) 個(ge) 民族的成員命運與(yu) 共的關(guan) 係。老一輩著名藏學家任乃強先生是在抗戰烽火中得閱《艽野塵夢》稿本的,他評論說:“但覺其人奇、事奇、文奇,既奇且實,實而複娓娓動人,一切為(wei) 康藏諸遊記最。”像這樣的書(shu) ,這樣的故事,不僅(jin) 應該進學校、進課堂,而且不失為(wei) 拍攝電影和電視劇的絕佳題材。據筆者所知,相關(guan) 部門相關(guan) 同誌一直存此意向,遺憾的是,至今杳無結果。
我自己是學曆史的,深知史學工作者中的多數人難以擔負起將自己的科研成果轉換成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的任務。因而,開展曆史教育,增進五個(ge) 認同,需要史學工作者和文藝工作者通力合作,也需要有關(guan) 部門製定激勵政策。像《艽野塵夢》的故事,像劉曼卿使藏的故事,像西藏人民兩(liang) 次抗擊英國武裝侵略的故事,尤其是西藏和平解放、平息叛亂(luan) 、民主改革以及改革開放的故事,應該進我們(men) 的鄉(xiang) 土教材,應該拍成電影電視劇,讓西藏各民族的年青一代更多的人知悉。隻有這樣,才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讓各民族的下一代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是命運共同體(ti) ,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讓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新利平台 特約撰稿/胡岩 作者係中央黨(dang) 校教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廉湘民:變與不變是透視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非常重要的維度
廉湘民認為,這次會議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意義,既有對過去的堅守,也有大量創新成果,甚至在理論上有非常大的提升。[詳細] -
中國前駐南亞國家武官: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
我曾在南亞,包括www.easyfundingllc.com自治區周邊國家工作20年,其中包括印度和尼泊爾。在駐在國工作時,我深切地感受到,西藏的穩定和發展,對我們周邊的安全穩定,對我們國家的長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