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四川甘孜石渠:抗“蟲癌”讓“太陽部落”重拾生命之光

發布時間:2020-09-10 20:23:00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石渠縣位於(yu)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邊陲,地處川、青、藏三省(區)結合部,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因日照時間長、陽光充沛,被稱作“太陽部落”。然而,這裏也是中國包蟲病疫情最嚴(yan) 重的地區之一,當地百姓飽受“蟲癌”之苦。

  包蟲病又稱棘球蚴病,是一種因感染棘球絛蟲的幼蟲而導致的人畜共患寄生蟲病,多發於(yu) 高山草甸地區和牧區及半農(nong) 半牧區,是導致我國西部農(nong) 牧區群眾(zhong)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主要原因之一。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包蟲病重流行區,而石渠縣又是“重中之重”。據2012年全國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在石渠縣,包蟲病全縣人群患病率高達12.09%,顯著高於(yu) 全國流行區平均水平(0.24%),成為(wei) 當地群眾(zhong)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重要原因,嚴(yan) 重製約當地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民生條件的改善。

  2015年11月,國家衛生計生委(現為(wei) 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央統戰部、農(nong) 業(ye) 部(現為(wei)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等13部門聯合四川省委、省政府共同啟動四川省甘孜州石渠縣包蟲病綜合防治試點,在該縣開展了為(wei) 期5年的試點工作。

  如今,5年過去了,石渠縣包蟲病綜合防治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2014年,石渠縣蝦紮鎮蝦紮二村的尼瑪拉姆經人群B超篩查診斷為(wei) 肝包蟲病。當時拉姆因家庭貧困等原因在當地采取對症治療。2016年5月,通過再次集中B超篩查,診斷其包蟲病灶已增大至12.0*13.3cm,肝髒AE液化伴空洞,因病灶太大,失去了最佳手術時機,要延緩生命和提升生活質量,隻有采取肝移植手術。但肝移植手術風險高、費用昂貴,拉姆再次放棄手術治療機會(hui) ,選擇保守治療。多年來,她一直飽受病痛的折磨,失去勞動力,其丈夫也因為(wei) 需要照顧病人,由全勞動力變成半勞動力,隻能利用照顧之餘(yu) 打些零散小工維持生活,使原本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2017年,尼瑪拉姆被納入包蟲病防治項目救治對象,前往華西醫院接受外科自體(ti) 肝移植手術治療。這次手術費用共計116872.04元,其中防治項目補助25000元,醫保報銷84874.14元,民政部門救助6000元,最終尼瑪拉姆個(ge) 人僅(jin) 須支付997.9元。如今,尼瑪拉姆術後恢複良好,恢複了勞動力,能夠上山挖蟲草、采藥材,家庭生產(chan) 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已脫貧奔小康。


圖為(wei) 尼瑪拉姆包蟲病術前術後對比

  像尼瑪拉姆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通過此次試點工作,以石渠為(wei) 重點的甘孜州包蟲病綜合防治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效。2020年8月,石渠縣包蟲病綜合防治試點終期評估順利通過國家驗收。經過多年實踐形成的包蟲病綜合防治“兩(liang) 抓四管六結合”的石渠模式,受到世界衛生組織官員和專(zhuan) 家們(men) 的關(guan) 注,2017年起陸續在西藏、青海、四川等地廣泛推廣。(新利平台 記者/王藝靈)

(責編: 王智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