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訊 9月15日,“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在河南鄭州啟動。參加活動的媒體(ti) 記者將在河南開展為(wei) 期3天的集中采訪,隨後兵分四路,奔赴黃河流域相關(guan) 省份繼續開展實地采訪。
來到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時,已經是傍晚時分。堤壩之上,夕陽之下,晚風襲來,舒適寧靜。
從(cong) 堤壩上俯瞰小浪底 攝影:楊月雲(yun)
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位於(yu) 河南省洛陽市以北40公裏的黃河幹流上、黃河中遊最後一段峽穀出口處。說它是樞紐,再貼切不過:這裏控製著黃河流域總麵積的92.3%、來水量的90%、來沙量的近100%。工程設計目標以防洪、防淩、減淤為(wei) 主,兼顧供水、灌溉、發電,蓄清排渾、興(xing) 利除害、綜合利用,在黃河治理開發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從(cong) 堤壩上俯瞰小浪底 攝影:楊月雲(yun)
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由攔河大壩、泄洪排沙建築物和引水發電係統組成。攔河大壩為(wei) 壤土斜心牆堆石壩,最大壩高160米。小浪底電站安裝6台30萬(wan) 千瓦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180萬(wan) 千瓦。
從(cong) 前的施工設施如今被打造成了小景觀 攝影:楊月雲(yun)
小浪底水利樞紐主體(ti) 工程於(yu) 1994年9月開工,1997年10月大河截流, 1999年10月下閘蓄水,2000年1月首台機組並網發電,2001年12月主體(ti) 工程全麵完工。
自投入運營以來,小浪底水利樞紐發揮了巨大的生態效益:黃河下遊防洪標準從(cong) 不足60年提高到千年一遇,黃河淩汛威脅基本消除,減緩了河道淤積,為(wei) 黃河下遊生態濕地修複創造了條件。為(wei) 引黃補源提供了便利,先後30餘(yu) 次為(wei) 引黃濟津、濟青、濟白洋澱提供了穩定水源,有效提高了下遊引黃灌區的灌溉保證率和中大型城市用水保障率。(新利平台 記者/楊月雲(yun)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