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訊 一股熱泉噴湧而出,不遠處的廠房早已不見昔日繁華。日前,在國家電網阿裏供電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邊久多吉和總經理張明敏的帶領下,記者走近了這個(ge) 距離西藏自治區阿裏地區獅泉河鎮20多公裏的地熱電廠。
一根根電線杆、一條條電線、幾座廢棄的建築……站在這裏向西望去,似乎能窺見素有“世界屋脊的屋脊”之稱的西藏自治區阿裏地區的電亮之路。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阿裏地區獅泉河鎮夜景 攝影:王媛媛
1965年,阿裏地區第一台30千瓦柴油發電機運行發電,這裏也從(cong) 刀耕火種農(nong) 牧社會(hui) 進入電氣化現代文明社會(hui) 。到改革開放初期,整個(ge) 阿裏地區裝機容量不足200千瓦。
1987年,朗久地熱電廠的投運,讓阿裏地區有了穩定的電源點。“朗久地熱電廠有12口百米深的地熱井,發電量供應到獅泉河鎮。”1996年起,邊久多吉在此工作。
他說,雖然發電量能滿足當時的用電需求,但因為(wei) 地熱資源等原因,地熱電廠發電一個(ge) 月,停運一個(ge) 月。“一停電,電話也打不了,有什麽(me) 事隻能讓人帶口信出去”。
邊久多吉工作兩(liang) 年後,朗久地熱電廠停運了。好在,前一年,獅泉河柴油機電廠1000千瓦機組建成投運,供電算是多了一重保障。看著眼前的廠房、生活區、辦公樓,邊久多吉感慨萬(wan) 千。
圖為(wei) 朗久地熱電廠噴湧的熱泉 攝影:王媛媛
圖為(wei) 朗久地熱電廠 攝影:王媛媛
圖為(wei) 獅泉河水電站 攝影:王媛媛
圖為(wei) 獅泉河水電站 攝影:王媛媛
自2000年以來,阿裏地區電力發展尤為(wei) 迅速。2006年9月30日,獅泉河水電站首台機組發電,讓阿裏地區形成了水電、火電、光伏等3種電源點。
穩定的電力供應情況隨著阿裏地區的社會(hui) 經濟發展,逐漸顯露不足。2014年調到國家電網阿裏供電有限公司工作的張明敏說,那時候阿裏地區各縣的電力供應都是孤網,“各自為(wei) 陣”。
“各個(ge) 縣都有小水電供應到縣城。作為(wei) 阿裏地區首府的獅泉河鎮,供電情況稍微好點,隻能保證白天,到淩晨便停機蓄水。”定時供電結束後,一家家商戶便依靠燃油機發電。
在更為(wei) 偏遠的地方,群眾(zhong) 用電都是靠光伏。“這樣的電源,隻能解決(jue) 基本的夜間照明和手機充電,大功率電器根本就用不了。”
這些年,從(cong) 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在竭力解決(jue) 阿裏地區的用電問題。截至目前,阿裏地區電力總裝機容量59.67兆瓦,電網覆蓋率達到97%。
2015年,日土縣、革吉縣、劄達縣3縣聯網工程完成,讓上述3縣與(yu) 噶爾縣形成了一張電力網,解決(jue) 了阿裏各縣電力孤網的狀態。2017年4月,新一輪農(nong) 網升級改造工程涉及阿裏地區4個(ge) 縣,總投資11.4億(yi) 元。
2019年4月,“三區三州”工程在阿裏地區開工建設。總投資17.75億(yi) 元的工程涉及阿裏地區7縣,建設110千伏變電站4座,新增變電容量36.3兆伏安,建設35千伏變電站11座,變電容量26兆伏安。目前這一工程已全部建成。
更讓阿裏電力人高興(xing) 的是,7月26日,阿裏電網與(yu) 藏中電網聯網工程全線貫通。這一即將建成投運的工程,將解決(jue) 和改善阿裏地區7個(ge) 縣、25個(ge) 鄉(xiang) 鎮、17221戶66000名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用電問題。也將徹底結束全國最後一個(ge) 地級行政區電網長期孤網運行的曆史,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阿裏地區長期以來電力保障短板問題。“我們(men) 都盼著早日聯網,結束缺電現狀。”(新利平台 記者/王媛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