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援藏故事】漢藏一家親 遼藏一家人

發布時間:2020-09-29 18:07:00來源: 新利平台

  “選擇援藏就選擇了責任,選擇援藏就選擇了擔當。”2019年7月,我從(cong) 遼寧省大連市第一中學來到祖國西部邊疆——西藏自治區,成為(wei) 了西藏自治區拉薩那曲第二高級中學的一名援藏教師,開啟了令我永生難忘的援藏工作。

  轉瞬間,來到西藏已有一年多的時間,四百多個(ge) 日日夜夜,西藏早已成為(wei) 我的第二故鄉(xiang) ,我與(yu) 西藏的同事和學生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我對遼寧援藏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我也更加真切地領悟到“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互相離不開”的真正意義(yi) 與(yu) 深刻內(nei) 涵。

  孩子們(men) 學習(xi) 的點滴進步,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盡管在進藏前我已經做好了應對各種情況的準備,可是剛一接手教學工作,還是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很多孩子上課的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非常活躍。他們(men) 舉(ju) 手搶著回答問題,在用語言表達不清楚時,就手舞足蹈比劃起來,非常可愛。隻要想起孩子們(men) ,我的心中總是感到幸福滿滿。但就在我沉浸在教書(shu) 育人的幸福喜悅中的同時,問題也接踵而至:學生的基礎相對薄弱,學習(xi) 缺乏原動力。在很多學生的腦海中,基本沒有學習(xi) 、寫(xie) 作業(ye) 的概念。這對於(yu) 我來說,無疑是一個(ge) 巨大的挑戰,不僅(jin) 僅(jin) 是教學思路的改變,更是人生閱曆的豐(feng) 富。


圖為(wei) 劉帥(右一)和孩子們(men) 在一起

  不要讓群山遮蔽了孩子們(men) 的雙眼,要幫他們(men) 插上理想的翅膀,讓他們(men) 翱翔在雪域之巔俯瞰世界。麵對教學中看到的問題,我絞盡腦汁,想各種辦法,盡力引導孩子們(men) 。

  我首先從(cong) 教學常規抓起,嚴(yan) 格規範課堂上坐、立、起、行等學習(xi) 習(xi) 慣。同時,我把遼寧的教學經驗與(yu) 實際學情相結合,逐漸探索出適合學生的填空導學教學法,使教學過程由變為(wei)

  同時,努力拉近和學生們(men) 的距離,利用課餘(yu) 時間和孩子們(men) 談心,了解每個(ge) 孩子的家庭、思想和學習(xi) 生活狀態,針對每個(ge) 孩子的基礎,因材施教。對孩子們(men) 任何小小的進步,都加以表揚和鼓勵,課後對基礎薄弱的學生進行單獨輔導。

  每天下班回到寢室,我還會(hui) 在網上、書(shu) 本上查找資料,設計習(xi) 題,盡量讓每個(ge) 知識點都變著花樣地呈現在練習(xi) 中,讓孩子們(men) 感興(xing) 趣。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通過不懈努力,學生們(men) 逐漸養(yang) 成了良好的學習(xi) 習(xi) 慣,學習(xi) 興(xing) 趣也有很大的提高,教學成績也逐漸保持在年級前列。雖然過程充滿艱辛,但我始終覺得,孩子們(men) 學習(xi) 的點滴進步,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我要努力成為(wei) 維護民族團結的踐行者

  進藏前家鄉(xiang) 領導再三叮囑我:西藏是特殊的邊疆民族地區、反分裂鬥爭(zheng) 的前沿陣地和主戰場,也是重要的國家安全屏障。在那裏工作,必須有著堅定的政治素質,過硬的業(ye) 務水平和高尚的師德師風,才能贏得當地老師和家長的信任,才能把工作做好。為(wei) 此,我認真鑽研起西藏自治區的風土民情、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以及曆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精神,用知識來指導援藏工作。

  在工作之餘(yu) ,我深深地感受到西藏同事的熱情與(yu) 淳樸,讓我始終沒有自己是外來人、異鄉(xiang) 客的感覺。感動之餘(yu) ,我努力用勤奮、創新與(yu) 擔當的工作作風贏得藏族同事與(yu) 學生們(men) 的認可。在教研時間,我與(yu) 同事相互聽課、評課,交流教學方法,探討教學心得體(ti) 會(hui) 。我毫無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教育經驗,同時也虛心向藏族教師請教,了解他們(men) 的風俗習(xi) 慣,學習(xi) 他們(men) 的管理模式,以便更好地做好援藏工作。我覺得我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非常值得,我要努力成為(wei) 維護民族團結的踐行者。

  “努力把西藏建成民族團結的典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做好西藏民族團結工作的重要指示,為(wei) 我們(men) 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的民族團結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漢藏一家親(qin) ,攜手同進步。這是遼寧援藏人的初心使命,更是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責任擔當。我熱愛西藏,這裏有我親(qin) 愛的西藏學子,有我敬愛的領導同事,有我摯愛的教育事業(ye) ,有我甘願奉獻三年的青春和熱忱。(新利平台 文/劉帥)

(責編: 楊月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