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走近墨脫:竹藤編織讓群眾“指尖”增收

發布時間:2020-09-30 22:14:00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騎著摩托車,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墨脫縣德興(xing) 鄉(xiang) 群眾(zhong) 高山將妻子江永紅放在了德興(xing) 竹藤編加工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門口。江永紅手中提著的塑料袋裏裝著高山抽空編織的竹編製品,她要將這些竹編製品放在合作社寄賣。在這裏銷售竹編製品以及香蕉等當地特色水果,是她家致富的門路之一。

  位於(yu) 西藏自治區西南部的墨脫縣,地處雅魯藏布江下遊、喜馬拉雅山脈東(dong) 端南麓。平均海拔1200米的墨脫,濕潤多雨、氣候宜人。

  居住在此的門巴、珞巴族居民擅長編織竹器、藤器,他們(men) 編織生產(chan) “邦穹”(扁圓形竹器)“休差”(圓柱型竹器)“休斯貢”(方形竹器)等製品,成為(wei) 墨脫縣靚麗(li) 的民族文化名片,深受人們(men) 喜愛。

  為(wei) 保護和傳(chuan) 承好竹藤編織傳(chuan) 統技藝,同時為(wei) 當地農(nong) 牧民增收致富開辟門路,當地通過培訓編織能手、引進企業(ye) 、建設加工廠房等方式,讓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實現“指尖”增收。


圖為(wei) 墨脫縣群眾(zhong) 正在技術人員指導下學習(xi) 藤編技藝(資料圖)


圖為(wei) 墨脫縣群眾(zhong) 正在技術人員指導下學習(xi) 藤編技藝(資料圖)

  2013年,林芝市投資370萬(wan) 元,在德興(xing) 鄉(xiang) 德興(xing) 村建起了520平方米的竹編、藤編加工廠。2014年,加工廠正式申報了墨脫德興(xing) 竹藤編加工專(zhuan) 業(ye) 合作社。

  墨脫德興(xing) 竹藤編加工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既是農(nong) 牧民竹編、藤編的培訓基地,又是群眾(zhong) 竹編、藤編產(chan) 品的銷售基地。

  2014年7月,德興(xing) 竹藤編加工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通過招商引資引進新型竹編、藤編工藝和原竹加工機具,開工建設竹藤編加工廠擴建項目,構建起“公司+農(nong) 戶”的竹編、藤編產(chan) 業(ye) 發展新模式。

  走近合作社,竹編“邦穹”“休差”“休斯貢”,藤編斜跨小包、置物盤、藤椅等整齊陳列。過往的遊人不時拿起一件竹藤編製品仔細端詳、詢問價(jia) 格。合作社的生產(chan) 車間裏,工人們(men) 正忙碌地編織、加工這些竹藤製品。目前,這家合作社每年生產(chan) 銷售竹藤編織品上百萬(wan) 元。

  除了德興(xing) 鄉(xiang) ,在達木鄉(xiang) 當地有關(guan) 部門還通過對村民開展竹藤編織技能培訓,讓他們(men) 了解竹藤原材料如何開采、如何處理、如何編織。通過近兩(liang) 個(ge) 月的培訓,他們(men) 學會(hui) 了藤椅等多種竹藤編製品。參與(yu) 其中的農(nong) 牧民人均創收1400多元。

  無論是傳(chuan) 統的“邦穹”“休差”“休斯貢”等竹編製品,還是現代的藤編斜跨包、擺件等竹藤編織品,當地群眾(zhong) 利用當地自然資源的稟賦和一雙巧手與(yu) 奔小康的信心,為(wei) 自家創收致富。(新利平台 記者/王淑 王媛媛 圖片由墨脫縣委統戰部提供)

(責編: 楊加才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