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治共享:構建“三江上遊”流域生命共同體
新利平台訊 10月11日,瀾滄江、金沙江、怒江“三江”上遊藏川滇青鄰省五市(州)生態環境係統跨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發展論壇在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召開。
圖為(wei) 會(hui) 議現場
會(hui) 議邀請了生態環境部西南督察局、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中國環境科學院、河海大學、重慶市中機中聯工程公司以及四川省甘孜州、阿壩州,青海省玉樹州,雲(yun) 南省迪慶州等從(cong) 事環境保護工作的領導、專(zhuan) 家、學者。
此次論壇旨在學習(xi) 借鑒兄弟市(州)先進經驗、加強與(yu) 兄弟市(州)交流合作的難得機會(hui) ,倡議各方積極分享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好的經驗和做法供各方學習(xi) ,鄰省五市(州)共謀共探區域生態環境保護,集思廣益、互幫互助,建立起信息互通、數據共享、聯防聯治、聯合執法和應急聯動體(ti) 係,形成“三江”上遊“機製共商、環境共管、汙染共防、生態共建”的生態環境保護大格局,有力推動藏川滇青鄰省五市(州)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新局麵。
圖為(wei) 特邀專(zhuan) 家作學術報告
會(hui) 上,特邀專(zhuan) 家作了學術報告,與(yu) 會(hui) 人員就推動“三江”上遊五市(州)開展生態環境高質量保護和建設生態文明高地開展了熱烈的討論。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三江”上遊各族幹部群眾(zhong) 團結一心、艱苦奮鬥,解決(jue) 了許多長期想解決(jue) 而沒有解決(jue) 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各項事業(ye) 取得全方位進步、曆史性成就。
河海大學副教授江鵬認為(wei) ,“三江”源流域作為(wei) “江河源”“生態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生態環境變化對當地乃至周邊地區都有著重大影響。區域生態環境係統的穩定性事關(guan) 國家生態安全,對我國長江、珠江中下遊廣大地區乃至東(dong) 南亞(ya) 地區都將產(chan) 生重要作用。
論壇上,河海大學副教授陳孝兵根據當前“三江”上遊地區的生態文明建設和流域生態環境保護麵臨(lin) 的困難和實際情況提出個(ge) 人建議。他說,應根據“三江”水文生態特點,編製差異化水環境保護方案,並且做到幹支流協同規劃;應科學布設流域監測站點,並對已有監測點的空間分布進行優(you) 化;應加快建設“三江”並流區水環境監測信息共享平台,為(wei) 流域開發水環境變化趨勢分析、水質安全預警、流域開發環境影響後評估提供數據支撐和技術保障。
昌都市生態環境局黨(dang) 組副書(shu) 記、局長楊擁軍(jun) 說,論壇為(wei) 專(zhuan) 家、學者、“三江”上遊鄰省五市(州)共謀共探區域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平台,建立並完善“責任共擔、信息共享、協商統籌、聯防聯控”的生態環境保護大格局,將推動“三江”上遊成為(wei) 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的重要參與(yu) 者和貢獻者。
圖為(wei) 論壇現場
論壇上,形成並宣讀了“三江”上遊生態環境保護發展論壇共識《昌都宣言》。宣言倡議:堅持把生態保護第一作為(wei) 流域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準則;堅持把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作為(wei) 流域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目標;堅持把共建共治共享作為(wei) 流域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路徑。(新利平台 記者/賈華加 李元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藏東70年巨變】簽約資金近20億 西藏昌都招商旅遊力求高質量發展
為落實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優化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在熱烈慶祝昌都解放70周年之際,10月10日下午,第十一屆康巴藝術節暨昌都市第六屆三江茶馬文化藝術節招商旅遊專場推介會在昌都大廈舉行。 [詳細] -
光影裏看昌都70年巨變
翰墨歌盛世,丹青頒三江,光影載史冊,藏東美名揚。為慶祝昌都解放70周年,以“輝煌70年禮讚新昌都”為主題的書美影展在昌都市博物館舉行。 [詳細] -
穿林海、入景區、進村屯,共防家火山火
為迎接“十一”國慶中秋雙節及昌都解放70周年慶祝活動,9月30日至10月9日,昌都市森林消防支隊開展了為期10天的專項防火行動。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