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訊 金秋十月,北京民族文化宮內(nei) 正在進行的“盛世華章•西藏印象——張飆、鄭山麓、黃家林書(shu) 法、美術作品聯展”,為(wei) 觀眾(zhong) 帶來了一場描繪雪域高原的藝術之饗。
“我們(men) 所處的時代是一個(ge) 能夠產(chan) 生偉(wei) 大作品的時代。”書(shu) 畫聯展主辦方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如今的西藏自治區,不僅(jin) 以悠久的曆史、豐(feng) 富的人文底蘊、雄奇的自然景觀吸引著世人的目光,而且,人民生活安定幸福,各項事業(ye) 取得舉(ju) 世矚目的成就,創造了人類曆史上的偉(wei) 大奇跡。此次展覽正是以書(shu) 畫、詩詞的藝術形式向首都人民匯報在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指引下,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li) 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西藏正在譜繪的壯麗(li) 圖景。
詩書(shu) 歌頌時代新篇
知識改變命運。短短幾十年,西藏自治區的教育事業(ye) 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建立起比較完整的現代教育體(ti) 係,各族人民受教育權得到充分保障,譜寫(xie) 了雪域高原教育發展的嶄新篇章。
“小機器,能載虹霞,網住天涯,融進心涯。有益谘詢,無限學識,盡到咱家。打基礎,電腦拓路,思偉(wei) 業(ye) ,意氣更發。”書(shu) 法家張飆用一首詩表達了見到西藏自治區小學生電腦進課堂的感想:“未來何願,興(xing) 我西藏,壯我中華。”
圖為(wei) 張飆和其作品《歌唱西藏安居工程》 攝影:王茜
在展出的書(shu) 法作品《歌唱西藏安居工程》中,張飆描述了西藏自治區牧民群眾(zhong) “搬進新樓住,告別舊帳篷”的情景:“電腦電燈電話,綠樹清新沼氣,更添太陽能。雪域寒冬冷,屋熱暖人胸。”他表示,這不僅(jin) 是西藏自治區堅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措施,也是雪域展新顏、新西藏闊步前行奔小康的具體(ti) 體(ti) 現。
筆墨勾勒盛世歡歌
西藏和平解放以來,古老的藏文化得到有效保護和傳(chuan) 承,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畫家鄭山麓告訴記者,2009年,他曾經背著行囊來到位於(yu) 中尼邊境海拔4600米的薩嘎縣,探尋傳(chuan) 說中鬆讚幹布為(wei) 迎娶文成公主而編創的“甲諧”舞蹈。而後,他創作了60米國畫長卷《甲諧舞吉祥》。
圖為(wei) 鄭山麓介紹畫作《甲諧舞吉祥之盛世歡歌》 攝影:王茜
據介紹,長卷畫麵以舞蹈為(wei) 中心,描繪的是高原百姓的現實生活。此次展出的作品是《甲諧舞吉祥之盛世歡歌》,畫卷裏人物的舞蹈和笑臉、兒(er) 童的書(shu) 包、婦女手中的電話都再現了當時的真情實景,勾勒出西藏自治區社會(hui) 發展、文化繁榮和人民安居樂(le) 業(ye) 的生活圖景。
油彩記錄布達拉宮文物保護
布達拉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畫家黃家林曾在布達拉宮旁的藥王山做了4年護林員,在山上遠目,他熟悉布達拉宮的每一根線條和每一處輪廓。15年裏,他創作了600餘(yu) 幅布達拉宮題材作品。
圖為(wei) 黃家林介紹畫作 攝影:王茜
在黃家林筆下,西藏民主改革以來各個(ge) 時期的布達拉宮得以用色彩濃烈的油畫表現出來。他曾描繪過曆次修繕後的布達拉宮,也見證了布達拉宮的變遷,他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夠通過畫作了解布達拉宮,了解藏文化,了解西藏的發展變遷。黃家林說,用繪畫語言講述當代西藏故事,是對中華民族特色文化的藝術闡釋。
此次展覽不僅(jin) 展示了新時代的西藏自治區印象,勾勒出了新時代的中國的縮影,也是對中國人民所處的偉(wei) 大時代的深情禮讚。(新利平台 記者/王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