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比如:犛牛精神校園文化之路
圖為(wei) 那曲市比如縣第二小學學生課間操 攝影:王淑
新利平台訊 在廣袤的羌塘草原的深處,西藏自治區那曲市比如縣第二小學就座落在怒江河畔。高樓林立校園裏,校訓之頁的石碑格外引人注目,石碑用藏漢兩(liang) 種文字刻著:忠誠,忠於(yu) 黨(dang) 和祖國,忠於(yu) 父母和老師,忠於(yu) 學校和學習(xi) ,做到誠實守信。第二小學校長桑珠多吉介紹,校園文化是學校的靈魂,學校文化具有一定內(nei) 涵和文化氛圍的特色,校園教學一定要與(yu) 文化素質教育相結合,助推加強教育與(yu) 文化精神,是學校師生或者教育工作者必備的素養(yang) 。
圖為(wei) 那曲市比如縣第二小學校訓 攝影:王淑
在青藏高原藏北是遊牧文化的縮影,犛牛是藏北牧人的精神家園。“青藏高原的犛牛文化憨厚、忠誠、悲憫、勇悍、堅毅和盡命”即淳樸、謙卑、忠誠、愛心、勇敢、堅毅、感恩和奉獻(犛牛精神)。犛牛精神的每項內(nei) 容都與(yu) 現代文化與(yu) 學校教育性質要求十分貼切。通過不斷的摸索和探究,將犛牛文化與(yu) 學校工作完美結合,犛牛文化滲透於(yu) 學校師生的常規工作、學習(xi) 和生活當中。
圖為(wei) 桑珠多吉 攝影:王淑
“忠誠作為(wei) 犛牛精神的核心,體(ti) 現著犛牛對主人的忠誠,對自己職責的忠誠,”桑珠多吉說,“教師要忠於(yu) 黨(dang) 、忠於(yu) 祖國、忠於(yu) 人民、忠於(yu) 教育事業(ye) 、忠於(yu) 自身職業(ye) 、忠於(yu) 服務學生;誠實守信、誠心敬意、精誠團結;學生要忠於(yu) 黨(dang) 、忠於(yu) 祖國、忠於(yu) 父母、忠於(yu) 社會(hui) 、忠於(yu) 學校、忠於(yu) 教師、忠於(yu) 學習(xi) ,誠實做人、誠信於(yu) 人。”
圖為(wei) 那曲市比如縣第二小學學生繪畫作品 攝影:王淑
犛牛是西藏人民的精神圖騰,甚至有“沒有犛牛就沒有藏族”“有藏族的地方就有犛牛”之說。比如縣在藏語中意為(wei) “母犛牛部落”。比如縣第二小學學生西熱曲措說:“感恩和奉獻是我對犛牛精神的理解,老師們(men) 從(cong) 很遠的地方來到比如縣給我們(men) 教學,麵對了很多的困難很不容易,我一定會(hui) 好好學習(xi) ,是對老師們(men) 無私奉獻的感恩。”犛牛滋養(yang) 了羌塘草原的牧民,與(yu) 之高度提煉後的犛牛精神也融入了當地牧民生活的方方麵麵,深深地在學生心中紮根,浸入了學生的心田,在學習(xi) 和生活中指導著孩子們(men) 常懷一顆感恩之心,努力學習(xi) 。
圖為(wei) 那曲市比如縣第二小學犛牛精神展區 攝影:王淑
最具西藏特色的犛牛精神融入到了當地校園文化,犛牛精神高度契合富有當地特色的校園文化,為(wei) 師生們(men) 提供了不竭的動力源泉,犛牛以平凡的身份,為(wei) 高原人們(men) 的生產(chan) 生活做出了偉(wei) 大的貢獻,堪稱傳(chuan) 奇。現如今,在西藏高海拔特殊的自然環境,條件艱苦,犛牛精神正激勵著無數人民教師在平凡的崗位上堅守,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ye) 績,辛勤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祖國的未來。
圖為(wei) 那曲市第二小學犛牛精神展館 攝影:王淑
篤誌好學是學校的學風。犛牛作為(wei) 西藏人民自古以來的交通運輸工具和開墾耕田等生產(chan) 工具,始終對自身的工作職責專(zhuan) 心致誌。犛牛精神引領著學生務必對文化知識的學習(xi) 專(zhuan) 心致誌。犛牛精神中的堅忍和特別能吃苦激勵著該校學生勤奮好學、刻苦努力。六年級學生次仁熱傑說:“我從(cong) 小在牧區生活,每次老師給我們(men) 講解犛牛精神和犛牛文化,我都能聽懂和理解,在平常的學習(xi) 生活中我也會(hui) 自覺要求自己,要做一個(ge) 忠誠的人,愛學習(xi) 的人,要誠實善良,要勤奮好學。”
圖為(wei) 那曲市比如縣第二小學 攝影:王淑
犛牛精神中的首要內(nei) 容是憨厚,廣大師生以犛牛精神為(wei) 內(nei) 心動力源泉,腳踏實地,杜絕浮華浮躁,踏踏實實教學,認認真真學習(xi) 。犛牛精神已經融入到了教學和生活中的方方麵麵,成為(wei) 校園文化的基石。為(wei) 此,在比如縣第二小學犛牛精神展區,他們(men) 將自然與(yu) 科學中的犛牛,曆史與(yu) 人文中的犛牛,尤其是犛牛與(yu) 藏族人民的關(guan) 係、犛牛在高原獨特的作用集中展示。
圖為(wei) 那曲市比如縣第二小學德育講解員 攝影:王淑
第二小學完美融合了教育規律,地方人文、地域等文化特色和學校實際。將憨厚、忠誠、悲憫、勇悍、堅毅和盡命的犛牛精神作為(wei) 學校文化主題,走出了一條具有當地特色文化氛圍和深刻內(nei) 涵的特色校園文化之路。
圖為(wei) 那曲市比如縣第二小學 攝影:王淑
在對口援藏紹興(xing) 市的支持下,比如縣第二小學2017年3月24日落成開班,在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教育發展需求下,學校順應學生對體(ti) 育的濃厚興(xing) 趣,建校以來每年舉(ju) 辦一屆校園籃球聯賽和足球聯賽,圍繞犛牛文化將聯賽命名為(wei) “小牛杯”和“亞(ya) 古杯”。此外,還舉(ju) 行“勇悍”冬季運動會(hui) 等活動。(新利平台 記者/王淑 趙二召)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四川理塘:秋草黃 犛牛肥
10月中旬,地處川西高原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高寒牧區,牧場上的草已變黃,也是犛牛最肥壯的季節。[詳細] -
【新時代•邊疆行—西藏篇】犛牛很牛邊境小村有本“致富經”
如今不放牧也能增收致富,對於祖祖輩輩以放牧為生的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康馬縣嘎拉鄉克村村民來說,以前是絕對想不到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