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絨轄溝裏的硬漢們

發布時間: 2020-11-30 19:33:00 來源: 新利平台

  絨轄溝,位於(yu) 中國和尼泊爾交界的喜馬拉雅山南麓,是兩(liang) 山夾峙中的一條深穀,在藏語裏,“絨”意為(wei) 溝,“轄”意為(wei) 深,“絨轄”就是深溝的意思,在絨轄溝裏常住人口900餘(yu) 人,守護著絨轄溝安全、穩定、發展的,是絨轄邊境派出所的16名平均年齡隻有28歲的移民管理警察們(men) ,這群年輕的民警們(men) 在這片土地上無怨無悔地堅持著自己的選擇。


圖為(wei) 絨轄邊境派出所民警們(men) 在絨轄鄉(xiang) 街道巡邏

  最樸素的生活方式 有著硬漢們(men) 最執著的堅守

  2015年,受尼泊爾地震影響,絨轄鄉(xiang) 房屋倒塌119棟,嚴(yan) 重損壞104棟,其中包括絨轄邊境派出所(原絨轄邊防派出所)當時借住的鄉(xiang) 政府房屋。地震發生至今,民警們(men) 在帳篷和活動板房裏住了整整五年,“冬天風特別大,我們(men) 一天到晚最擔心的就是帳篷被刮走或者是黑熊來騷擾。”派出所民警李綱回憶說。特別是地震過後那兩(liang) 年,沒電沒網沒信號,說著說著,李綱忍不住擺擺手,不想再提起那段最苦的日子。

  然而,絨轄邊境派出所的這群硬漢們(men) 並沒有被環境的惡劣壓垮。為(wei) 了讓生活稍微便利些,民警們(men) 想了很多招兒(er) 。地震後新修的營房尚未交付使用,臨(lin) 時過渡的板房和帳篷就成了大家這五年來抱團奮戰的“戰壕”。地震後的那一兩(liang) 年,煤炭運送不易,民警們(men) 就一起去撿柴、劈柴、就地取材;水是派出所後麵的小河溝引來的,純淨的雪水帶有一股獨有的清甜,民警們(men) 美其名曰“絨轄山泉”;沒有電怎麽(me) 儲(chu) 存肉類?民警們(men) 就在小河邊挖上地洞,洞底墊有紗布,然後把一些適合久放的食物放置在洞中,這是民警們(men) 借助冰涼的河水自製的“天然冷藏室”;沒有浴室,大家就敲敲打打在板房裏搭建起了太陽能浴室;沒有活動場地,大家就一起動手,把空閑的院子鋪成了水泥地,再搭建成了籃球場,沒想到這籃球場最後竟然還成了絨轄鄉(xiang) 的“全民活動中心”。 總之,在這群硬漢們(men) 的倒騰下,一切都在一步步慢慢變好。


圖為(wei) 絨轄邊境派出所民警們(men) 巡邏照


圖為(wei) 絨轄邊境派出所民警在山口踏查

  兩(liang) 碗麵糊糊造就了兩(liang) 個(ge) 會(hui) 做“硬菜”的硬漢

  回憶起剛到派出所的情形,民警胡亞(ya) 軍(jun) 直言心裏“有落差”。2017年,入警大學生胡亞(ya) 軍(jun) 到絨轄邊境派出所的第三天,因為(wei) 單位警力不足,老民警杜駿就帶著胡亞(ya) 軍(jun) 去巡邏。巡邏一次來回得三天,出發前,胡亞(ya) 軍(jun) 開心得像是要去郊遊一般,倆(lia) 人背著帳篷帶著食物就去了。第一天晚上,倆(lia) 人紮好帳篷準備煮飯時,蒙了。為(wei) 啥?因為(wei) 他們(men) 這才發現都不會(hui) 使用高壓鍋。想打電話問別人,才發現這個(ge) 地兒(er) 連信號都沒有。一米九幾的東(dong) 北漢子胡亞(ya) 軍(jun) 抱著高壓鍋委屈得哭了。“我從(cong) 來沒想過當兵的日子會(hui) 是這樣,自己原以為(wei) 跟電視裏演的一樣,沒想到如今在這荒無人煙的地方當‘苦行軍(jun) ’,連口熱飯都吃不上……”“喂,你先別哭啊,我試著給你煮麵啊,我看過炊事員煮過,我大概知道,你先別哭啊……”杜駿顧不上安慰胡亞(ya) 軍(jun) ,手忙腳亂(luan) 地按照記憶中炊事員的樣子開始煮麵,沒想到五分鍾後,麵條成功變成了麵糊糊。

  “回去以後,我一定要好好學習(xi) 用高壓鍋,我給你做我們(men) 四川的美食!”“哥,我給你煮我們(men) 北方的餃子!”兩(liang) 個(ge) 人捧著這碗麵糊糊,眼淚直打轉。也許正是受了這兩(liang) 碗麵糊糊的刺激,回來之後,兩(liang) 個(ge) 人苦練廚藝,現如今,胡亞(ya) 軍(jun) 和杜駿成了派出所裏最會(hui) 做飯的“大廚”。


圖為(wei) 帳篷裏的硬漢笑臉

  這群硬漢守護著這片世外桃源 打造絨轄溝裏最美風景

  近年來,絨轄溝治安穩定、遊客增多、村民收入倍增,成為(wei) 最令人豔羨的“世外桃源”。“相親(qin) 相愛,猶如茶與(yu) 鹽巴”,這句藏族同胞時常掛在嘴邊的諺語,也成了絨轄邊境派出所民警和絨轄鄉(xiang) 群眾(zhong) 們(men) 互幫互助的真實寫(xie) 照。

  作為(wei) 絨轄鄉(xiang) 裏的唯一執法力量,派出所每名民警平均每天處理的警情並不少,大夥(huo) 兒(er) 都在絨轄鄉(xiang) 經曆了許許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幫群眾(zhong) 找回遺失的手機、第一次調解家庭糾紛、第一次深夜救助醉臥雪地的醉漢、第一次收到群眾(zhong) 送來的錦旗等等。然而最讓副所長羅鬆達瓦難忘的是今年夏天的一次午夜疏散群眾(zhong) 工作。夏天的絨轄受連續降雨影響,容易引發泥石流和洪澇災害。6月的一天,夜巡的民警在發現河流水位持續上漲後,迅速全警出動,通知群眾(zhong) 緊急撤離。手機、電話、微信、拍攝視頻……所有能用的方式全用上,僅(jin) 5分鍾,水位上漲的信息就傳(chuan) 遍了轄區的每一個(ge) 角落。針對一些不上網的群眾(zhong) ,羅鬆達瓦還帶著民警們(men) 用最原始的方式,拿起鑼鼓,走街串巷,快速引導群眾(zhong) 到安全區域避險。民警們(men) 還根據名單,聯合鄉(xiang) 政府、村委,針對轄區內(nei) 臥病在床、高齡老人等逐個(ge) 確認轉移,確保不漏一人。

  當天,羅鬆達瓦和同事們(men) 足足走了30多公裏疏散群眾(zhong) 。第二天,民警們(men) 又在災情發生後第一時間前往河道上流,對河水進行引流,用石頭築起第一道“防汛牆”,阻止河水繼續蔓延至村莊。待水位下降,民警們(men) 又帶領轄區群眾(zhong) 築起第二道“防汛牆”,有效阻止河水蔓延……一忙好幾天,羅鬆達瓦都沒顧得上和年幼的女兒(er) 視頻,等到災情消除後,羅鬆達瓦終於(yu) 有時間和家裏撥了一通視頻。“老婆,我這幾天都在忙呢,嗯嗯,沒事沒事,好著呢!”報喜不報憂,是派出所每個(ge) 民警不約而同的做法。當看到視頻畫麵中6歲的兒(er) 子,羅鬆達瓦臉上露出了笑容。這一笑卻讓他因為(wei) 著急上火而幹裂的嘴唇繃得生疼。


圖為(wei) 絨轄邊境派出所民警與(yu) 轄區群眾(zhong) 聊天


圖為(wei) 今年夏天絨轄邊境派出所民警在搶險救災


圖為(wei) 今年夏天絨轄鄉(xiang) 爆發泥石流加洪澇災害,絨轄邊境派出所民警緊急搶險

  這群年輕民警忙碌的身影,隻是絨轄邊境派出所為(wei) 民服務、忠誠履職的縮影。然而,在絨轄溝,每天都有不同的事情在發生,而這群硬漢的“成長”故事也在不斷繼續。(新利平台 通訊員/劉戀)

(責編: 龍真多吉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