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81歲的中共黨(dang) 員葉如陵,29歲時為(wei) 支援西藏醫療衛生事業(ye) 進藏,曆任西藏人民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副院長等職務,一幹就是31年。2000年,退休回到北京市朝陽區香河園街道西壩河西裏社區的他謝絕高薪返聘,作為(wei) 社區誌願者和保健醫生,無償(chang) 為(wei) 居民看病和谘詢,並向社區居民公開家裏的電話,隨時接受居民電話谘詢。他還組建了由退休醫務人員組成的“葉如陵團隊工作室”,義(yi) 務服務孤寡老人。這個(ge) 工作室被大家稱為(wei) “愛心小屋”。葉如陵的無私奉獻獲得了社會(hui) 各界的高度肯定,他先後榮獲“全國最美誌願者”“全國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ge) 人”“中華孝親(qin) 敬老楷模”“全國衛生係統先進個(ge) 人”“首都道德模範”等稱號。
在“兩(liang) 個(ge) 一百年”的交匯時期,黨(dang) 中央召開了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全會(hui) 提出了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hui) 發展指導思想和必須遵循的原則與(yu) 發展主要目標。全會(hui) 精神對於(yu)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yi) 。
圖為(wei) 葉如陵
我認識到,中國開啟了新征程,我和我誌願服務的“愛心小屋”已經走過13個(ge) 年頭,應有新作為(wei) 、新擔當,它應該更加貼近居民的需要,為(wei) 誌願服務工作創造出新模式。現在,“愛心小屋”不僅(jin) 建立了“老黨(dang) 員先鋒隊”,加強黨(dang) 對“愛心小屋”的政治領導。為(wei) 了發揮誌願者和居幹各自獨特的積極性,還建立了“誌願者+居幹”的社會(hui) 服務模式,充分發揮居幹對上有效聯係、對下熱情服務的能動作用。
圖為(wei) 葉如陵在學雷鋒誌願者活動中
此外,在街道和社區黨(dang) 委的領導下,我們(men) 把和社區有關(guan) 聯的單位、社會(hui) 組織、誌願者聯合起來,形成了“愛心小屋”“1+2+N”的誌願者服務聯合行動計劃:“1”代表我本人;“2”代表大學生誌願者組織和醫院的醫務人員,他們(men) 定期到社區來開展誌願服務和義(yi) 診;”N”代表社區附近的理發、修腳、按摩等店鋪的誌願者,與(yu) 他們(men) 聯合起來,統一安排,每月義(yi) 務為(wei) 社區老人進行理發、修腳、按摩。這種模式將“愛心小屋”的作用和工作推向了一個(ge) 新的高度和廣度,更加貼近居民,受到社區群眾(zhong) 歡迎。
“愛心小屋”在近幾年的社區服務中,做了一次流調,發現60歲以上老人中,糖尿病的發病率高達9.6%,一些老人因糖尿病並發症導致截肢、失明和病逝。他們(men) 強烈希望社區裏能有一個(ge) 全科醫生來幫助他們(men) 進行糖尿病的防控。於(yu) 是,“愛心小屋”在2014年建立了“社區糖尿病幹預小組” ,政府出錢,居幹、誌願者出力,對患有糖尿病的老人進行教育、藥物、飲食、運動、監測5方麵糖尿病防控,定期免費為(wei) 他們(men) 進行各項監測、隨時進行指導和科普教育。7年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糖化血紅蛋白監測是判定血糖控製好壞的金標準。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前,“愛心小屋”對社區47位糖尿病老人進行了糖化血紅蛋白監測,其中41位老人的監測數據達到了理想水平。雖然,因為(wei) 疫情,2020年“愛心小屋”停止活動達10個(ge) 月之久,但我們(men) 仍然為(wei) 居民進行了 938 人次的空腹和餐後血糖、54人次的糖化血紅蛋白、47人次的尿微量白蛋白監測以及科普講座2次。
“愛心小屋“的誌願服務產(chan) 生了積極影響,社區群眾(zhong) 用四句話表達了對“愛心小屋”的熱愛和信任:“愛心小屋是社區居民健康的保護神;是促進社區和諧的好幫手;是社區和諧的好推手;是大醫院在社區的延續。”在新的一年,我們(men) 決(jue) 心把這項工作一直堅持下去,力爭(zheng) “愛心小屋”的作用不僅(jin) 僅(jin) 是單一醫療誌願服務工作。
從(cong) 2020年春節開始,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發生。在黨(dang) 的堅強領導下,發揮了中國機製、中國速度、中國精神,很快將我國的疫情控製住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為(wei) 了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我們(men) 什麽(me) 都可以豁得出來!
我深深地認識到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要用心用情去做。我也投入到了這場防控戰鬥中,進行社區站崗、測量體(ti) 溫等誌願服務。領導找我談話,說根據規定,70歲以上的老人不參加一線防控誌願活動。讓我“宅”在家中,健健康康的,就是對防控最大的貢獻。
可我是一個(ge) 共產(chan) 黨(dang) 員,不能就這樣“宅”在家中,總有辦法能為(wei) “戰疫”貢獻自己的力量。
每天清晨,我的第一件事就是向社區內(nei) 外的40多個(ge) “微信群”發布一條正能量格言以及世界、國內(nei) 和北京市的疫情最新動態;白天,為(wei) 各個(ge) 群發布“疫問醫答”科普文章,把國內(nei) 外疫情的預防和治療最新信息發到各群,鼓舞大家戰勝疫情的信心。我對社區內(nei) 外的幾個(ge) 糖尿病友群特別關(guan) 注,把在疫情期間控製好血糖的重要性和措施及時發給他們(men) 。這些習(xi) 慣,從(cong) 隔離到現在,一直堅持了下來。
在安排好起居、飲食等個(ge) 人事項之外,我配合樓裏家委會(hui) ,每天給樓層打掃清潔衛生和消毒,為(wei) 樓內(nei) 老人監測血壓和谘詢病情,在社區裏快走鍛煉時,手裏握把鏟子,看見路邊有狗屎就收拾起來,保持居住環境衛生。
從(cong) 2014年開始,每年我都要為(wei) 香河園街道的居民寫(xie) 一本書(shu) “老年保健知識手冊(ce) ”,2020年,我利用“宅家”的機會(hui) ,寫(xie) 作並出版了第7冊(ce) “老年保健知識手冊(ce) ”,居民很歡迎。同樣,也是從(cong) 2014年開始,我為(wei) 街道每月出版兩(liang) 期的報紙“拾香”每期寫(xie) 1100字的“葉如陵每期健康一談”的醫學科普文章。這兩(liang) 件事我將一直堅持下去。
受疫情影響,有段時間居民看病谘詢存在困難。我就想,麵對麵的診療停止了,能不能在線上進行看病、谘詢呢?於(yu) 是我“宅”在家中搞起了“線上谘詢”。每天,全國各地的人們(men) 通過電話、語音和微信向我谘詢。我把谘詢人的聯係方式留下來,過幾天再聯係他們(men) ,結合恢複情況,提出新建議。從(cong) 春節堅持到現在,這種方式極大方便了群眾(zhong) 。
從(cong) “線上谘詢”我受到了啟發:既然能在線上看病、谘詢,那也可以在線上講課。於(yu) 是我開始了摸索和準備。一次,某大學不能按時開學,要求學生暫時“宅”在家中。學生不知道如何“宅”家隔離,我便製作了一個(ge) 介紹自己“宅”家同時健康、學習(xi) 兩(liang) 不誤的視頻引導學生。嚐試成功後,從(cong) 2020年10月到12月,我在社區居民、黨(dang) 員幹部、大學生和青少年中開展“線上醫學科普講座”“線上黨(dang) 課教育”14場次,聽眾(zhong) 反響很好。
後來,結合自己的“戰疫”感受寫(xie) 的文章《 “宅”在家裏抗疫情》,在北京朝陽區老幹部局的征文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
我在西藏工作和生活了31年,西藏是我的第二故鄉(xiang) 。在退休回到北京的20年裏,我擔任了多所大學的“校外輔導員”,在給大學生們(men) 上黨(dang) 課時,我都會(hui) 講西藏要發展,需要人才和科技。在我的影響下,這幾年,先後有10餘(yu) 名大學生在畢業(ye) 後報名來到西藏,支援邊疆建設。為(wei) 了表彰我對西藏深化改革做出的貢獻,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組織部和老幹部局在2020年11月授予我“全區離退休幹部先進個(ge) 人”稱號。
作為(wei) 一個(ge) 老黨(dang) 員,在新時代有了一些新的擔當,就得到了群眾(zhong) 的愛戴和好評,我還不老,還是一個(ge) “八零後”,我要在上級領導的關(guan) 心和支持下,把雷鋒精神、老西藏精神、抗疫精神注入新時代的奮鬥,把堅定的理想、信念融入時代發展的大潮,轉化為(wei) 實現大目標的行動,把“愛心小屋“一直辦下去,而且辦得更好,不斷有新擔當,新奉獻;做一個(ge) 人民滿意的基層好醫生、好黨(dang) 員,用我的“愛心”和“知識”,奉獻給祖國和人民,直到永遠。(新利平台 文/葉如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