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學習在高原】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化邊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發布時間: 2021-01-08 18:11:00 來源: 新利平台

  中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邊疆民族工作在國家治理中占有重要地位,邊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華民族“多元一體(ti) ”實體(ti) 的關(guan) 鍵組成部分。

  西藏和新疆作為(wei) 我國主要的邊疆民族地區,約占全國總麵積30%,周邊與(yu) 十數個(ge) 國家和地區接壤,陸地國界線長達9600多公裏,是我國內(nei) 陸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共有2850萬(wan) 人口,在全國穩定發展大局中具有極為(wei) 重要的戰略地位。

  黨(dang) 中央曆來高度重視西藏和新疆的邊疆民族工作。改革開放以來,黨(dang) 中央先後召開7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及3次新疆工作座談會(hui) ,每次都就邊疆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做出重大決(jue) 策部署。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反複強調要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深化“五個(ge) 認同”,這是加強民族團結、培養(yang) 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關(guan) 鍵。

  “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2019年9月27日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hui) 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ti) 中華民族的曆史。”曆史反複證明,華夏族群和周邊民族不斷通過遷徙、聚合、戰爭(zheng) 、和親(qin) 、互市、互嵌式居住等不同的方式進行交往交流和交融,在中華民族的曆史長河中,邊疆各民族始終與(yu) 偉(wei) 大祖國心連心、血交融、同呼吸、共命運,形成了同甘共苦、風雨同舟的共同體(ti) ,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也逐步形成並不斷得到加強,成為(wei) 了邊疆治理強大的精神力量。

  中華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薪火相傳(chuan) ,其根本就在於(yu) 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已深深融入了中華兒(er) 女的血液和靈魂,這些都實實在在體(ti) 現在中華兒(er) 女的點滴努力裏,化在邊疆各族人民的生命中。中華各民族共同開拓了祖國遼闊的疆域,開辟了茶馬古道、絲(si) 綢之路等“三交”之路,留下了昭君出塞、文成公主進藏、錫伯族萬(wan) 裏戍邊等曆史佳話,呈現出頻繁互動、交融共生的曆史格局,綿延不絕發展至今。

  近代以來,當中華民族麵臨(lin) 亡國滅種的危機,邊疆人民同全國各族同胞共同奮起反抗、共赴國難。在危機與(yu) 考驗之中,曆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餘(yu) 年來,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堅強領導和特殊關(guan) 懷下,中國邊疆地區曆經了跨越式成長。曆史一再證明,各民族隻有互相交流、互相吸收、互相依存才能促進中華民族的共同進步和發展,為(wei) 了加強邊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我們(men) 有必要做好以下幾點。

  持續推進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進一步增強邊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凝聚力

  隨著2020年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時間節點的到來,困擾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即將結束,但脫貧沒有終點,取而代之的將是隱蔽性更強的相對貧困。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個(ge) 民族也不能少,我們(men) 要一如既往地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對口援疆、對口援藏、興(xing) 邊富民,促進各民族團結奮進、共同發展。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9年,新疆累計脫貧292.32萬(wan) 人、退出3107個(ge) 貧困村、摘帽22個(ge) 貧困縣,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19.4%降至1.24%。自脫貧攻堅工作全麵展開以來,西藏先後累計實施了2639個(ge) 產(chan) 業(ye) 扶貧項目,帶動23.8萬(wan) 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西藏範圍內(nei) 絕對貧困人口基本消除。

  事實充分證明,國家長期不間斷地加大對邊疆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投入和支持,取得了顯著成效。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最根本的是縮小發展差距、最長遠的是培養(yang) 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從(cong) 而最大程度地促進民族團結。為(wei) 此,我們(men) 要抓住發展機遇,堅持不懈地推進邊疆民族地區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紮實推動共同富裕,做實做細邊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

  深化共居共學共事共樂(le) 的社會(hui) 活動,進一步豐(feng) 富邊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媒介

  回溯我國邊疆民族地區發展進步的曆史進程,正是在黨(dang) 的民族政策指引下,邊疆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在交往交流交融中譜寫(xie) 了一曲曲波瀾壯闊的民族團結之歌。為(wei) 此,邊疆民族地區要深化開展各項民族團結實踐活動,進一步豐(feng) 富邊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媒介,不斷促進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培育,確保民族團結之花落地生根。例如,西藏每年廣泛展開的“3.28”民族團結教育等活動。當前,我們(men) 要進一步深化共居共學共事共樂(le) 的社會(hui) 活動,以凝聚人心為(wei) 根本,緊貼民生推動高質量發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促進民族團結、國家長治久安與(yu) 各族人民群眾(zhong) 的安居樂(le) 業(ye) 。

  以“九個(ge) 堅持”為(wei) 根本遵循,進一步夯實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根基

  西藏同新疆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區,邊疆各族中華兒(er) 女在這片土地上團結凝聚,共同奮進,同譜寫(xie) 出一段恢弘奇偉(wei) 的邊疆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命運共同體(ti) 。實踐證明,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之間存在著“衣、食、住、行、購、娛”等生活差異,更存在著文化、經濟、習(xi) 慣等社會(hui) 差異,隻有不斷地促進各民族基礎的交往,實質的交流,才能達到民族的交融。

  我們(men) 應當始終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做好民族工作的一係列重要論述,是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民族篇”,是馬克思主義(yi) 民族理論中國化的新篇章,是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開創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e) 新局麵的強大思想指引。各民族要對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做好民族工作的係列重要論述,加強對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研究,教育引導各民族幹部群眾(zhong) 內(nei) 化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讓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根植心靈深處,深化各民族手足相親(qin) 、守望相助,匯聚成團結統一的力量,真正做到“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就勢必能夠擁有無堅不摧的力量,共建美好家園,共創美好未來,共贏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光明前景。(新利平台 文/恩佳 熱振·索朗平措 李俊毅)

  

(責編: 韓璐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