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地標“打卡熱” 彰顯百年大黨初心魅力
2021年的春節,在上海、在井岡(gang) 山、在延安……眾(zhong) 多紅色地標迎來一批批初心尋訪者。“共和國搖籃”瑞金,2021年1月實現旅遊總收入23560萬(wan) 元,同比增長20.8%。這不隻是一個(ge) 旅遊現象,個(ge) 中還蘊含著人心向背。
迎新打卡地,信仰寓於(yu) 不言中。上海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誕生地,紅色地標的意義(yi) 不言而喻。上海市民黃阿姨,給家人定製了大年初一的紅色微旅遊線路:“我是黨(dang) 員,兩(liang) 個(ge) 孩子都是團員,大年初一我們(men) 一家想去漁陽裏重溫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誕生前的籌備曆程,過一個(ge) 特別的春節。”動員家人打卡紅色聖地,是理想信念的外化於(yu) 行,更是對黨(dang) 的事業(ye) 抱持堅定信心的體(ti) 現。借年節之機,重溫黨(dang) 史、傳(chuan) 承初心,更能夠觸動心靈,讓後人看清前行的路。
信仰的力量,奮進的不竭動力。講好紅色故事,賡續信仰力量。江西省贛州市瑞金市沙洲壩鎮潔源村,200多名演員現場演繹實景演出《浴血瑞京》,在廢棄礦山改造而成的演出場地上,生動再現蘇區時期戰火紛飛的曆史場景,讓現場觀眾(zhong) 仿佛“穿越”回到革命年代的崢嶸歲月。在陝西省延安市,連續推出的實景演出《延安保衛戰》《黃河大合唱》、舞台劇《延安保育院》《紅秀延安》等遊客體(ti) 驗類節目,不僅(jin) 吸引國內(nei) 遊客,也引來多個(ge) 國家和地區國際友人觀看。致敬曆史的同時,也在精神上接受洗禮,讓人感悟到新時代奮鬥者的精神密碼。
老區變新顏,增強道路自信。老區的振興(xing) 發展,是對革命先烈的最好告慰。2017年2月,井岡(gang) 山在全國率先脫貧。江西省井岡(gang) 山市神山村,昔日最偏遠的貧困村之一,已變身中國美麗(li) 休閑鄉(xiang) 村。全村開起了20多家農(nong) 家樂(le) ,80%的村民參與(yu) 鄉(xiang) 村旅遊,人均年收入從(cong) 不足3000元到超過2萬(wan) 元。神山村並非個(ge) 案,位於(yu) 陝西省延安城區以東(dong) 22公裏的康坪村,村民閑置的窯洞被打造成民宿,變成了“鄉(xiang) 村致富寶”。盡管有疫情影響,2020年收入仍有100多萬(wan) 元,越來越多的村民從(cong) 中受益。革命前輩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就是為(wei) 了後輩們(men) 有幸福的生活。老區的振興(xing) 發展,對於(yu) 堅定信仰,跟著共產(chan) 黨(dang) 走,是無聲的活教材。
紅色氣質,指導城市轉型發展的“風向標”。用好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要依托旅遊,但眼光不能隻限於(yu) 旅遊。井岡(gang) 山“紅色最紅、綠色最綠、脫貧最好”的“三最”目標,表明紅色地標的教育功能不能隻停留在曆史的層麵,還要用發展教育人、說服人、鼓舞人。紅色資源是我們(men) 珍貴的曆史遺產(chan) ,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而努力奮鬥,實現高質量發展,才能涵養(yang) 紅色氣質的持久魅力。在延安,當地堅持資源保護與(yu) 開發並重,先後投資1000多億(yi) 元,實施了新區建設、舊城改造、居民下山、延河治理等17項重大城市建設工程,為(wei) 紅色旅遊發展“騰挪”空間,為(wei) 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打好堅實基礎。革命聖地的紅色教育功能,說到底離不開新發展理念的維係。“紅色”的永恒魅力,最終靠的是與(yu) 時俱進。
新春佳節期間,紅色地標備受遊客追捧,是一種民族信念的彰顯,同時也可以窺見,高質量發展才是“紅色”愈加耀眼的決(jue) 定因素。(新利平台 文/張全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傳承紅色基因,做抗擊疫情的橋頭堡
為提升完善四強黨支部建設,豐富一線執勤民警文化生活,1月27日,西藏自治區聶拉木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友誼橋執勤點在53號界碑旁舉行紅色基因朗誦比賽,為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獻禮。[詳細] -
牢記國難國恥 賡續紅色基因 勇挑時代重任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陰謀策劃“柳條湖”事件,嫁禍於中國軍隊,以此為借口,炮轟中國東北軍北大營,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詳細] -
漫評:黨旗飄揚 築牢防汛抗災“紅色堤壩”
汛情當前,廣大黨員幹部在關鍵時刻站出來,危急關頭豁出來,把人民群眾利益放在高於一切的位置,不怕困難、勇挑重擔。[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