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hui) 議內(nei) 蒙古代表團審議,談到新發展理念、脫貧攻堅、生態環境保護等等,還專(zhuan) 門講了“齊心協力建包鋼”和“三千孤兒(er) 入內(nei) 蒙”兩(liang) 段曆史佳話。
1958年,包鋼正處於(yu) 大規模建設時期,遇到了設備和建設材料供應不足的難題,黨(dang) 中央提出“要想辦法為(wei) 包鋼解決(jue) 困難”。全國各族人民毫不猶豫,慷慨支援。據記載,當時平均每天有10多個(ge) 車皮的設備和材料從(cong) 全國各地運到包鋼。這些材料和設備來自22個(ge) 省55個(ge) 市300多個(ge) 企業(ye) ……
3年自然災害時期,上海、江蘇、浙江等多地政府收養(yang) 的3000名孤兒(er) 眼看斷糧。黨(dang) 中央決(jue) 定,把這些“國家的孩子”送到內(nei) 蒙古。消息傳(chuan) 到草原,從(cong) 年邁的額吉、中年婦女、到新婚夫婦,爭(zheng) 先恐後收養(yang) 。3000名孤兒(er) 與(yu) 蒙古族家庭之間,演繹了一個(ge) 超越地域、血緣、民族的人間佳話。
無論是“齊心協力建包鋼”,還是“3000孤兒(er) 入內(nei) 蒙”,都是民族團結互助的生動見證。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今年兩(liang) 會(hui) 的首次下團組中講述這些曆史佳話,意義(yi) 深遠,形象闡釋了“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ti) 中華民族的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wei) 大祖國的曆史。各民族之所以團結融合,多元之所以聚為(wei) 一體(ti) ,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並蓄、經濟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親(qin) 近,源自中華民族追求團結統一的內(nei) 生動力。”
在開啟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新時期,隻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中國才能走向更遠更好的未來,中華民族才能實現偉(wei) 大複興(xing) 。(新利平台 文/於(yu) 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