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從“半截皮帶”解讀基層幹部為政之道

發布時間: 2021-03-22 18:25:00 來源: 新利平台

  紅軍(jun) 二萬(wan) 五千裏長征發生過很多感人故事,近日讀學黨(dang) 史,筆者深深被“半截皮帶”的故事吸引。

  故事發生在長征時期,紅軍(jun) 戰士跋山涉水,野草都被吃光了,已經無食物充饑,許多戰士因為(wei) 饑餓昏倒在地上。這時,紅二方麵軍(jun) 負責人任弼時想到了吃皮帶。他和警衛員李少清拿小刀將皮帶切成若幹段,用水煮著吃,每次每人隻能吃3小段。雖然味道難聞,他卻風趣地稱之為(wei) “吃煮牛肉”。當吃到三分之一的時候,紅二方麵軍(jun) 接到中央的電報,知道就要到四川省阿壩了,於(yu) 是,任弼時告訴李少清,剩下的半條皮帶不要吃了,要留作紀念。後來這“半截皮帶”被作為(wei) 紅色印記捐獻給了中國人民革命軍(jun) 事博物館,這段故事也被後人廣為(wei) 流傳(chuan) 。

  “半截皮帶”見證了無數共產(chan) 黨(dang) 人在艱苦歲月中踐行“革命理想高於(yu) 天”的堅定信仰和“鐵心跟黨(dang) 走”的高尚情懷。細細品味,不難解讀基層幹部的為(wei) 政之道。

  從(cong) “半截皮帶”中讀懂共產(chan) 黨(dang) 人對黨(dang) 忠誠的決(jue) 心。長征時期,由於(yu) 寒冷、饑餓、傷(shang) 病、缺氧等原因,無數共產(chan) 黨(dang) 人在翻雪山過草地中倒下了,他們(men) 大部分沒有留下名字,留下的卻是“埋骨何須桑梓地”的豁達情懷。“皮帶”本是戰利品,卻成為(wei) 了戰士們(men) 舍不得吃的“佳肴”。同時,“半截皮帶”更是對黨(dang) 忠誠的有力見證,烙下了我們(men) 心中的紅色印記。對黨(dang) 忠誠是黨(dang) 員、幹部的首要政治品質。作為(wei) 基層幹部,特別是祖國邊疆守護者,這一點尤為(wei) 重要。邊疆雖遠,但我們(men) 基層幹部的心要始終離黨(dang) 最近。我們(men) 要把黨(dang) 的政策方針作為(wei) 一切行動的指南和奮鬥目標,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在黨(dang) 的帶領下續寫(xie) 新的百年輝煌。

  從(cong) “半截皮帶”中讀懂共產(chan) 黨(dang) 人心係群眾(zhong) 的情懷。“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是我們(men) 黨(dang) 的宗旨,“不拿群眾(zhong) 一針一線”是我們(men) 黨(dang) 的優(you) 良作風。長征路上,戰士們(men) 寧願挖野菜、嚼草根、啃樹皮到甚至吃牛皮腰帶,也沒有拿群眾(zhong) 一針一線,時刻踐行了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初心。我們(men) 基層幹部緊貼著人民群眾(zhong) ,無論什麽(me) 時候都必須站在群眾(zhong) 的立場上看問題,堅持人民至上原則,把解決(jue) 人民群眾(zhong) 急難愁盼作為(wei) 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心上,行動在腳下。要常懷一顆“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的責任心,用對工作的責任感換取人民群眾(zhong) 的的幸福感,在腳踏實地中踐行“一枝一葉總關(guan) 情”的為(wei) 民情懷。

  從(cong) “半截皮帶”中讀懂共產(chan) 黨(dang) 人堅韌不拔的意誌。二萬(wan) 五千裏長征,沒有食物充饑,用牛皮腰帶“望梅止渴”,還要時刻麵臨(lin) 槍林彈雨的追擊。麵對生死存亡的嚴(yan) 峻考驗,從(cong)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紅軍(jun) 第一、第二、第四方麵軍(jun) 和第二十五軍(jun) 進行了偉(wei) 大的長征。這次長征震撼世界、彪炳史冊(ce) ,也展現出紅軍(jun) 戰士的超人意誌。“千磨萬(wan) 擊還堅韌,任爾東(dong) 西南北風。”作為(wei) 西藏基層幹部,雖身處高海拔地區,更要有“缺氧不缺精神”的頑強意誌,敢於(yu) 在“風霜雪雨”中洗禮自己,在“烈火高溫”中打磨自己。要堅定理想信念,發揚先輩們(men) 優(you) 良作風,做到風浪考驗麵前無所畏懼,大是大非麵前旗幟鮮明,不斷用臉上的“高原紅”詮釋共產(chan) 黨(dang) 人堅韌不拔的意誌。

  “為(wei) 政之道,修身為(wei) 本。”基層幹部要善於(yu) 學習(xi) 黨(dang) 史,以黨(dang) 史“塑身”,從(cong) 中汲取智慧力量,才能真正將自己紮根基層,在沉下去解民情知民意中領悟為(wei) 政之道。(新利平台 文/陳蒙蒙 作者係西藏自治區山南市桑日縣白堆鄉(xiang) 政法委員、副鄉(xiang) 長)

(責編: 呂靜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