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訊 一張圖片是衣服破爛的桑登手拿木碗正在求乞,一張圖片是桑登分到了土地,短短幾年,曾是乞丐的桑登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一切是因為(wei) 1959年的西藏民主改革。
近日,西藏博物館發布《西藏百萬(wan) 農(nong) 奴解放紀念館接待社會(hui) 各界參觀的公告》。《公告》顯示,自3月28日起,西藏百萬(wan) 農(nong) 奴解放紀念館接待社會(hui) 各界參觀。在開館前,記者前往探訪。
圖為(wei) 即將迎接社會(hui) 各界參觀的西藏百萬(wan) 農(nong) 奴解放紀念館 攝影:王媛媛
圖為(wei) 拚圖照片,左圖為(wei) 桑登求乞,右圖為(wei) 桑登分到土地 翻拍自西藏百萬(wan) 農(nong) 奴解放紀念館
圖為(wei) 西藏百萬(wan) 農(nong) 奴解放紀念館內(nei) 複製的農(nong) 奴生活場景 攝影:王媛媛
圖為(wei) 西藏百萬(wan) 農(nong) 奴解放紀念館內(nei) 反映舊西藏多如牛毛的苛捐雜稅的雕塑 攝影:王媛媛
“命價(jia) 草根一條”“會(hui) 說話的牲口”“差稅就像頭發一樣多”“人換驢”“蠍子洞”……這些慘不忍睹的曾經,英國人彼得•霍普柯克在《闖入世界屋脊的人》一書(shu) 中這樣寫(xie) 道:“像發生在這塊與(yu) 眾(zhong) 不同的土地上的其他事物一樣,懲罰也是十分嚴(yan) 酷的。切斷手足,包括挖眼都是懲罰各種罪犯所采用的方式。”
凡此種種,反映出20世紀50年代,當奴隸製等已為(wei) 現代文明所徹底唾棄時,西藏地方社會(hui) 依然處於(yu) 僧侶(lv) 貴族專(zhuan) 政、政教合一的封建農(nong) 奴製統治之下。
康藏(川藏)、青藏公路通車,西藏第一代女拖拉機手、拉薩市民首次用上了電燈、西藏生產(chan) 第一批水泥、青藏鐵路通車、7市地主城區實現5G網絡覆蓋……頭頂的燈光從(cong) 昏暗逐漸明亮,人們(men) 跟隨一張張圖片、一段段音視頻、一個(ge) 個(ge) 場景,通過高清全息投影、體(ti) 驗式觸摸屏、電子翻書(shu) 等手段,使人沉浸在百萬(wan) 農(nong) 奴翻身解放當家作主、社會(hui) 主義(yi) 新西藏偉(wei) 大成就的豪邁中。
24歲的講解員則瑪拉姆說,她每講解一次心情總是很沉重。“有時候,就不想講了,因為(wei) 舊西藏的生活太悲慘了。”長輩們(men) 講述的慘景像是曆曆在目,她還是堅持講完了。因為(wei) 她想介紹更多的西藏曆史,“想把西藏近些年來的變化發展講給更多人聽。”
圖為(wei) 講解員則瑪拉姆正在為(wei) 紀念館開館講解做準備 攝影:王媛媛
據悉,作為(wei) 我國唯一一座關(guan) 於(yu) 廢奴運動的紀念館,西藏百萬(wan) 農(nong) 奴解放紀念館是集中反映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帶領西藏各族人民進行偉(wei) 大民主改革,百萬(wan) 農(nong) 奴翻身得解放的大型綜合性主題展館。開館後,前往參觀的團體(ti) 和個(ge) 人需提前與(yu) 西藏博物館預約,服從(cong) 西藏百萬(wan) 農(nong) 奴解放紀念館參觀引導安排。(新利平台 記者/王媛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